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小学德育重要资源,其对于中小学的道德品质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如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修身养性等。对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不仅要承担育人重任,还要采取多样的方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的融合,在传统文化价值发挥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德育;融合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靳舒童.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德育的融合[J].教育现代化,2019,6(73):48-49.
众所周知,当今的中小学德育是由古代德育逐步发展而来的,在此演变的过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发挥其道德教化作用,从行为习惯养成、修身养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熏陶,其对于当前的学校德育仍具有启发意义。因此,在中小学德育活动开展中,我们可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各学科教学、活动课程实施、环境建设等过程中,将其融入其中,以此使学生在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下,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一 与各学科的教学相融合
各学科教学是实现德育渗透的承载,是间接的德育形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各学科教学。教书育人是各学科教师的职责。对此,在学科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与该学科有关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还要使其在道德品质方面获得发展啊,以此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实现[1]。基于此,我们在学校德育活动开展中,将学科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实现学科教学与传统优秀文化的融合,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首先,我们尝试将传统优秀文化纳入到中小学各学科课程设计之中。因为,无论是语数外,还是政史地,各学科中除了包含着丰富的基础知识之外,还有着较为丰富的德育因素,这就为我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了依据。因此,在学科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引导各学科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将传统优秀文化的德育内涵与三维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引导,指导教师教学,使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能获得一定的发展。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感知其中的文化内涵,受到伦理道德的熏陶。其次,在传统优秀文化与各学科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我们还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了尝试。因此,在学科教学活动开展中,倘若教师采取说教的方式,无疑会将传统文化的渗透上成是传统文化的讲解,由此导致学生在大量的理论灌输中,对传统文化学习失去兴趣,无法感知到其中的道德内涵,影响其道德品质的发展。对此,我们鼓励教师在渗透传统优秀文化的过程中,积极组织游戏、讲故事等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知传统文化背后的道德内涵,并对其产生认同感,从而为其将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2]。
二 与活动课程相融合
我们在中小学德育活动开展中,倡导德育渗透,讲求实现润去细无声该效果。因此,活动德育的实施效果相较于学科德育而言要好的多。因为,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只有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一个公正的人,我们要做节制的事情才能成为一个节制的人。由此可以看出,做是学生内化知识,提升自身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在将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到中小学之中的时候,需要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来达成其应有的效果。基于此,我们积极组织活动德育,以此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传统文化。具体来说,我们组织了以下多样的活动。
开学典礼。《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其在多次的开学典礼中,引用了古代诗词名句,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等勉励自己的同窗好友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如此方式,不仅实现了传统优秀文化与开学典礼的结合,还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对此,我们积极组织以传统优秀文化为主题的开学典礼活动,鼓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在发言的过程中,多引用一些古诗词,以此来勉励学生,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3]。
主题班会。在新课改下,班会的功能在不断地扩大,其不再是班主任总结过去、畅想未来发展的平台,更是班主任实施德育的主要平台。我们在组织活动德育的时候,就立足传统文化内容,鼓励各班级班主任积极组织与之有关的主题班会,以此引导学生在班会活动参与中,对其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搜集、探讨等,进而使其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良好道德的熏陶。比如,近期一个班级就组织了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在此次班会活动开展中,该班班主任就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与“诚信”有关的诗句、名人名言等。在学生搜集了大量信息之后,引导其在活动参与中,畅谈自己对诚信的看法,同时以案例教学法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中不讲诚信的案例,以此探寻解决对策,使学生建立对诚信的深刻认知。在班会活动之后,该班班主任引导学生就本次活动主题设计手抄报。在这样的信息搜集、信息讨论和信息应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信息能力的提升,还对诚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有利于其树立诚信意识[4]。
三与环境建设相融合
参与校园生活是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时代都必须经历的,可以说,一个人三分之一的生命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环境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当前的学校建设活动开展中,并不是所有的校园生活都可以给予学生以积极的影响,不同的校园环境会给予学生成长发展不同的影响。在传统优秀文化与中小学德育相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发挥校园环境的作用,建立极具文化内涵的环境,在使传统优秀文化成为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一部分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熏陶,进而实现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校园环境一般情况下可以划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这两部分,二者是缺一不可,且密切相连的。所以,我们要重视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建设,结合校园发展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发展实际情况,为其创设一个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
首先,我们在发挥物质环境的作用。具体来说,我们利用植树节该节日,与全体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垦校园,种植绿色植物,将我们的校园构建为一个了绿色校园,保证学生能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同时,我们还对教学楼进行了装扮。在教学大楼的大厅里,我们放置了一块穿衣镜,并张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此使学生在该名言的品析中,能从衣着、言行、思想等方面入手,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要求,借此逐步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在教学楼的楼道里,我们还张贴了一些与学习有关的古诗词内容,如“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等,以此在为学生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的过程中,使其受到其中良好文化内涵的熏陶,自觉树立起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等意识。
其次,我们发挥精神环境的作用。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发展的过程中,精神文化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集体,对此我们对班风建设给予了重视,要求各个班级,立足其发展实际情况,采取多样的方式,建立良好班风,以班风约束学生的行为,带动其发展[5]。
四 与德育规律相融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规律,传统优秀文化与中小学德育的融合亦是如此,其需要严格遵循德育发展规律,将此作为融合指向。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其正处于道德他律和自律阶段。在融合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以此规律为基础,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现德育渗透。比如,中小学学生正处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阶段,此时,则需要教师立足此特点,在小学阶段利用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背诵一些极具道德内涵的文化内容,并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以此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下,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而到了中学阶段,则需要减少理论内容,增加实践活动,同时减少教师的干预,以此使学生在其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下,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
五 结语
总之,在中小学德育活动开展中,我们要立足传统优秀文化与德育的来联系,采取多样的方式,实现传统优秀文化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与活动课程的融合、与环境建设的融合、与德育规律的融合,以此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行,为其道德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柳文茂,柴春华,张海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03):36-39.
[2]高元芳.农村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思考[J].才智,2018(01):99.
[3]伍广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性研究[J].成才之路,2017(34):6-7.
[4]杜亚辉.中小学德育工作发展的重要性与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8):176-177.
[5] 曹力献.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7):270-2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