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为一种教育信息化高端形态,智慧教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和呼声越来越大。信息化教学具有交互性特点,在智慧环境下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构建一个能够凸显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师生互动课堂,改革传统教育形式,让教育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智慧教育是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产物,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高校学生体育学习需求这一问题。本文立足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就智慧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智慧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展开论述。
关键词:智慧环境;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许淑贤.智慧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64):50-52.
智慧体育是一种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为了提升学生运动质量、丰富学生体验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从而推动体育事业长足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1]。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高满意度、智能化的教学服务。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还存在教学设施落后、教学目标单一、理论教育被忽视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体育教学取得实效性的最大阻碍。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及时抓住信息化时代赋予体育教学的机遇,在智慧环境下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教学效益最优化。
一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体育教学设施落后
完善的体育教学设施是体育教学取得实效性的根本和前提[2]。然而,很多高校体育教学因为教学设施落后导致教学进程十分不顺,困难重重。尤其是一些没有将体育教学改革提上日程的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投入的经费比较少,导致体育器材、设施等不够完善。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体育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展开,体育课程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受到严重阻碍。这也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体育教学目标单一
新时期强调的是多元教学目标,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学,教学目标更应当体现出多元化。教师在给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意识,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以及自身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3]。然而,如今很多高校体育教学仍然以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为唯一的目标进行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课堂参与性的调动,也不利于学生以及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三)理论教育被忽视
体育学科有着丰富的育人价值,既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还能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然而,很多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内涵缺少深入的认识,认为体育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体育训练。甚至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直接让学生自由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理论教学被完全忽视。很多学生缺少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往往不得精髓,导致体育锻炼浮于表面,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四)体育教学方式陈旧
体育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就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情况来看,很多体育教师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示范、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体育课堂上,学生丝毫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反而会因为沉闷的教学气氛而对体育学科的学习逐渐产生排斥感。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比较陈旧,只注重学生的体育成绩,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一心只关注自身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体验不到任何的运动乐趣。
二 高校开展智慧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一)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智慧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教育部门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展信息化教育,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4]。纵观近些年,无论是高中、大学还是初中、小学,都在尝试着引进“智慧课堂”。各个年级段、各个学科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的时候都在尝试着运用信息技术。所以,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开展智慧体育教学非常有必要,这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提升教学效益的必然途径。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
在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通常扮演主体角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常是教师的附属品。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体验不到运动的快乐,反而感到身心俱疲,这也是很多高校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之一。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立足智慧环境进行体育教学,可以将学习主动权真真实实交还给学生,由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且智慧环境可以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5]。在这样富有生机、多姿多彩的体育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全面调动起来,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三 智慧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体育信息化平台
智慧环境的创建离不开体育信息化平台的支撑。在智慧环境下进行体育教学创新,学校必须要立足实情,根据体育教学需求搭建完善的体育信息化平台[6]。这是智慧体育教学顺利且高效开展的硬件支撑。为了完成这一目标,相关部门以及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致力于体育信息化平台功能与结构的研发,确保搭建起来的体育信息化平台能够真正服务于教学。
例如,高校可以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以及信息技术教学特色,将智慧校园体育信息平台设置成若干个功能模块,如日行步数监测、体测数据和成绩、课表查询及自主选课、校园体育社团、体育快讯等。在确定好信息平台的功能模块之后,教师再对每一个模块进行完善和构建。以“体育快讯”模块为主,这一模块内容包含校园体育信息以及全球体育资讯等。而全球体育资讯包含精彩赛事、实时观赛提醒、个性化订阅、数据和视频等。这样一个虚拟平台可以为体育教师和学生一起看球赛、聊体育提供了机会。而校园体育新信息中则包含校园健康讲座报告、通知通告、赛事活动、校园体育新闻等。这样方便学生及时掌握学校以及国内外最新体育动态信息。其他模块也是如此,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为学生更方便的学习和教师更方便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利用智慧环境加强理论教学
