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WebQuest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常见症状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19 10:36: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WebQuest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常见症状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石家庄市某大学2018级临床医学系7班和8班共176人,随机分为WebQuest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进行诊断学常见症状对比教学,结课后采用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WebQuest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学生教学背景无差别,结课考试中WebQuest教学组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86.88±4.127 VS 80.53±2.725,**P<0.05);WebQuest教学组中88.64%的学生喜欢该教学模式,86.36%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使掌握知识的程度得以提高,79.55%的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满意。结论:基于WebQuest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医学思维,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他们掌握医学知识的相关技能。

关键词:WebQuest;诊断学;常见症状;医学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胡巍巍等.WebQuest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常见症状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6):66-67+82.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作为一名优秀的医师,要快速、准确地诊断病人的疾患,就必须熟练掌握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诊断学中的常见症状学知识点多,涉及内容广,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等,是医师判别疾病的重要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因而学好诊断学常见症状学对从事医疗事业的人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Webques教学模式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的伯尼·道奇博士等人在1995年研发的一种课程计划。它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一种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是美国国家课程的标准推荐模式[1]。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提出研究的主题和目标要求,提供互联网数据库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WebQuest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4]。笔者将WebQuest教学应用到石家庄某大学的诊断学常见症状教学中,在教学中,设立一个目标任务,由学生利用网络中丰富、多样的信息,进行探索研究,最后教师引导总结,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8级临床医学系7班和8班共17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7班(88人)设定为WebQuest教学组,8班(88人)设定为传统教学组。

(二)教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的教材是何明主编的,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的《诊断学》一书第一章常见症状,内容包括发热、疼痛、咳嗽与咳痰、咯血等16部分知识。WebQuest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教学学时相同,各累计50学时,学习内容完全一致,以石家庄某大学诊断学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进行课程设计,要求掌握每种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病因及临床意义等。

1.WebQuest教学组模式设计

WebQuest组以WebQuest模式进行教学,每周2次基础知识教学,1次病例分析。Webques组在每次授课前,由教师预先根据授课内容,根据需要学习的知识设定一个或多个学习任务,分派给每个学习小组,由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等信息获取手段,进行探索学习,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整理为学习成果。在上课时,各组分别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教师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重点讲解。基础知识教学和病例分析教学均采用同样方式进行。具体过程如下:

(1)课前准备:教师将学生随机分成8组,每组推选1名组长。在上课前,教师提前将学习任务和目标要求发给小组组长,由组长负责该小组的学习任务分派、实施和汇总。

(2)收集资料:各小组学生接到组长分派的任务后,利用平常的分散时间,在学校数据库和互联网数据库检索需要的资料,收集有关的图片、小视频和相关知识要点等。

(3)整理资料: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利用收集的资料,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思考,并进行汇总,制作成PPT幻灯片演示稿以展示研究学习的成果。

(4)汇报,成果展示:在课堂上,每组选派1名代表利用制作的PPT幻灯片演示稿,在讲台上向同学们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各组组长将各自研究成果汇总给老师。(5)教师根据汇总结果,对各组的学习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重点讲解。

2.传统教学组模式设计

传统教学组采用幻灯片演示进行课堂讲授,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学习重点,课后教师根据所学知识布置作业。每周2次基础知识教学和1次病例分析内容、授课进度与WebQuest组完全相同。

两个教学对比组的教学均由笔者亲自进行授课。

(三)成果评定

1.教学成果评定细则。为了准确分析研究WebQuest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教学成果的差异,两组成果考评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包括:常见症状学的基础知识闭卷考试,所有知识点考核均为客观题,占总成绩评定的70%;病例实例分析,占总成绩的20%,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评定的5%;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5%,最终成绩以百分制核算,评定结果100分≥优秀≥85分,70分≤良好<85分,60分≤及格<70分,<60分为不及格。

2.问卷调查评定。授课完成后,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评定,主要包括学生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自我评定,对教师和课程的满意度评定等。

(四)数据分析方法

两组学生的成绩采用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二结果

(一)学生各项成绩对比


WebQuest组和传统教学组学生的基础知识、病例分析和总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

\

 

基础知识P=0.907>0.05,两组学生基础知识均值无明显差异。病例分析P=0.000<0.05,总成绩P=0.001<0.05,两组学生病例分析成绩和总成绩均值差异相当显著。

(二)问卷调查结果对比

常见症状教学考试后,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6份,收回有效问卷176份,问卷全部有效。对问卷中的课堂兴趣提升、课堂知识掌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病例分析能力和教学满意度进行卡方检验,见表2。


\

 

三讨论

(一)WebQuest教学模式各项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


从表1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WebQuest教学组学生的基础知识、病例分析和总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尤其在病例分析(满分20分)中,WebQuest教学组学生的成绩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

从表2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WebQuest教学组学生的课堂兴趣提升、课堂知识掌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病例分析能力具有显著提高,而教学满意度与传统教学模式差异不大。

(二)WebQuest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症状学基础知识和培养他们的医学思维

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师,而对于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要从复杂、多样的病症中做出准确的诊断,就必需熟练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具备较强的医学思维和判断能力[5]。病例分析考核能充分体现每个学生医学思维和判断能力的差别。从表1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WebQuest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学生的病例分析均值对比P=0.000<0.05,表2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WebQuest教学组81.8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病例分析能力得到了
提高,而传统教学组仅65.91%的学生认为有提高。WebQuest与传统模式相比,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医学思维能力。

(三)WebQuest教学模式更受学生欢迎

从表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对比可以看出,88.64%的WebQuest教学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认为提高了课堂兴趣,学生的平均成绩也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的学生。

本次研究发现,WebQuest教学模式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其教学模块中“问题设立”需要教师精心提炼,要简明的概括出这次学习任务的背景知识和目标要求。另外,WebQuest教学模式的教学跨度大,教师需要合理的安排学习进程,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利用分散时间主动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淑峰,常燕,李渭,等.基于Webquest的放射诊断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S1):98-100.
[2]邹小燕,宋晓丽.妇产科护理学WebQuest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291-292.
[3]游党香.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8(03):101-102.
[4]王红丽,刘颍,罗颖.病例分析引导的皮肤性病学Webquest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09):79-81.
[5]栾艳,向茜.我国医学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现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0):24-25.
[6]张安然,王文静.五星教学模式视角下评述基于WebQuest的研究性学习[J].教育现代化,2017,4(21):138-1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6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