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根据当前本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特点,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存在的就业问题,对基于就业为导向的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就业;本科;培养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张光雷等.基于就业导向的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2):37-38.
一 地方本科院校生工学生的特点
当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由于招生政策的限制,学生大多经过专业调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态度消极,学习动机强度不足,对专业缺乏兴趣,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学习环境不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在专业中男女生比例失调,出现女多男少的情况,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就业的难度;学生基本来自省内且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压力比较小,上大学再也不是唯一出路,就业意愿不强烈。
二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存在的就业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就业知识
简历是求职者在找工作的时候要面临的第一关,是用人单位了解你的最初途径。但对于大部分应届生而言不会制作简历,或者说不能根据自身情况制作出一份吸引人的简历;获取相关行业公司的招聘信息的途径闭塞,投递简历无的放矢,缺乏目的性;不了解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不能正确理解公司招聘的岗位描述的含义;缺少对面试基本技巧的掌握,在面试过程中,常常会准备得不充分,或者在叙述的时会有一些冗长,甚至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
(二)不注重就业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有限的四年时间里,学生不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职业和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处在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的迷茫期,只是按部就班地跟着学校教学安排进行,忽略了对就业能力的培养。比如有的学生性格外向适合做销售,他可以保证完成日常课程的基础上,自学一些与市场营销相关的课程;有的学生性格内向适合做技术支持,他可以在保证完成日常课程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专业技术等,提高自己就业能力。
(三)高不成低不就,心态要端正
学生对自身情况缺乏清晰合理的认识,常常出现“好高骛远”和“自命不凡”的两大通病。沉迷于在学校取得的成绩,急于求成,待遇和福利要求较高,而不明白自己职业生涯刚开始,工作能力不足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学生不具有空杯心态,急于求成,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远远不足以胜任当前形势下的工作。合适不等于喜欢,而是胜任,公司的最优解就是在喜欢的基础上选择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刚开始应届生对于公司而言可能是一张白纸,只有在原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潜心学习所在公司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才是最主要的。
(四)不注意本专业专业课课程的学习
大学的课程中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安排时间不一样,大一和大二两年进行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大三进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大四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大四是个特殊的时期,大家忙于找工作和考研准备,忽视了专业课的学习。其实专业课是与就业密不可分的,学好专业课才能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解决问题的办法
面对以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就当前专业发展所处的形式提出以下几种解决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专业就业技能证书
有些工作需要一些必要的证书,比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能力证书等。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相关的就业技能证书是临床工程注册工程师。临床工程注册工程师认证是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临床医学工程分会发起组织的医学工程人员的从业资格认证。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必要的证书可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就业优越性,有希望挑战高薪,特别是比较困难获得的证书如英语口语证书,得到区别于别人的优势。
(二)课程设置,提高更新速度,加入当前比较热门的课程
在进行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时,适当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引入当前比较热门的课程,加强与校外知名企业合作,聘请与专业相关企业的工程师担任讲师,在校期间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开阔学生的眼界,防止其刚就业时的手忙脚乱,顺利完成学校和企业的过渡。
(三)修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共留有学生找工作的时间
适当修改专业培养方案,改变学生实习时间,与企业保持一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找工作,企业愿意接收专业学生过去实习。如果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安排不合理,就会导致招聘企业因为学生实习时间过短而放弃提供实习的机会,从而影响就业。学校要多与企业沟通,尽可能得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增大学生就业的可能性,学生就业决定整个专业的发展。
(四)校企联合加强合作,派企业高管到学生任职上课
学校和签约的企业加强合作,可以申请企业派工程师来学校担任讲师,担任学校相关课程的老师,传达最新的行业信息动态,教授最新的技术手段,为学生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眼界,同时也提高学生就业的能力。
(五)做性格特质测试分析
在学生刚入学时,对每个学生进行性格特质测试,找出其对应的性格特质,结合实际情况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明确其就业方向,拒绝漫长的迷茫期。通过性格特质测试可以让学生清晰了解自己的性格,扬长避短,扩大自己的优势面,有目的的弥补短板。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在特定的课程上多下功夫。
(六)举办具有与就业相关的特色学生活动
院系可以有目的和周期性的举办与就业相关的特色学生活动,比如模拟招聘会,就业宣讲会,就业动员会。以上丰富多彩的就业特色活动,一是学生们可以熟悉招聘面试的每一个环节,锤炼自己就业能力,增加就业的自信心,对于就业不再迷茫,可以很轻松得面对招聘面试,打一场有准备的胜仗;二是通过医疗器械行业中的专家和历届毕业学生分享的经验,可以辅助学生找准学习的重点,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平日里做好与日后工作相关的知识积累。
(七)对学生就业做好专业的就业指导,做好后期的跟踪服务,做到有求必应
每个学生建立一份就业档案,有专门负责就业的人员定期随访,进行跟踪服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增加学生就业相关的证书,改变学生课程设置和引入当前热门专业课程,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校企办学,提前对学生进行特质测试让学生提前了解自己,使就业不再迷茫。相信通过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目的。本文提出的基于就业导向的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还在实践阶段,相信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考虑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7-10.
[2]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3]龚春芬,GONGChunfen.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境外就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建构[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3):107-1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