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的实施与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29 10:01: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适应新时代要求,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幼儿教师,我校开始开展实施双导师制。笔者主要针对我校开展至今的双导师制的不断实践探索,从双导师职责、实践比重及活动方式、健全现有双导师制度等角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双导师;实施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陈怡,等.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的实施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2):189-190.

一 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度的实施意义和必要性

随着社会不断改革进步,各大高校的课程模式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为了适应新时代要求,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幼儿教师,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始开展实施双导师制。所谓双导师,即高校教师组成的传授理论知识和教育理念等专业导师及由一线教师或是幼儿园管理人员组成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及实践训练的行业导师。[1]

学前教育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应用型幼儿教师的定位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基础的教育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经历书本和实践的双重历练,技术与艺术的双重修习,思想和体验的双重积淀,例如钢琴美术等技能水平、环境创设与布置、班级管理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着重各种理论知识的教授,如卫生学、心理学、儿童游戏、家庭教育等,即使有见习实习,教师的不重视及学生缺乏主动性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只会纸上谈兵,造成了实践层面的脱节,也不能很好地达到应用型幼儿教师的培养方案的目标。[2]

而双导师制度能使得这一问题得到改善。双导师制度在实践层面引进更为专业的行业导师,不同于高校教师的强科研能力,一线的骨干教师及优秀管理者,他们对于实践层面有更强的专业指导能力及更丰富的经验。另外,双导师制的展开也使得高校与基础教育单位的联系更为密切,通过合作增进了解,有利于高校随时掌握基础教育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学生的培养方案。在实习实训方面,也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的毕业求职。由此看来,双导师制具有极大的实施意义和必要性。[3]

\

 
二 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的具体实施

我校双导师自开展以来,不断调整优化方案,逐步建构一个完整的培养模式。双导师制针对的是本校大三学生,每学期进行一次为期两周的校外见习活动,得到优秀行业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见习前

在近几年的不断探索中,我校与五所幼儿园展开双导师制项目,包括市级示范类幼儿园及高校附属幼儿园,在选择合作时兼顾地理位置和各级幼儿园特色课程,力求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教育风格和视野。我校与幼儿园介绍双导师制的目的与意义,在对双导师制具有认同感的基础上,双方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签订协议,以便双导师制能顺利开展。

学生方面,在见习前,召开行前动员大会,旨在向学生介绍此项目的意义、重要性及具体实施细节、注意事项等,增强学生见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二)见习中

双方根据各自情况及需要,我校专业导师会前往幼儿园观摩学生见习活动,就双导师项目中产生的问题与行业导师进行沟通解决。本学期,我校专业导师尝试在见习过程中,通过网上交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中针对性指导和全程答疑,力求将双导师项目更为渗透的进行。

(三)见习后

双导师项目结束后,集中学生召开一次交流会进行反馈,收集近期存在问题,进行商讨和改进,以便完善双导师制方案。

三 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服务于教育事业,担任幼师职业。而要想让该专业学生从学生身份向准幼师的身份过渡,就必须要求这些学生具备夯实的理论专业知识基础,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导师制不仅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双方职责,加强专业导师与行业导师之间的合作沟通

一方面,双导师制属于校级之间的合作,即高校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并不是专业导师与行业导师之间个人的合作行为,换言之,行业导师隶属于幼儿园,接受幼儿园的管理,而专业导师属于高校系统,两者分属不同系统,之间并无实质联系。另一方面,专业导师的强项在于科研能力及理论知识的传授,他们更擅长以学术性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会将其归为行业导师的任务,因此,在实践阶段,专业导师参与的不多。而对于行业导师来说,担任双导师制的兼职导师并不会对其职业生涯有所影响,他们也有自身的工作职责需完成,因此,有效性作用的发挥不是很明显。[4]

从理论上来说,双导师制的理想模式为两位导师既能分工合作,一方传授理论知识,另一位进行实践技能的提升,又能达到密切配合,如此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真正实现双导师制,为教育事业培养输送优秀人才。这就需要两位导师间还要有所沟通。

本学期,我校尝试在实践阶段,专业导师通过网络等平台,做到定期集中针对性指导和不间断答疑,真正发挥双导师制的优势和效果。

(二)增加实践比重,扩宽活动形式,全面铺展双导师制

我校开展双导师制时间并不长,尚处在探索阶段,因此目前阶段的双导师制只针对大三学生每学期2周的外出见习时间。而如果从全程4年的本科学习来看,4周的双导师制时间其实很短。因此,笔者建议可将双导师制全面铺展开,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比重。

根据我校近年来开展双导师的经验来看,每个年龄段,学生的需求不同,因此,双导师制也不仅仅局限于外出见习的形式。例如,大一学生处于懵懂阶段,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只是记忆中自己小时候在幼儿园的经历,大二学生处于教育理论学习期,针对大一大二学生,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可邀请行业导师进课堂、讲座等形式,加强学生对专业背景的了解度,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及工作任务的解读,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的掌握,为后一阶段的实践打下理论基础。大三大四学生着重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能力等实践技能、就业、增强职业认同感等方面进行针对指导。活动形式也可扩宽为日常见实习和专项活动指导,例如观摩幼儿园教研活动、参与集体教学活动,环境布置的设计等。

(三)健全现有的双导师制度

双导师制与单导师制相比,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提高了实践教学,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步入工作岗位以后将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5]鉴于双导师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专业将其引入到了实际教学过程中,而双导师制度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有效带动了国内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幼师人才。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双导师制度还比较“年轻”,很多工作仍然处于研究性阶段,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所以还需要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健全现有的双导师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其优势和作用能够最大程度上地体现出来,从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就目前针对我校而言,在具体方案成熟实施后,可适当完善双导师制的评价体系。主要可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对学生的出勤率参与活动率、学生满意度、职业认同感等方面对双导师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调整,力求更好地完善双导师制度。

\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度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健康发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而我们也可以从明确双导师的职责,加强沟通;增加实践比重,扩宽活动形式;健全现有双导师制度等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张萌.学前教育专业导师制的优化策略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1):51-52.
[2]段晓娅.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汉江师范学院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3):117-124.
[3]郭小娜.全日制教育硕士“双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D].南昌大学,2012.
[4]辛德树,熊伟,李敬锁,等.对专业学位“双导师”制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2(06):33-35.
[5]张琳琳.国培计划“双导师制”培训者队伍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03):62-63.
[6]胡佳佳,代鸣,杨政粤,等.浅议双导师制实习模式实现路径的优化研究——基于提升师范生教育胜任能力的视角[J].教育现代化,2018,5(45):110-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