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21 15:39: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运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对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价,为针对性地开设医学研究生方法学课程、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依据,为同类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依据。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本文引用格式:罗盛,等.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1):53-55.

培养和造就富于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是一个关系到医学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更是关系到维系大众健康与呵护生命质量的社会问题[1]。近年来,医学院校采取一系列旨在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措施,如: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等[2],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目前仍缺少对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现况进行评价的研究。因此,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估,是高等医学院校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一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复习法、行为事件访谈,提取创新能力要素,构建初级指标体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通过Delphi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对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咨询,计算指标重要性和可行性的得分,最终形成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行为事件访谈法

简称BEI,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索技术,通过被访谈者对工作中三个满意(成功)事件、三个不满意(遗憾)事件的详细描述,获得大量展现知识、能力和个人特质的第一手的资料,本研究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来收集创新能力要素集合。

\

 
(二)德尔菲法

又称专家意见法、专家函询调查法,其基本流程是采用通信方式征询专家的预测意见,经过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一致,最后得到客观的、可靠的结论[3]。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确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三)层次分析法

简称AHP,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或总目标分解成多个目标或准则,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来计算被比较因素的相对权重,进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案优化决策方法[4]。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测算指标权重。

二 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咨询专家基本情况


依据代表性、权威性和专业领域分布的原则,本研究共遴选了来自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的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临床与保健领域25位专家学者,专家的纳入标准:具有临床医学或卫生管理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具有从事卫生管理教育或在卫生领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背景;主要来源机构是医院、卫生行政部门、高校。

(二)专家积极性

专家的积极系数即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本研究第一轮咨询发出调查表25份,回收22份,专家积极系数为88%,第二轮发出专家咨询调查表22份,回收22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表明专家对本次调查具有很高的积极性。

(三)专家权威程度及协调系数

权威程度(Cr)是由专家对专业领域的熟悉程度(Cs)和判断依据(Ca)两个因素决定的,计算公式是Cr=(Ca+CS)/2,其大小反映了咨询结果的可信度。本研究27个二级指标的专家权威程度在0.76-0.90之间,平均为0.77。协调系数(w)反应了全部专家对所有指标评价意见的协调程度。经计算,指标重要性、指标熟悉程度和指标判断依据协调系数分别为0.261、0.293、0.325(P<0.01),由此,认为专家意见的协调性较好,可信度较高。

(四)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检验

采用界值法筛选评价指标,最终确立了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7个。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一级评价指标体系的进行效度分析,按照贡献率大于75%、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四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9.25%。二级指标所提取的公因子对各自变量的累计贡献率在0.760-0.858之间,说明变量空间转化为因子空间时,保留了比较多的信息,可以认为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较好。采用克朗巴赫信度系数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α为0.825,可以认为指标体系内部一致性较好,可信性较高。

(五)确定指标权重

计算专家对每类指标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的打分,利用方根法分别获得每一位专家对判断矩阵中各个指标的权重打分、特征根平均值和一致性指数,然后求出每个指标权重的算术平均,得出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系数(表1)。


\

三 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各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了层次分析法的结果可信度,从而保证了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高等医学院校可运用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评估目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针对问题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技术,优化研究生方法学课程体系的设置,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行为,进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一)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

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科研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等是提高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障。要加大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要开设适宜的医学方法学课程[5],如:医学信息检索、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医学科研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教学,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第二课堂教学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沟通与协调的能力。最后,要加强师资力量和的学科建设,加强学院内跨学科的协作教学合作机制,注重师资整体互补协调的团队合作。

(二)增强职业素质

首先,院校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与思想觉悟。其次,院校应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对专业的信任与认同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个人职业规划的意识。最后,全程实行导师制,导师全程指导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要求学生根据专业领域所需求的知识、技能及能力素质,提前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实践,从而提高个人职业素质与能力[6]。

(三)培养个体特质

个体特质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思想和情绪方式如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开拓意识、竞争意识等。良好的个人特质可通过基础性的理论课堂授课和综合性的实验实践教学来逐步培养,通过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授课及相关案例讨论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创新意识;在实验课及课外的实践中,通过注重小组团队的总成绩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开拓精神以及竞争意识;通过让学生到基层进行卫生服务实践,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韩璎.临床是基础,科研是后劲—医学研究生培养之我见[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01):1-3.
[2]包孟,付玉荣,伊正君.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3):109-112.
[3]宋俐,羊海涛.应用德尔菲法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02):10-13.
[4]白冰,陈瑶,王禅,等.基于德尔菲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及启示[J].中国处方药,2014,12(06):1-3+10.
[5]何勇涛,张雪,秦永杰,等.学术型医学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01):129-132.
[6]谷利,隋雷鸣,张红.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01):61-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2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