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研究通过使用护生职业认同问卷,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意见,结合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导向,调整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提升高职护生的职业稳定性。
关键词:护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陈梅.高职护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2):175-177.
职业态度是个人对某种特定职业的评价和比较持久的心理反应倾向[1]。近年来,随着医学、护理学方面技术与设施的不断发展,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罗萍等研究员调查显示,我国在校护生中仅2.9%是以自己的兴趣为主要原因而选择护理专业;其余97.1%的护生认为自己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才做出专业选择。而这种对自我认知的匮乏,可以看出当前护理专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比较重视对护生的行业知识、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对护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认同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高。本研究通过使用护生职业认同问卷,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意见,结合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导向,调整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提升高职护生的职业稳定性。
一 资料来源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上海某高校全日制护理高职一年级、二年级在校生及三年级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对比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49份,有效回收率为99.7%。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郝玉芳[2]等采用的瑟斯顿等距量表法编制而成的护生职业认同问卷和护生职业自我效能问卷进行施测。两套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重测信度、分半信度较好;主成分分析显示,问卷各项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三)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 结果
(一)基本资料
调查的449名护生中,来自城市的学生(含县城)268名,占59.7%,来自乡村的学生181名,占40.3%;独生子女283名,占63.0%,非独生子女166名,占37.0%;在校大一学生309名,占68.8%、大二学生88名,占19.6%,大三实习学生52名,占11.6%;男生242名,占53.9%,女生207名,占46.1%,年龄均在20±3岁。
(二)关于护生职业认同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首先对各问卷中的各个项目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表。
职业自我概念因子中各条目均值介于3.63-3.85之间,条目均分3.67,排序第二。被试中有超过一半的人乐意成为一名护士,并且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职业方向,准备在这个方向积极发展。超过一半的人为自己在护理领域感到自豪,并能获得愉悦感,并确信自己能在护理职业上取得成功。
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因子中各条目均值介于3.10-3.63之间,条目均分3.44,排序第四。不符合比例较其他条目来说较高。其中,第10条目中选择不符合的被试比例高达23.8%,体现出当前被试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对职业的忠诚度不高,具备离职的倾向性。
在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条目中各条目均值介于3.61-3.85之间,条目均分3.75,排序第三。其中各条目的描述性分析(n=449)(注:条目12为反向计分)这个方向积极发展取得成功的能力和特长一些情感创伤的创造性我喜欢的工作63.5%的群体对探索未来的事业发展保持较为积极的态度(条目7)。40.1%的群体没有尝试了解各职业领域情况以坚定职业信念的取向(条目13)。大部分群体(69.9%)在择业时会考虑外在环境的影响(条目15)。
在职业选择的自主性条目中各条目均值介于2.65-3.88之间,条目均分3.27,排序第五。有相当比例(17.8%)的同学对职业的认识完全源于父母、老师或者其他权威的灌输,自己并未认真考虑过(条目12)。
在社会说服条目中各条目均值介于3.7-3.88之间,条目均分3.79,排序第一。有较高比例的被试群体(条目2中59.4%、条目3中66.8%)有了解护理领域成功人士的成长故事并愿意与之交流。
三 职业认同总分及因子的年级差异分析
对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的各项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三个年级在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说服这三个因子及总分上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P<0.05,其中社会说服因子及总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这两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 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对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背景、是否兼职、父母不同文化程度等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背景”“父母文化程度”因素在各因子及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是否兼职”这一因素在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社会说服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五 讨论
(一)上海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自我概念总体上来看较为积极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67.9%的护生乐意成为一名护士,66.8%愿意在护理领域长期发展,并能在这个领域获得愉悦感、自豪感(55.2%、67.2%)。结合条目15“选择工作时,除了要考虑自己的理想,有必要考虑外在环境的影响”69.9%的护生选择了符合,表明当前大学生在进行择业并确定在某一职业领域进行长期发展时,是对外在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现实考虑的。
近些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而护士短缺成为包括我国在内全球性问题,就业容易成为我国护生选择该职业的最主要动机因素。[3]上海市作为全国医疗卫生水平及工资水平较高的城市,护理行业在多数人严重仍具有较大吸引力。
(二)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说服的年级差异需要关注
大一新生的职业自我概念、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得分均高于大二、大三年级,说明大一新生入校时具有更为积极的职业自我概念和职业选择,对于留职获益及离职风险和社会说服等因素考虑得较少。可能的原因是新生入校时对专业怀有一定的新鲜感,并且对于职业的认知还处于“理想状态”。对于职业的现实情况了解较少,因此在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及社会说服因子上的得分均较低。
大三年级在职业自我概念、职业选择这两项因子上的得分较低,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社会说服因子得分最高。大三学生基本上是在临床实习中度过的,与护士职业有较为直接的接触,并且加之其积极谋划未来的职业发展,为就业做准备,能够更多了解其职业现实[4,5]。但职业的理想与其现实之间总有差距[4,5],即所谓“现实打击(Reality Shock)”[5]。造成“现实打击”的主要原因有二:①受现代职业思想、观念的影响,更多了解到护理的新理念、现代社会职能,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理想是护理专家,将其日后的工作定位于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6]。然而事实表明,对护士职业的传统评价在社会大众中仍较普遍,直接影响护生对职业的态度和认同。②护生观察到临床护士的实际工作情况,如工作量超负荷,经常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等[4,7],护生还经常听到临床护士表述体力、精神的疲惫和倦怠[8,9],此职业现状也影响护生的职业认同水平。此外,高年级护生面临即将就业,对留职获益和离职风险有较清晰了解,故较多考虑留职或离职的问题。
(三)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支撑依据
护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中“是否兼职”这一因素在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社会说服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向学生强调专业社会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大一入校开始起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护生及早了解护理行业的职业现状,调整自身职业认知,从而获得职业理想与职业现实的平衡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毛应梅.男护生职业认同感状况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100-102.
[2]郝玉芳.提升护生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
[3]陈松兰,陈慧,修云.对护生职业态度教育的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5(19):1704-1705
[4]MacIntosh J.Reworking professional nursing identity[J].Wes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2003,25(6):725-741.
[5]蔡春凤,Marica P.国外护士职业社会化与职业认同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7(9):70-72
[6]吴蓓雯,曹伟新.影响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因素[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6(04):315-316
[7]张雪霞,朱丹.浅析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培养对策[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6(10):919-921
[8]Smit h DR,Tang S.Nursing in China:Historical development,current issues and future challenges[J].
Japanese Journal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2004(5):16-20.
[9]邵文利,李淑迦,杨莘等.本科护士对工作角色期待与教育需求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16):53-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