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在信息技术下的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路径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22 09:47: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信息化技术与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工作开展中,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加入,使得中职数学教学工作实施质量出现了差异。如何将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工作与信息化技术教学工作整合是现有中职教学工作实施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教学研究内容。鉴于此,本文针对在信息技术下的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路径探索进行了研究,力图在本文研究帮助下,为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朱晓进.在信息技术下的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1):332-333.

对于中职数学教学而言,信息化技术的出现转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为新时期中职数学教学工作实施和优化提供了条件。作为中职数学教学管理人员在针对学生教学工作开展中,应该及时的调整教学方式。透过信息化技术应用,全面提升中职数学教学水平,且在教学工作实施中,完成专业课程融合建设。本文通过在信息技术下的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路径探索,其意义在于以现有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实施为基础,落实信息化技术与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从而提升中职数学教学水平。

一 信息技术下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融合建设的必要性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中职数学教学工作转型提供了帮助,作为中职数学教学管理人员,在现有教学工作开展中,需要结合专业课程建设需求,不断的对教学方式调整。而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传承中,为中职数学教学竞争力提升奠定了基础。中职院校完全有能力借助自身教学工作开展,将信息化技术与日常教学工作整合起来,从而保障在日常教学整合过程中,可以为中职数学教学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价值。所以作为中职数学教学管理人员,在面对信息技术的冲击影响下,应该具有将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意识,这样才能确保在后续建设工作实施中,满足中职院校数学教学工作开展需求。

\

 
二 信息技术实施下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的出现是提升现有学生教学管理水平的基础,作为中职数学教学工作实施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专业课程融合建设可以满足中职院校现阶段学生教育工作开展需求。并且在中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也具有将信息化技术与专业课程融合建设的基础。首先,中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的养成上存有一定的差异,科学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提升中职院校学生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保障意义。其次,在中职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中,学生对于数学逻辑性思维的解读要求较高,借助信息化技术融合学科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

三 信息技术实施下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路径探索

(一)信息技术实施下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原则


信息化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融合建设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首先,在专业融合建设中,应该遵循经济性原则,也就是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置,这样才能为学生教学工作实施提供帮助。其次,在专业课程融合建设中,应该将有效性原则展示出来,通过有效性教学原则的展示,可以为中职数学教育监督工作实施提供指导[2]。最后,学科优先原则,对于中职数学教学工作实施而言,课程融合建设工作实施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学生在课程融合建设工作实施中,不能有效的提升课程专业融合建设力度,将会影响到中职数学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实施下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特点

对于信息技术实施下的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而言,在专业课程融合建设中,应该注重对融合特点建设作出科学的分析。大多时候,信息技术实施下的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中,会具有以下几点特点:首先,在信息化技术的引导过程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式,进行课程融合建设,这样才能确保在专业课程融合建设中,为学生教学工作实施提供指导。其次,对于专业课程融合建设要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保障在专业融合建设中,能够引导学生学习,为专业课程融合建设提供帮助。最后,在专业课程融合建设中,应该具有不可替代性,这样才能确保专业课程融合建设的水平提升[3]。

(三)信息技术实施下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模式

1.实施条件。以信息化技术实施为背景,将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工作推进中,需要明确现有课程融合建设实施条件[4]。首先,教师的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应该具有一定的等级,这样才能确保在专业课程融合建设中,为学生教学工作实施提供帮助。其次,教师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要高,只有这样才能在后续教学工作实施中,展示出现有信息化教学特色,为中职数学教学工作实施和优化提供指导。再次,专业课程融合建设中,应该具有硬件和软件教学支持,这样才能满足教学融合建设。最后,对于融合后的教学模式设计应该及时规划,确保在教学模式的融合规划整合中,可以提升学生教学融合建设特色[5]。

2.教学模式。将信息化技术与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结合中,对于教学模式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完善了教学模式设计,才会在后续教学工作实施中,展示出中职数学教学工作实施特色[6]。一般情况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中,应该从以下几点流程着手:首先,对于原有专业课程的知识点统计和分析。其次,借助信息技术导入教学情景,确保在教学情景的导入过程中可以展示出现有教学特色。最后,对于原有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展示,应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呈现新型教学内容[7]。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在当前信息化技术的推进中,中职数学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实施中,也需要将教学方法做出科学的转变。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是,在信息化技术整合后的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中,需要教师调整自身角色,并且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也应该归还给学生,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教学工作实施需求。

四 信息技术实施下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对策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对于信息技术引导下的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而言,转变教学观念是非常关键的。由于传统教学工作实施中,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展示应用不够,因而使得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质量受到了严重的侵蚀。所以对于信息技术引导下的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中,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念得到了转变,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中职数学教学工作实施提供指导[8]。

(二)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调整也是非常关键的,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中,对于教学方法的转变是必须要完善的。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加入,使得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方式发生了改变,这种情况下,只有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才能提升中职数学教学质量。

(三)转变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转变也是在信息技术融合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中应该重点完善的一项内容,对于中职数学教学工作实施而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实施专业融合建设,转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条件,因而在对教学评价工作开展中,也应该及时的转变教学评价,确保在教学评价的转变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的为学生教学指导工作实施奠定基础。

(四)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后,教师必须要学会的一项技能,对于中职教师教学工作实施而言,科学的教学反思,能够为中职数学教学工作实施提供条件,对于优化和改善中职数学教学特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中,应该结合传统教学工作实施和现有教学工作实施特色,对学生教学反思工作作出分析,及时在教学反思中发现问题,调整问题从而达到改善和优化教学控制效果。

\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实施下的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中,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使得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为了更好地展示出信息技术实施下的中职数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质量,需要在中职数学教学工作实施中,完成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对于专业课程融合原则和特点的把控,其次,对于融合模式的构建。最后,对于教学融合对策的调整,即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评价和注重教学反思四点。

参考文献

[1]张芊,牛路路,田斌强,等.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融合路径探索——以栽培学课程的微信小程序开发为例[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25(6):60.
[2]潘华.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2(32):38-39.
[3]林磊燊.浅谈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J].现代职业教育,2017,22(2):105-108.
[4]郑建军.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J].学周刊,2017,22(24):145-148.
[5]黄田瑞.借力信息技术,树立中职数学教师新教材观[J].教育现代化,2018,5(25):122-123.
[6]郭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路径探索[J].中州大学学报,2018,39(02):105-108.
[7]王康康.“教学做合一”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24):415-416.
[8]韩淑怡.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下的教学设计分析[J].散文百家旬刊,2015(3):1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74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