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对分课堂在材料力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19 11:36: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课堂主动性,引入对分课堂改变材料力学的教学模式。从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分课堂运用策略和实现形式几个方面进行探析,提高材料力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分课堂;材料力学

本文引用格式:李建华等.对分课堂在材料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66):85-86.

新工科建设要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当今,教师主动输出、学生被动接受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占大学课堂的主要地位,如何改革课堂、增加学生主动性机会、提高其思辨能力,是教学改革要重视的问题[1]。

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针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讨论式与讲授式课堂的优点,提出了“对分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2],其本质在于让学生获得思辨和自主学习机会[3,4,5]。目前有“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形式,教学活动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环节。与现行的多种教学模式不同,对分课堂的基本理念是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两大主体的积极性,既有效降低教师的课业负担,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优化教学资源。

一 对分课堂对材料力学教学的意义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力学课程是属于理工学科,答案多数是封闭性的,可讨论的地方较少;行业中的工程案例都涵盖力学知识的应用,材料力学对工程实际中简化抽象的纯理论教学让学生对实际应用情况存疑,难以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校的大班教学,老师无法对每个学生有针对性地教学。慕课及翻转课堂虽然能够解决一部分课堂难点预习及课堂内容加深部分的学习等问题,但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6]。

(二)对分课堂引入的价值

对分课堂是一种课堂改革,老师通过工程案例的引入、材料力学知识拆分、模块式讲解,引导学生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学习内容难度阶梯式增加,激发学生沟通的灵感和创新性的思维。对分课堂的引入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将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理论展示给学生,不断地开发,激励学生向新的高峰探索。通过资料的收集,小组讨论、读书笔记的提交逼迫学生去看书,写下来是一个逼迫自己思考和提炼的过程,调动学生主动性。

\
 
二 对分课堂在材料力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教师转变思维,扮演好引导者角色


对分课堂打破了传统的单纯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师从权威性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知识呈现者和认知探索的引导者。对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是对知识深入认识的探索者。关于知识,教师仅是基于自身经验提供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与假设,其更重要的任务是组织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

首先,教师应主动学习,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理论。将材料力学的课堂知识结合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客观呈现。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全面了解,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架构,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应对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有较强把控,在对分课堂第一步中对这些重难点予以讲解,避免学生自学中因这些障碍性难点影响进一步求知探索的兴趣。在对分课堂中的第三部分分组讨论中,教师同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讨论小组成员不能一成不变。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偏差和谬误,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分组处理。让他们实现能力互补、知识漏洞弥补,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性。教师对小组讨论中进行适当问题设置,重难点穿插,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性。

(二)运用多种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教师通过风趣幽默、强表演性,多样的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本身的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技能来满足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方式是不切实际的[7]。而对分课堂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激发学生沟通的灵感和创新性的思维。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强了,才能达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材料力学教学实施中,在对分课堂的本质与核心理念理清楚的基础上,对分课堂进行形式上的拓展与创新。针对不同难度的知识点和内容采用的对分方式不同。对于如弯扭组合实验等实操性比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实操形式。需要学生多练习、多操作,加强对理论的学习,达到灵活掌握的目的。讲授之后没办法实际操作(如疲劳极限),那么就进行模拟,进行讲授+模拟形式。创设一个类似的情景,让学生进入情景中的角色,来代替角色分析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对于组合变形等连贯性强,难度大的内容主要采用“讲授式”传统教学法与隔堂对分方法。同时将平时成绩纳入考核之中,且占比很高时,学生才会从不得不为之变为自觉自主的学习。考核平时成绩的比例,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程度。课程结束后,以问卷调查获取对分课堂的评价来调整教学方式,保证其效果。

\

 
三 对分课程实现形式

通过研究力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大学力学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实施对分课堂的思路,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对分课堂在材料力学中实现形式如下:

通过要点和重点讲解、案例布置、小组探讨三个环节,以当堂对分或隔堂对分的形式带领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深入其中。通过启发、分析、讨论,老师进行提炼和总结以及继续提问,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综上,通过对分课堂在材料力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思辨能力及学习效率。但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教学过程出现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并应多引入工程实践案例激发学生对身边力学的兴趣,以保证对分课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吉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及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3):139-142.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05):5-10.
[3]邱爱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27(3):140-144.
[4]田青,闫清伟,张学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理分析[J].高教论坛,2017(9):71-73.
[5]吴英,游江海.“对分课堂”模式下《压强》教学的思考[J].物理教学探讨,2016,34(5):19-20.
[6]沈玉凤,王厂,许英姿,刘露,谭敏.网络环境下《材料力学》课程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0):34-37.
[7]钟志贤.传统教学设计范型批判[J].电化教育研究,2007(2):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64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