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创新护理人文课程教材建设的同时,把文化育人融入到医教协同视角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学生素养、职业素养、公民素养三个梯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医教协同;护理专业;人文素质
本文引用格式:周娟,范国正,孙玉红,等.医教协同视角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1):295-297.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医教协同培养模式已经成为的当今医卫类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校和医院“双主体”协同育人、共同承担学生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文化育人已成为医教协同培养模式中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分析我校护理专业医教协同试点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从学生素养、职业素养、公民素养三个梯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观念、能力、情感、意志等多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以及自身的社会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1]。南丁格尔说过:“护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护理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从艺术的角度分析,护理也是一门涉及护理技术和护理行为的应用艺术。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人,所以在护理职业活动中应该充满人文素养。
二 医教协同视角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情
多年来,我校高职录取最低分数线一直控制在200-300分,虽然护理专业分数线相对其他专业要高一些,但是基础差是普遍现象。在对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我校学生学习当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学习自主性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学能力较差、缺乏坚韧的品质等。作为更多时间在教学医院进行床旁教学的医教协同试点班学生,除了存在上述所说的普遍问题外,学生在进入临床医院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看重的是医学护理知识,特别的护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人文素质方面的自我提升,或者把人文素质方面的学习简单的理解为与患者之间沟通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全面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显得非常必要。
(二)高职护理专业人文课程设置
护理学属于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大量的时间用于专业课程开设,以培养学生的医学护理知识和技能。以前护理人文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课程内容与护理专业结合不紧密、交叉重复、范围分散、课时安排不恰当、考核评价方法不合理、学生对人文课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低。针对此现状,为了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我校与其他学校一样,增设了一些人文课程,如护理心理学、护理法律法规、护理伦理学、人际沟通、护理管理学、护理安全等,保证人文课程在总课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面临着科目多,人文素质课与专业课课时冲突等问题[2]。医教协同试点班的课程设置中,在学校教学的一年期间虽然增设了部分人文课程,但在随后医院学习和实习的两年间,因为师资及学习环境的改变,如何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改革课程体系,加强人文知识转化为自身素养的实践转化环节,提高人文素养知识在真实情景中的体验,达到真正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显得非常紧迫。
(三)学校教师和护理临床教师人文素养教育能力
医教协同要求学校和医院“双主体”协同育人,共同承担学生教学任务。我国医科学生以理科生为主,高中时段的学习几乎放弃了人文学科的学习,进入大学后更是把重点放在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很多高职护理教师大学毕业后,没有临床工作经验直接进入学校担任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渗透。在医教协同试点班,有部分课程是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临床教师担任,她们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人文素养,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教育学知识、教学执行能力和教学方法,无法把自身的文化素养渗透到授课过程中,导致学生认识、理解社会的能力不强。因此,医教协同视角下,加强学校和医院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及素质教育能力,是推进医教协同育人的关键和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三 医教协同视角下,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对策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加强对学校专业教师人文素养知识的培训。在专业课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人文素质教育意识[3]。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和护理学理论知识,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还须具备应有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如:心理学、法律法规、人际沟通、护理美学等。并能有意识地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人文素质。
2.加强对医院护理临床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培训。能够担任护理教学的临床教师,一般来自于临床护理骨干、优秀护士、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和高职称护士,她们在长期临床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人文素养,但是如何把人文素养和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通过专业教师对其教学能力进行培训和交流。能够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情,合理选择并应用PBL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经验教学法等,把临床实践当中体现的人文素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提升学生对人文素质的理解。
(二)创新护理人文课程教材,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高职护理学生和护理人文课程设置的特点,为了把人文知识更好的融入到专业当中,整合人文课程资源,创新教材建设,解决人文课程设置的问题。2017年我校与教学医院、行业专家协同,通过对护理专业岗位需求大量调研,结合专业特点,科学分类,将原来开设的单一的、交叉的、范围分散的人文素质课程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自主创新开发了《护理职业素养》、《护理职业敬畏》、《护理职业防护》、《护理职业艺术》四本教材,在知识整合和对接的基础上将每个模块多门课程编写成一本教材,几乎涉及到护理职业素质的各个方面,既解决了课程设置量的问题,又达到了质的提高,即考虑了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实际,也结合了医院对护士职业素质的要求,医教协同视角下实现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三)全方位育人,培养学生的学生素养
在医教协同试点班,开展学生素养教育融入“五个文明”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素养。1.在课堂中,开展以“勤”为核心的课堂文明,如:热爱学习、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勤学苦练、勤以立身、勤勤恳恳、勤能补拙、业精于勤等。2.在实践中,开展以“慎”为核心的技能文明,如:小心谨慎、谨小慎微、谨言慎行、审慎从事、谦虚谨慎等。3.在食堂中,开展以“俭”为核心的就餐文明,如文明进餐、节约粮食、光盘行动、文明就餐、谢绝攀比等。4.在寝室中,开展以“雅”为核心的寝室文明,如:室内整洁、文雅端庄、举止文雅、团结友爱、和睦共处、雅人深致等。5.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以“礼”为核心的举止文明,如:以礼相待、诚实守信、彬彬有礼、尊师重道,友爱同学、知书达礼等。
(四)多渠道育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把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程中,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改造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精心设计课程设计、多形式推进实施、临床床旁教学等环节融入职业素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开设护理人文素质课程,还增设人文素养选修课程,加大人文素养学分。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造,在专业课教学中明确增加“职业素养”教育模块,在教学考核与评价中突出“职业素养”养成的考核内容,构建双技能并重的护理教育模式,在进行护理技能培训的同时,注重人文技能的培训[4],将人文关怀要素加入到各项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试中,强化“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作用。对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形式采取多样化,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医院见习等多种形式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五)全过程育人,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教育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责任教育、法制教育、公德教育和人格教育为主要内容。将公民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充分利用医院职工思想政治学习的成果,将平时政治理论学习内容灵活应用到学生的专业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校思政课程内容及要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观、实践观、发展观、量变质变、集体观、法律观、责任感、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公民意识等,把这些思政要点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强化学生公民素养[5]。如:床旁教学课前设置点名签到和着装互评环节,教师可以从规章制度、素养培养、责任感、遵纪守法意识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点评学生。实践教学中老师可以融入实践观、科学观、量变到质变观,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科学严谨,加强技能锻炼,提高技能同时做好了公民素养的培养。我们始终坚持,作为一个公民,应承担起心怀祖国、奉献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责任,这是公民素养的表现,也是我们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目标。
四 结语
为了不断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护士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在环境中不断的熏陶加上自己的社会实践,这种内在的稳定品质才会逐渐形成。这不仅需要医学院校的努力,更需要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医教协同,不断完善护理人文素质的教育,使护士的综合人文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玮,姚蕴伍.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30-831.
[2]谢蔚,方国敏.护理专业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8):3291-3293.
[3]刘莉,严继贵.双融合教育在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实践与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07):841-842.
[4]张立力,翟惠敏,史瑞芬,等.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04):250-253.
[5]朴春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5(38):28-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