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针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和需求性,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于西部高等教育的推动作用,根据西部地区课堂改革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几个阶段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在大数据背景下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几个措施。
关键词:西部;现代信息技术;高等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何长芳.西部高等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J].教育现代化,2019,6(64):284-286.
随着西部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国家对西部教育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西部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随着进入信息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快,大数据已经全面影响人们生活的时代。作为西部这个原本信息就不发达的地区,信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相对发达地区就不是那么的大了。更多高校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大多数体现在将黑板粉笔转换成了液晶多媒体,虽然大学基本都实现了无缝wifi链接,每个教室都是标准化教室,液晶多媒体展示台齐备,也基本实现了设备的网络化管理,但真正利用这些设备实现大数据信息化深入到课堂的却少之又少。大多设备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要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引发教育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化[1]。
显然,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已经是当务之急,因此探索高等教育教学的新技术、新模式必将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时代趋势,是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一项技能。为了更好地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一 对比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几个阶段
明白了现代信息技术逐步融合到教学中的几个阶段,我们才能深刻认识到什么是深度融合。
(一)黑板教学到多媒体的课堂阶段
将黑板与板书改变为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使教师改变了每次上课需要夹着一卷图纸一张一张翻的尴尬,学生也能从视频和图片中看到许多黑板无法表达的实践内容,对于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课来说,课程教学效果有了一个大的提升,课堂教学直观丰富了。但讲授的内容通过教师利用传统的口头讲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传递给学生的现状没有多大变化,课堂主导还是教师,多媒体只是起到辅助和互补的作用,从信息技术的深入融合角度来说,信息技术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初步融合阶段
这个阶段的最大特征是网络技术。是在多媒体技术之上出现的新型教学媒体形式,可现实远距离交互式教学,忽略距离而得到教师指导和帮助,同步获得所需要的优质学习资源,基本实现一种身临其境、真实的学习环境。比如青海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同步上课,由清华大学的老师通过网络实现一拖一式教学,同步课堂交流,实现网上批改作业等,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各类网上精品课程建设、MOOC等,使我们西部院校能够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名师资源,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课堂拓展明显,教学信息存储量大。
但这个阶段也有明显的局限性,通过网络实现同步教学,所拖班级非常有限,对于授课老师来说,就好比是将教师扩大了倍数,学生扩大了倍数,所以不可能实现一拖n的无限扩大,只能小范围使用。而网络上庞大的优质资源还是需要老师引导,很多就成为了参考和辅助。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阶段
现代化信息技术主要是以多媒体、网络、智能化为特征的应用,可让许多学科领域交叉、集成,汇集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高度并行的实时计算技术和人的行为学研究等多项技术[2]。是以网络为教学依托环境,网络在师生教学活动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学生不在紧跟教师的讲述理解课堂内容,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了引导者。校园的围墙被拆除,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案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我们西部大学来说,师资水平已经不是限制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甚至同一门课的学习中各个学生所选的内容都不完全一样,如花卉学中南方学生和北方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花卉举例课件学习,使学生摆脱了只能依托教师提供素材学习的困境。学生将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利用翻转课堂,MOOC、SPOC等成为常规手段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这种综合结构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还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只要愿意,可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探讨。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学习过程可暂停,可回顾,可顿悟,可参照对比。而精英学生可以通过SPOC等形式真正实现单独的精英教育,从而各个阶段的学生对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层次。不再是学生必须在上课时紧跟老师讲课进度,脱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正态分布的局限。使新一代的云计算、大数据的集成运算拣选功能将知识信息、教学信息乃至行政、科研等信息统统进行集中智能处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搜索,网络推荐,踏入数据化信息教育时代[3]。
二 现代信息技术与本科教育的融合的必要性
(一)利用大数据的教育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依靠大数据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教师“教”这个角色转变为“导”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把学生的地位从被动提升为自动的主体地位。大数据给学生提供的是丰富的优质资源,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按照自己的进度和时间安排学习,不在受到老师讲课进度的限制了。这对于我们西部高校来说特别重要,因为一个班里的学生从高考录取分数来说,从400到600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从而会出现三个水平,一般考试在80分以上的是那些从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为生源的学生,而有些从当地偏远县城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来的大多考生在经常徘徊在及格线上下甚至更低,这些同学在当地也是优秀学生,但是放到不同生源的同一个班里,基础教育的不足就显现出来了。其余的西部城市等相对教学质量比较高的地区生源学生就是中间水平了。一般老师为了适应这样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在讲课时基本上都是以中间水平的学生为标准,因此,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嫌学习内容不足,差一点的又跟上老师的进度,整体学习效果不是最理想状态。如果采用依托大数据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每一个学习的阶段性目标不在受到课堂限制,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程度安排时间学习,从而使学生都能够循序渐进,共同进步,
