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课赛研同步、教学做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23 15:10: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高等院校人才共育是目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如何找到中职与高校之间的培养衔接是研究的主要问题。中职院校有技能大赛,高等院校有科研项目,中职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提升学生专业实操为目的;高校以项目研发为引领,提升学生研发能力为目的,两者都遵循“优势项目楔入、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本文积极探索和实践“课赛研同步,教学做一体”,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技能型教师团队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发展能力。

关键词:课赛研;教学做;综合能力;人才共育;职业大赛;科研项目

本文引用格式:李春勤,孔祥新,胡明义,等.“课赛研同步、教学做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教育现代化,2019,6(67):42-43.

中等院校和高等院校人才共育是目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如何做到“课赛研同步、教学做一体”是研究的主要问题。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1]。

一实施思路及过程

(一)增设课外知识,推行问题解决法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每次上课前都把科技知识方面的新动态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时刻掌握科技信息,走在知识的最前沿。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2015年山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创新主题是与助老助残相关的,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假设了情景,让学生扮演老人、残疾人,让他们自己发现老人在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创作灵感油然而生,最终学生创作的“智能拐杖”获得山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等奖。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与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促进创新教育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情景,启发学生以方向思维来寻求正确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创立新理论。例如在讲授3D打印技术画3D立体图时,让学生利用空间几何图形的组合、变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激发学生大胆尝试,将自己的幻想用图形实现出来,最后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使得学生们的想象变成了现实作品,整个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2]。

(三)运用基于资源的学习法,发挥校园网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互联网相连的网络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在校园网的平台基础上开设了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为了方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由学校教务处牵头,带领项目辅导团队整理和收集创新实践教学资料,对创新相关的主干课程进行整合优化,整理出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实训项目,形成一些列系统完整的电子版实习指导书,使技能教学与创新大赛有机结合。学生可以从校园网进入资源平台下载各类创新教育资料进行学习,也可通过优秀创新作品库查找创作灵感,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让很多创客们找到了创作灵感,发现了创作素材,培养了创新能力[2]。

\

 
(四)改革实验教学,利用虚拟实验室法与教学模拟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设立了虚拟实验室,利用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来表现某些系统的结构和动态,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供他们体验和观察的环境。计算机模拟允许学生通过改变输入数据的大小来观测系统的变化。教学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危险的、不昂贵的方式与真实世界交互。学生操作模型元素,改变模型的不同变量得到不同的结果。

(五)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推行教学做一体

名师工作室同时建成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和创新兴趣小组活动用室,全部配备了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和实训设备。对普通教室进行改造,并按照分组教学要求重新安排了学生课桌的摆放,还增加了专业图书角,定期更换各种专业方面的期刊杂志,引进企业生产线,学生小组学习功能进行了重新确定,按照生产车间模式设置组长、质检员、设备管理员、车间主任等岗位,学生在上生产实训课,同时锻炼学生在学校做产品能力,为学生创作研究做好铺垫。老师上课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原来系统的讲解分解成一个个的学习任务,把原来的备课变成准备任务,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增强了指导教师的讲授、演示效果,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大大加强,合格的产品就是优秀的作品。

二 主要成果

(一)建设了“课赛融通”的教学资源库


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大赛与常规教学课程的对接,建设了“课赛融通”的教学资源库,库存达1.0T。编写20余本“课赛融通”的电子校本教材,实现了创新理论教学、创新实践指导、大赛评价标准、企业产品介绍的全程覆盖。

(二)实现了创新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探索、认知等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实践,建立了虚拟实验室,改善教学环境,建立了创新实践基地,实现基本教学实训与创新大赛训练的接轨[3]。

(三)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实践教育师资队伍

学校特别重视课赛融通团队的打造,共选派30位名师参加了100多次的学习培训和企业锻炼,信息化教学水平、创新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和大赛辅导能力显著提高,逐步锻造出一支课赛融通的教学团队。通过开展教师信息化与创新教育培训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信息化创新实践教学水平。

(四)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学校创办创新实践基地以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8金、11银、3铜。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一等奖,山东省“挑战杯——彩虹人生”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

三 条件保障

(一)基础条件保障


学校建有96个多媒体教室,56个学生实训用室,实验实训设备价值5000余万元;现有创新创业辅导教师20人,全部是技师工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建有名师工作室10个,每个工作室可以满足8名教师,16名学生同时使用。

(二)机制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教育建设,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并完善了包括《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办法》、《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信息化创新教育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

 
(三)资金保障

1.学校为保障学生创新创业的顺利开展,每年拿出足够的专项经费用于活动和改善设施,并且做到专款专用、逐年增长。

2.制定《信息化创新教育资金使用与管理规定》并严格落实,规范资金使用程序、落实资金使用责任制。

3.编制切实可行的资金使用预算表,有计划分步骤的推进工作。

4.资金实行专账管理。

四 体会与思考

随着学校创新教育的陆续开展、制度的完善、管理工作的推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仍有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4]。

(一)加强科学规划,解决工学矛盾

认清教育发展趋势、把握教育发展现状、找准教师培训需求,加强工作计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同时要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与时间,加强沟通,相互理解与支持,妥善处理工学矛盾。

(二)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培训实效

充分借鉴企业的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式,搭建锻炼平台,创造磨砺机会,加强对外交流。通过有效引领、传带,帮助成员内化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研科研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训实效性。

五 结语

探索和实践“课赛研同步,教学做一体”,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技能型教师团队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发展能力[5]。

参考文献

[1]袁荣京.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导向的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7):30-31.
[2]秦红芳.浅议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5(16):271.
[3]郝碧海,陈丹,张茜.教学做一体+CBS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5(11):177-178.
[4]赵建群.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建——《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9):113-116.
[5]金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117-1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7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