体育在高校所有学科中可以称得上是实践性最强的一门学科,但是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学就是简单的户外运动。具体点说,要想让学生学好体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巧,还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基础[7]。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任何体育技术的成功和成熟都离不开正确的体育理论指导。所以,高校体育教师要做好体育理论课教学。在智慧环境下,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录音机、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传媒手段和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象、声、文、图有机结合的可视化情境,这样就可以为体育理论教学课堂注入生机,打破沉闷的教学气氛,增大课堂容量,优化课堂教学,从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篮球教学之前,体育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相关教学视频并搜集与篮球有关的信息,再将这些收集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制作成一个视频,如《漫谈篮球运动》。在课堂教学开始,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中国球星打球、NBA球星打球的精彩片段,通过这样一个精彩的、有趣的课堂导入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和学生一起谈谈对篮球的认识,比如篮球运动的规则、场地情况、自己最喜欢的篮球球星、篮球的起源等,使课堂教学气氛得到进一步活跃。最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将篮球知识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宽松的、愉悦的气氛中掌握有关于篮球的理论知识。
(三)基于智慧环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实践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一个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组成成分,这也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强健学生体魄、提升学生心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学生在体育课程实践教学中接触的技术动作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8]。而且很多的体育技术上动作有着很强的连贯性,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的时候通常都是瞬间完成。在这稍纵即逝的一刹那,学生根本无法看清楚示范动作的微妙变化。假如教师进行分解教学,将连贯的动作分成一个一个的,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知,导致学生动作不能迅速连贯。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要善于借助智慧环境。
例如,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在讲解鱼跃前滚翻的时候,很难在进行动作示范的同时给学生同步解说,也不可能为了让学生看清楚而放慢动作。这个时候,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可视化情境,利用动画、图形等进行同步解说,还可以进行慢速播放、定格、旋转、移动,无论多么复杂的、快速的技术动作,学生都可以直观、生动的掌握。除此之外,在智慧环境中,体育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进行动作练习的时候将其拍摄成录像,然后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不足,从而进行自我纠正。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又能在促进学生对知识吸收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评价交流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而且实施教学评价的主体通常只是教师自己一个人。这样的教学评价具有垄断性、主观性,不够全面、具体、客观。智慧环境下,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对这一局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中“步数监测”模块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交流。首先,教师指导学生下载“步数监测”的APP,让学生将自己的基本信息输入到这个APP上,这样就生成了动态的“学生成绩单”。在学生运动之后,手机会接受到数据,然后向后台数据库反馈这些数据。服务器会对学生的运动数据进行提取、汇总和分析。通过线上个人中心,学生可以看自己跑步的公里数或者行走的步数。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将自己的运动数据上传到信息平台上,和其他学生的运动量进行PK。这样的教学评价可以实现体育成绩量化,每一个学生的运动动态都能被监测到。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作参照,教师再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评价。比如成绩好的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锻炼方法和技巧,成绩不好的学生反省一下自身的不足。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取长补短,最后教师再综合学生的APP成绩以及实际运动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点评。这样的教学评价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可以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改进自身的不足。
(五)通过信息环境指导学生课外锻炼
高校体育课时有限,通常一个星期只有一两节课。有限的课时难以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为了改善这一局面,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素质水平的提升,教师除了做好课内教学指导,还可以在智慧环境下利用信息化平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锻炼。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信息化平台的“场馆预约”模块实时查看学校体育场馆使用情况,及时查看场馆的空余明细,这样可以在场馆空余时候将其充分利用起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锻炼,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学生一起下载跑步APP,和学生一起将基本信息输入进去。这样,APP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制定合适的跑步计划,学生可以按照APP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运动计划进行体育锻炼。在学生每次跑完步之后,APP会自动生成相关数据,比如学生的跑步线路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跑步线路图上传到公共空间,寻找有着相同路线的同学一起跑步。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让学生之间彼此监督、共同进步[9]。
四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高校体育教学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形势下,体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身心协调发展,这是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落实的目标之一。教师要善于运用智慧环境,基于“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指导,实现教学目标由单一生物体育观转变为三维体育观,使体育教学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聂春丽.智慧学习环境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研究[J].武术研究,2018,3(11):97-99.
[2]刘武军,刘晨.智慧文明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路径的多元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1):53-56.
[3]矫志庆.智慧校园视域下中小学体育教师胜任特征结构模型的构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8,34(01):92-97+108.
[4]高文强.智慧校园建设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构建与创新研究[J].运动,2018(02):76-77.
[5]韦雪棣.智慧环境中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创新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二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7:6.
[6]张斌,訾向,朱晓鸣,徐挺.基于智慧校园的高校体育信息平台的构建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2):84-88.
[7]李瑞珍.智慧体育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7(09):148-149+112.
[8]刘从梅,李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12):102-103.
[9]张晨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创新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9):182-1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