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对英语专业本科教育提出了实践应用方向。由此可见,不断完善英语本科翻译课堂设计,根据英语专业的发展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翻译课堂的课堂效率。基于此,文章就翻译工作坊在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堂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翻译工作坊;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堂
本文引用格式:徐雅婧.翻译工作坊在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67):148-149.
新时期英语专业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翻译水平、沟通水平和听力水平等,其中翻译能力是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因此,结合翻译工作坊的教育模式,进行必要的组织设计,使教育过程中将课堂侧重点转变为学生,使学生在课堂氛围中进行交谈,提升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堂的有效性。
一 翻译工作坊基本概述
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重点是确立“合作”为目标的翻译模式,其教学重点是围绕“学生”个人而开展的。通常教学过程需要保证具有两个或以上的译者参与活动,且主体教学导向需结合必要的教学特点进行设计,促使学生能够在此类教育模式中发挥自己的见解,充分融入至教学活动设计当中[1]。首先,该形式需要学生自行进行实战探讨,根据课内所提出的话题或论点开展对应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融入至课堂当中并逐步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其次,学生需要以自我为目标,根据所涉及的教学活动进行合作与讨论,并结合讨论内容进行答疑和评估,促使学生既能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还能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此过程中,教师仅起到助教的作用,课堂重点是学生本人,要求学生分析、认知到某一问题的解决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较好的翻译习惯。
二“翻译工作坊”教学框架设计
优化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框架体系,并结合当前本科英语的实践导向进行探讨,有利于全面提高翻译课堂的综合效率。由此,教师需确立出必要的教学框架体系,引导学生以此进行学习与探究。其一,确立文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理论掌握情况选择难度适中的中、英语文章,且文章中需要涵盖不同的文体形式和语法内容。在此过程中,也需根据不同文章表述习惯进行汇总,提升此类课堂的实践效率。其二,需配合多媒体设备引入相应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音频感知文章单词发音,并逐步通识文章大意[2]。通识大意中需标识难以理解或翻译可能会出现出入的部分,并设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这些难点进行小组探讨,最终实现教学理念的交互,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能力。其三,学生需借助词典或网络释义了解句法逻辑或词汇的基本用法,通过掌握词汇的意思,并进行二次翻译,有利于使学生逐步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并提升翻译的能力。
三 基于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堂中应用翻译工作坊的方法
(一)优化课前设计,重视翻译交互
提升翻译交互的有效性,构建必要的课堂体制,对提高课程教育是有利的。由此,教师需围绕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必要的分配方法,确保此类教学活动设计更为有效。首先,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划分较为合理的英语学习小组,且每个小组需确保具备5名学员[3]。确立出讨论小组后,教师可结合英语专业的应用导向进行设计,例如“The earth’s population has been continuously multiplying since early man first appeared about two million years B.C.”这一短句的翻译中,学生则将其翻为“地球人口不断增加,是因为早期人类第一次出现在公元前大约二百万年”,但翻译原文此段则表述为“大约公元前两百万年,自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就出现了人类不断增长的现象。”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句子的时间为“two million years B.C”,主语是“population”发生的事件为“Continuously multiplying”。通过连接这些词汇,同时引导学生逐步融入至课堂氛围当中,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此外,教师还应注意“交互”的设计,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融入至“翻译工作坊”进行探究,并结合必要的翻译技巧、翻译方法、专业术语内容进行层级递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最后,课前设计过程还需联合同类型的资料文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相关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文献阅读、查询相关本地资料,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二)优化译中体系,开展翻译活动
构建合理的翻译体系,并借此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是有利的。由此,教师需设计出必要的活动组织,彰显出合适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需引导学生对翻译文本进行实践与感知,要求学生根据所指定的教学话题阅读相关文献资料。通过感受文献资料中的语言体制、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某一内容的学习、认知的兴趣。其次,教师需设计出合理的“翻译活动”,根据文化传递模式进行语言交际和文化传播,提升学生对翻译活动的理解[4]。例如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相关资料的翻译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展示出自己查询相关“Mountain”、“River”等景物模式,借助必要的材料逐步掌握必要的翻译逻辑。例如这一句子的探究中: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tailed geology,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soil,rivers,climate,plants and animals,so as to find out the local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在上述句子的翻译过程中,学生们发现“土壤、河流、气候、动植物”是这些词汇的重心,且这些词汇具备连接上下文的作用。通过要学生从生态的角度分析相关译文,使用学生在此翻译空间中学习并逐步掌握翻译的合理性。总之,教师需以辅助性的角色引导学生对需要分析的问题进行探究,并“翻译工作坊”中逐步掌握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展示出语句通顺、无句法错误学生的翻译作品,要求所有学生学习到相关翻译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学习到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学生的思考认知。通过此类做法,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中译英和英译中的基本形式,并在探讨与交流中对比了不同句法的表达特点,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翻译能力。
(三)完善课后评估,重视探讨交流
课后评估是对于课内英语学习内容的总结,需要求学生自行对相应评估设计进行汇总,提升学生的汇总能力。首先,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测的方法分析出在课堂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在油管“historic”的词义辨析中,“associated with past times”则与“famous in history”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前者是对过去某一时代历史内容的阐述,具体则需时代气息相关;后者则表示历史上著名的。由此,学生应当重视词义辨析的方法,结合“翻译工作坊”的模式进行探究,并采用小团队的形式收集与此相关的资料文献,结合必要的词义比对,从而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5]。其次,学生需要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在交流中逐步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小组中逐渐探索出必要的翻译流程,有利于解决学生在实践中的困难。通过自评、他评、互评的方法进行学习探究,总结出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困难之处,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汇总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全身心融入至学习过程当中,这对于提升英语翻译课堂的效率使有利的。最后,教师可引入语境优美的英语美文,引导学生掌握美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学生以客观的角度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融入“翻译工作坊”的课堂体制,设立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为学生创立了合理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尚利明.“翻译工作坊”模式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8(4):30-31.
[2]王怿旦,肖文涛,吉雪.翻译工作坊在科技翻译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7,24(2):107-112.
[3]刘友全.高职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现状与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606(10):119-120.
[4]张景华.翻译工作坊环境下的任务型翻译教学实验及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6,3(28):150-152.
[5]廖昌盛,罗彤.诺德翻译能力观照下“翻译工作坊”在MTI翻译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18,232(10):114-1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