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唯物辩证法哲学理论是帮助我们认识真理的有效方法。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发展的基本因素,专业课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上有非常有利的条件,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相统一的原则,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顺应医学科学发展和生命科学发展的趋势,适应新的医学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中职
本文引用格式:曹雅利.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中职专业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5):64-66.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近年来,中职学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充分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而且也更为急迫地向全体教师提出了挑战。专业课教师怎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呢?本文以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医学问题为例,着重探讨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医学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 专业教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教育
自然科学本身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来源和具体反映。医学是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许多医学理论都渗透着哲学思辨观,在医学教育过程中注意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医学理论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医学专业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新时期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要求也使得把哲学思辨观融入医学素质教育中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
(一)问题意识的内涵
问题意识也称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当个体产生“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一系列疑问时,思维才真正启动。因此,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它促使个体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我国《礼记•中庸》中也有这样的经典概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说明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提问和思考,方有辨别力和行动力。由此可见,真正的学习和强烈的问题意识是相伴相随的,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提问和思考,才能获得真知。
(二)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医学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构成了万事万物。因此,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也要看到事物之间的统一;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反面,即“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在医学各学科中,只要主观上加以注意和归纳,都可举出大量事例来。人体本身就是矛盾着的两方既相对立又处于统一之中,生理与生化过程是这样;形态结构的发展与变化也是这样的。比如正常个体内细胞的再生与死亡,造血与灭血,成骨与破骨等。几乎没有一种组织、一种细胞是处于绝对的不变之中。而这种“生与死”“破与立”又都是个体在适应环境中取得发展的基础。所谓平衡是动态的和变化中的平衡。
(三)用运动的观点观察医学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医学中的运动观主要表现为医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每天都有新知识产生。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是在不断运动中体现的,对人体发育可通过介绍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到约有一百万亿个细胞之多的成长期的发展,贯穿着细胞分化的过程,来生动说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就某一疾病来说,病程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或者好转或者恶化。在医学教学中保持敏锐的头脑,不僵化、静止地看待某一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医学现象,全面的认识事件本身的本质。在此,还可以结合到社会现象对学生进行组织性与纪律性的教育。
(四)内因与外因在医学问题中的辩证统一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有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常常起着决定性作用,外因起促进作用。如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内因是胃黏膜屏障防御功能的降低,外因是HP攻击因素增强,内因和外因同时作用于机体才产生疾病,两者缺一不可。因此,要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疾病发生发展中内外因素之间的关系,既不能片面强调内因而忽视外因,也不能片面强调外因而忽视内因。
(五)现象与本质在医学中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现象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多变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相对稳定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则只能间接地被认识。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如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硬化,晚期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这是现象,其蕴含的本质是肝纤维化肝结构的破坏所引起的门脉高压以及由此引起的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血管渗透压的增高。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致病机理来学习临床表现,或者通过临床表现学习致病机理,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六)用联系的观点思考医学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在医学教学中,各医学学科之间以及同一学科各章节间是具有普遍联系的。现在的医学课程体系是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但各学科均可以按照器官系统重新进行组合,这种以器官系统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本身就体现了各学科的相互联系。同时,在学习的方法上,我们主张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立体与平面的关系,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其实也是在强调联系在医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比如讲到静脉回心血量时联系到左右心衰的症状和体征;讲到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时联系临床上的四大水肿。讲到尿生成的影响因素时联系糖尿病、利尿剂、输液或失血性休克等。这样将生理学知识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或内科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联系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良好的知识结构,在知识的理解和横向扩展方面非常有意义。
从以上简要的概括中可以看到,对学生结合专业有意识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指导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具有十分现实的作用。
二 专业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当前社会和精神因素对治未病及康复医学的作用,已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所谓“身心医学”就属于这方面的范畴。由于医学科学面对的是具有社会性的人,因此,有责任心,热爱病患者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也是医疗保健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品质。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更为重要。教师要时刻想到做学生的表率,并在教学各环节中加以体现。在新时期成起来的中职学生,从小就受到不同的文化及价值观念的冲击,思想非常活跃,知识源和信息源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这无形当中加剧了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学生的思想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与主流意识偏离的异化。中职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初现端倪,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自主要求趋于强烈,在他们的心目中,中职教师不该是学究气十足的“教书先生”,而应是“学识上的导师、做人上的表率、心理上的医生、生活中的朋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转变观念,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学习主体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努力成为T字形人才,即专业知识要深,其他知识要广,才符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老师,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对你执教的课程感兴趣,产生学习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具备高尚师德、精湛业务、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热爱学生等综合素质。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脉象,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还应在教学方法上深思熟虑,包括对课堂教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趣味性,以及仪表的整洁与严肃。教师对医学和自己专业教学的热爱,体现在精神饱满,对教学工作充满激情。在实验中教师要以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耐心细致的负责精神去影响教育学生。例如对学生的作业必须认真批改和及时发还。教师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动学生爱护实训器物,养成节约水电、药品的习惯。实事求是的精神还表现在对待学生的提问和辅导答疑之中,做到有错必纠,不能在学生面前说有损于人的话,不自大,善建德。
三专业教学中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对待学生世界观的教育也可以体现在专业教学之中。其中首先逐步解决如何看待人生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热爱专业的思想。在当前一切商品化和一切向钱看的错位价值观下,这方面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专业课教师一方面向学生阐明本学科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积极关注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理论困扰。主动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思想交流,进行有说服力的对话与探讨。还应主动参加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如参加学生的各种纪念活动(“纪念一二·九运动、五四青年节、学生的演讲比赛等”)。另一方面又积极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中职学生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要说明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这些正是保障生产力最主要的因素——人的健康为目的。要教育引导学生找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把握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找准自身定位,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指明方向,确定自己新时代的发展道路和人生目标。现代医学发展中如对肿瘤、衰老和人类的精神活动的认识,都还存在大量的未知数,有待我们去努力开发。对学生因严要求,尽心尽力安排好所有教学环节。在授课过程要主动尝试新型的课堂组织模式,如直观法、案例法、问答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直观法就是教师把实物、标本和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实际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而且还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尊严、满足和喜悦。还可以通过办“教与学”小型墙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要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能体验到知识中的乐趣,在知识的追求中培养起探索、进取、奉献的情操。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谈谈社会对医药卫生工作的迫切需要,如我国对护理专业人才极度缺乏的现实,教育她们在专业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学习本专业的信心和责任感。
总之,专业课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上有非常有利的条件,这方面的工作是大有作为的。如果所有专业课教师能在这方面认真对待,并细心探索和总结经验,相信必将在全面培养新一代的事业中出现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N].人民日报,2017.05.04.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5.
[3]张坤晶.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职思政教育创新——以工匠精神培养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10):78-80.
[4]王启龙.关系转变视角下“互联网+”时代职业学校教育的系统化变革[J].职教通讯,2016(16):28-31+35.
[5]龚亮.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9):44-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