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时代蕴含着新机遇和新挑战,同时也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从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问题;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郑霖.浅谈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70):252-253,259.
Shallow Analysis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ZHENG Lin
(Soochow University,Jiangsu Province,Suzhou)
Absrtact:The new era contain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but set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 nage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Therefore,we nee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 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universities i n China,analyses some existing problems,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Chinese universities;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一 前言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现阶段高等院校的三大主要职能。作为三大职能之一的科学研究成为推动高等院校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也对科研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有效的科研管理模式亟待建立与完善。科研管理工作应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构建以服务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质量为重、效率优先”的理念,提高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本文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对策。
二 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的问题分析
科研管理是按照科学研究发生发展的规律及管理的原理,制定科研工作发展规划,对科研活动进行科学分析,建立有利于科研活动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合理有效地管理科研人员和科研活动,使科研任务的完成达到最佳程度的过程。科研管理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持、科研活动规范高效地保障。管理的创新可以促进科研的创新,激发和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凭借个人“兴趣”和“爱好”而醉心于科研工作的教师并不多见,绝大部分教师需要宽松而积极的科研管理政策加以引导和激励。目前,我国科研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管理方式过于机械,考核制度尚欠科学,激励机制缺乏力度,服务意识亟待加强,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讲,落后的科研管理,削弱甚至抵消了部分教师的科研热情。而且,与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相比,人文社会科学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1]。同时,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研究团队的组建水平有待提高,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强。因此,我们要从这些方面入手进行改善,努力提高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三 提升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质量的策略
(一)明确科研管理指导思想,强化科研人员责任意识
在当前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科研人员责任意识较薄弱,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效果[2]。因此,要提升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质量,需要对科研工作进行规范而有效地管理,不断强化科研人员的责任意识与质量意识,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应严格遵循全面性、严谨性、科学性等管理原则,不能功利地将获取项目立项作为科研管理的目标,而应当以科研项目管理为基础,把握科研规律,提高项目承担者的科研水平,拓宽科研人员的视野和思路,培养科研人员朴实严谨的科研作风和学术品格。惟有如此,方能真正做到以项目研究促进文科科研工作者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关注学科与学术科研前沿,并由此带动科研团队建设和跨学科交叉融合,从而真正产生有学术与社会影响力的高质量科研成果。
应当从科研活动的规律出发,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指导思想,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从人性、人道和人文关怀的角度给予科研人员以人文关怀,形成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满足科研人员发展和成长的各层次的需要,给科研人员充分的发展空间,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激励科研人员的创新和探索精神[3]。
(二)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监督检查
在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立项,轻过程管理和结项的情况,因过程管理的疏忽或监督检查力度的不足,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服务和沟通协调机制,使部分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研究质量堪忧,项目虽然获得立项却无法顺利开展。我们可以从项目申报、专家评审、立项、中期检查、经费管理、项目结项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度,保证项目在开展过程中有合理、有效的运作机制以及管理体系积极发挥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监督检查的作用,及时发现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促进项目研究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大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力度,解决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4]。
例如,在项目申报的过程中,要求申报人员明确项目的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研究方向等,并说明项目研究过程中的需求,保证项目申报阶段的全面性、真实性。在针对一些重大项目的管理中,加大项目的阶段性检查力度,组织相关专家认真听取负责人的汇报和答辩等,使项目负责人能及时获得相关专家的反馈意见,进而全面了解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以便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经费管理方面,要严格按照项目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根据相关的项目经费管理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项目预算,杜绝随意性。应当加强相关科研资源的统筹协调和有效整合,避免重复浪费。总之,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应根据项目研究的实际情况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进而保证人文社科科研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
(三)加强人文社科研究团队的组建
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研究中,课题组人员的队伍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人文社科项目研究的质量[5]。因此,要提高我国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研究的质量,则需要加强人文社科研究团队的组建工作,团队成员之间有效合作才能共同攻克难关,进而保证项目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研究并非单兵作战,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共同协作,才能达到研究目标,因此,应打破传统单兵作战、闭门造车的观念,要根据研究项目的具体情况,鼓励学科交叉融合,以项目研究为基础打造作为项目研究中坚力量的学术骨干,以高品质的项目研究凝练优秀的学术团队,鼓励团队合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出版高级别专著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产出精品力作。
(四)引入先进信息技术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逐渐普及到各个行业发展中,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人文社科科研管理工作中,对提升人文社科科研管理水平有着重大意义。可以最大化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科研管理软件的功能,把握使用现代信息传递手段的度和方式,探索科研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模式[6]。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标准化的科研管理系统,实现对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资源的整理以及资源共享,为人文社科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极大的便利。其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人文社科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比如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各类科研项目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并对项目研究进行跟踪,及时全面了解科研项目研究的各个阶段情况,如项目经费使用、项目阶段性成果发表情况等相关信息,以便于及时发现项目研究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促进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再次,加强各相关系统的信息利用率,整合提升信息的品质,比如对人事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文献数据库、教务系统等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分析,找出数据的相关性,深层次地挖掘信息价值,从中提取出更具价值的信息,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总的来说,将信息技术引用到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工作中,可大幅度提升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同时也更有利于发现科研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便于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
四 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要重视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和提升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振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的思考[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04):17-18.
[2]钟劲松.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支持机制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02):88-92.
[3]徐良生.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评价体系的自主创新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5,9(02):48-53.
[4]原野.如何实现高校科研管理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8(06):25-27.
[5]姜彤彤.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经费总量、构成及变动趋势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46-48.
[6]吕红芝等.科研管理软件与高效率科研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12(04):164-1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