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微课在普通本科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19 14:30: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前国内普通本科高校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学生学习性不高导致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问题。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途径及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文章研究了微课的特点及微课在普通本科高校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并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实践证明微课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效果良好。

关键词:教学改革;微课;普通高校;课堂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刘忠艳,等.微课在普通本科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0):193-195.

一引言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指导意见。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环境下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微课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整合优秀教学资源,揭示教学的内在规律,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技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力。对于促进普通本科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服务决策和指导实践的意义[1-5]。

我国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的高校数量较大,普通本科高校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在区域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普通本科高等院校课堂教学主要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讲占用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大部分时间,在较长的课程中,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的教学质量[6]。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新型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当前,随着社会、信息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又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的提高,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教育信息技术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

 
二 微课特点

(一)形式上较新颖,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为主。一节课时间是有限的,老师的讲解就占去了很多的时间,而学生在一节课中只是对所学的内容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然而把微课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微课视频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对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可以在课上进行分组讨论,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兴趣。微课能够反复观看,学生可以以一个放松的心态去学习微课内容,消化在课堂上未能及时理解的知识,往往能获得比在课堂上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视频时间短、永久保存,使用方便,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视频时间短,一般为五分钟左右,突出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微课视频虽然是一种短小的片段形式,但能够对每堂课程的重点及难点进行详细的剖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来学习,而且对于重点及难点内容可以反复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实现对重点及难点内容的突破,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7]。微课视频能够永久保存,可以存储到计算机中也可以保存到手机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及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微课内容短小精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对于每一节课内容的讲解,教师要综合考虑全体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情况,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掌握每节课所学的知识。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又由于不同学生对待同一个问题接受、理解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8]。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好全体学生的发展,也不能忽视很多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微课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的,内容短小精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微课视频可以重复播放,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通过微课视频学习来充分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在课后,通过微课视频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按需选择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四)微课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通过观看自己录制的视频,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要经过主题的选取、内容的设计、视频课件制作、内容的讲解及总结等步骤,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微课视频提交的网站上,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

总之,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炼、表现形式丰富等特点,有助于学生调节脑力运转,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微课在普通本科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利用微课,应注意以下事项:

1.微课视频的制作。每一次微课的内容要突出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要做到短小精悍,若微课视频时间太长,课堂时间就会很紧张,造成缺少互动、交流,以及不能及时提问等问题;微课视频的播放速度不要过快,以便学生能更好的消化、理解重点及难点知识;微课视频中要有提出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讨论,也可以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及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要紧紧围绕微课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利用微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根据微课中的重点、难点及提出的问题组织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要带领学生由浅入深的逐步的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等。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分组讨论问题,教师总结问题等环节到达解决问题的目的,讨论问题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通过讨论、总结等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堂课的内容。

3.要注重微课在教学过程的实施。在微课辅助的课堂教学中,微课视频作为主要的授课内容,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为了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规划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掌握视频时间及了解学生学习情况[9,10]。每位老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不同的,教学方式是每位教师在自己的多年教学中不断累积出来的,不同教师对同样教学内容形成的教学活动组织也不一样。因此,对于教学组织活动要做到因人而异、有计划、有目标,微课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要有意外控制等。

四 微课教学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研究及利用微课教学模式,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6级1-2两个班级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课程的教学中实施微课教学模式,从期末成绩来看,期末成绩组成:平时(10%)+实验(40%)+试卷(50%),教学效果良好。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6级1-2两个班级共有学生59人。其中,有15人成绩在90分以上,30人成绩在80分以上,10人成绩在70分以上,只有4人成绩为60分以上,平均分为:86.63分。同样与没有利用微课教学模式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5级1-2两个班级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课程的期末成绩进行对比,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5级1-2两个班级共有学生58人。其中,只有6人成绩在90分以上,20人成绩在80分以上,15人成绩在70分以上,15人成绩在60分以上,2人成绩在60以下为不及格,平均分为:77.02分。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6级1-2两个班级《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课程期末成绩分布如图1所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5级1-2两个班级《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课程期末成绩分布如图2所示。2015级和2016级《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课程采用的教材,授课大纲,授课教师等都是一样的,只是授课模式不同,但从图1和图2对比看出,期末成绩差距很大,说明采用微课教学模式是可行的,而且教学效果良好。之后,通过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6级1-2两个班级共有学生59人进行调查反馈学生普遍反馈喜欢采用微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通过微课把课程中最难理解的部分进行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巩固,另外,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编程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微课辅助课堂教学的模式值得使用和推广。

五 结束语

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微课在普通本科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体现教师的教学思维及教学设计,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的提升。实践证明,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值得继续探索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刘忠艳,宋志君,张兴华,等.微课在C++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7,37(3):91-92.
[2]金璇.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41-342.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4]刘忠艳,乔付,周波,等.项目教学法在数字图像处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5,35(2):75-77.
[5]刘忠艳,周波,车向前“.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59-60.
[6]由雪莲,李庆,周东升等.“微课”在“海洋油气地质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教育,2016,1:79-82.
[7]徐翀.微课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37-39.
[8]刘桂花.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4,6:122-124.
[9]孙鹤立,黄健斌,王鹏,等.微课在工科本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4,11:17-20.
[10]刘忠艳,周波,王光辉,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134-1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20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