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获取进行建构的结果。美术教育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师生之间的完美协作。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情景教学,倡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获取。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教学,不仅可以提升高校美术教学质量,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本文将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高校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等院校;美术教学;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刁保辉.建构主义理论下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9):47-48.
传统高校教育遵循目标教学,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上都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教师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从属于课堂教学活动,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改革探索,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开发。建构主义理论坚持知识获取是主动学习的结构,重视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这对当前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由皮亚杰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经过科恩伯格等人的发展,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风靡全球。建构主义理论最初只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伴随着时代发展和研究的深入,逐渐被应用在社会很多领域中,并且衍生出其他新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并不是教师知识讲解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获得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借助原有的经验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强调学生个人主动进行知识建构,通过原有知识和新的发现进行知识结构体系更新和存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认识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重要性,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情境性的培养,侧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知识建构。因此,建构主义理论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和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对高校美术教学搞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高校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美术专业,对于美术专业教育工作都处于一个改革和完善的探索过程。尽管国内高校美术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又存在一些问题。对于高校美术教育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有助于美术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便于高校美术教学活动改革的探索与实施。
(一)学科目录设置混乱
伴随高校综合发展的趋势,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美术专业,但学科结构和目录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美术专业方向设置和教学方向的管理工作相对混乱,并且对美术学科的教学认知和定位上还存在很大的差异。高校对美术专业设置和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很多理工科院校的美术专业主要集中在动画设计和软件开发等,缺乏美术的理论知识和艺术气息;文科院校的美术专业主要是美术史、绘画和素描等专业,相对来讲缺少了实践性和实用性。鉴于当前高校美术专业设置和教学上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高校美术学科的整体发展。
(二)美术师资力量薄弱
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部分院校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另外专职美术教师人员比例不高,很多美术课程大都是外聘教师队伍担任。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对美术专业的认识相对不足,管理不到位,师资力量建设薄弱,影响了美术专业教学的效果。
(三)美术教育理念脱节
经济社会的发展让现代化艺术更加具备商业价值,从而降低了其艺术审美。在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偏重美术的艺术理论讲解,忽视了商业价值的讲解,这造成了高校美术专业教学和行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高校美术毕业学生也无法使用社会需求。
三 建构主义理论下美术教学改革途径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已有知识去探索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这与当前高校美术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也开始被运用在高校美术教学活动中。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从课堂获取专业知识,将专业知识进行内化及重构,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理论相比有更大的优势,有助于高校美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确定美术教学目标
美术课程教学目标设置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可以为美术教学指明方向,同时也有助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因此,美术专业教学目标成为教学建构活动的首要任务。在教学目标制定前,教师要认真考虑学生的美术认知和思想情感,统筹课程教育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美术教学更多的是侧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为美术行业培养合格人才。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高校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一个整体性原则,树立全局意识,不是简单的课程拼凑,要充分考虑方向专业特点,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实现美术专业教学的整体互动。高校美术课程教学内容要树立包容理念,加强对其他学科的融合,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
(三)共筑师生课堂教学活动
美术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高校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交流和共同学习的平台,是进行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过程。高校美术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证和时代发展同步,及时掌握当前先进的教学理论知识,因此高校美术教师的综合水平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美术教学的效果。高校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改革的时候要有先进的教学理论知识做支撑,从而保证教学改革活动的可操作性,充分调动其他教师和学生参与到课程改革与创新中。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高等院校美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改革。高校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弊端逐渐暴露,影响了当前高校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美术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学生美术学习有所长进和突破,高校美术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特点,给予学生必要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课堂教学要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学生共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同时要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课程教学评价是高校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客观全面的评价对于师生都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有不足地方,要是更正和改进;学生要发现自身学习对于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要具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完善,建构完善的美术知识体系。
四 结语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信息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打破了传统高校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信息传输模式。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学习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实施。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学习的获取和内化,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美术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高校要正确定位美术教学目标,优化课程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高校美术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杨建滨.美术学科教学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3]宫清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大学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92-93.
[4]胡玲.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幼儿美术教学实践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5(06):166.
[5]于景宇.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大学美术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12):67-68.
[6]刘丹,汪楚雄.建构主义在对话式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美术欣赏课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114-116.
[7]刘一颖.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工匠精神”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6):139-1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