(二)让学生学习内容更加适合自己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图文和声像等多种知识结合起来,把一些抽象、复杂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内容,这可以刺激学生的所有感官,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但是,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所用的教材、案例、素材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学校所在地环境的影响,如花卉学、农作物栽培、植物分类等教材都存在南方版、北方版的现状,在没有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情况下,这样教学可能会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但跨区而来的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些困难,因为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他们首先遇到的是陌生的素材,从而会影响到对知识的掌握。但有了大数据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熟知案例素材的学习内容,从而学习内容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利用现代技术搭建虚拟实践平台
对于西部高校来说,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的缺乏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中,特别是农科、工科、医学以及财经等实践性强的专业教学中,必须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培养实践能力,这个目标的初步实现,目前主要是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的。因为没有适合的实习平台,很多技能无法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初步的实践技能学习,如一套饲料加工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平时需要在饲料厂实习半年甚至一年都不一定能掌握的许多知识和技能,现在通过虚拟平台很快就能融会贯通,如若在玩小游戏,风靡一时的“偷菜”游戏为什么就不能转变为蔬果种植游戏、牛羊养殖游戏、草地调查游戏、生态建设游戏、企业经营游戏等等。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培养很难得以实现,因为应用技术不能只基于空洞的理论和教师说教。
三 适合西部教育教学环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措施
(一)教师的主动投入
处于信息时代的一名教师,要从思想改变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的认识。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除了本职基础知识外,还要积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拥有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良好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并能在教学活动中顺利的展开,能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中的教学资源组织课堂教学,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熟练开展丰富多彩富的课堂教学。
(二)学校加大培训和投入
学校可针对教师和教学现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办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新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新知识、新技能,与时代接轨,与世界接轨。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加强计算机技能与网络技术学习,关注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等。加强教师关于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认知现代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重要性,理解深度融合的内涵,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学校结合本校计算机专业师资学生的优势,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学习软件的开发,为教师提供设计和展示平台,让设计者和专业老师结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方式完善设计人员和使用教师的应用技术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三)积极寻求发达地区教学资源共享
对于西部的高等学校来说,要加大资源共享的力度,发挥学校的组织协调作用,利用校本资源、东西部对口支援优势,扩大网上资源的共享化和最大化。使学校教学资源真正成为大数据的端口,也实现本校资源的流通和交流。针对自己学校的专业特点,开发实践模拟平台建设。寻求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对接,对适合于本校的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和分类,再推荐给相关的学科教师,建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库,积极争取优质资源和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力保障。
(四)完善适合于西部高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制度
西部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对强化信息管理的工作有了明确职责,现在要做的是进一步理顺关系,完善技术支撑机构职责,明确信息技术发展目标和管理部门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规范和标准。激励先行人员,带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完善在线开放素材制度,给予更好的信息化发展基础平台。建立“精英”团队进行示范引领,首先带动专业课教师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全学段、全学科、全流程的集中攻关、本地化探索,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可用于本校教师使用的基本指导框架[4]。
(五)激励与常态并存发展
对积极发展的团体和个人,在资金、技术、时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先行者,在效绩考核中和荣誉宣传中突出体现,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金资助和荣誉授予,鼓励其再接再厉不断深化,激发和带动其他教师发挥自身潜能,带动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要求对适合开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改革的课程,制定阶段性任务,分年度完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改革任务,逐步成为常态化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5]。
四 结语
西部教育的发展虽然处于加速阶段,但与教育发达地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党和国家也采取了许多的措施通过援助支援等措施在极力促进西部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西部的教育工作者就要抓住当前机遇,努力前行,就像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院士所说,借助高水平的大学资源、国家创新平台等“母鸡”,结合西部自己的优势,生产出更多的“金蛋蛋”。
参考文献
[1]蒋元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障碍与对策[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02):66-68.
[2]方玉萍,方达,万荣.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本科教育教学融合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8(19):179-181.
[3]耿聪,李喜云.“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8(03):55-58+92.
[4]王鑫.“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7(01):92-94.
[5]陈梦华,史新华,王宽.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6):274-275+2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