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工程图学课程国际化教学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4 11:23: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国际化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而全英文教学是应对这一趋势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本校国际化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工程图学课程全英文教学中发现的几点问题,并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材建设以及教师发展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能够有助于实现学生学得更加轻松,老师讲的更有效率的目标。

关键词:国际化;工程图学;全英文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赵俊龙,等.工程图学课程国际化教学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65):206-207.

近年来,为了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很多高校选择与国外知名院校合作办学。而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水平及国际认可度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外国学生也开始选择到中国来进行本科学习。这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开始促使高校教师开始思考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进行国际化教学。工程图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是大多数工科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如何根据国际化教学特点,探索研究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广大图学教师所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近年来也大力推进了中外合作办学以及留学生教育工作。作者所在的机械学院与英国提赛德大学开展了机械专业的合作办学,并招收了本科专业的外国留学生。作者担任了其中一个合作办学班级的班导师并承担了留学生的机械制图教学工作,在日常的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中,对于工程图学课程的国际化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了较直观的认识,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有了一些思考。

一工程图学课程国际化教学现状

目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外方课程是由对方高校派遣外籍教师进行授课,讲课过程中采用英文教材全英语教学,且授课时间比较集中。由于同学们的英语水平有限,课上很难听懂外教的讲授内容,课下中文师生交流困难且教材自学难度也较大,经常需要中方的助教老师用中文再讲一遍。而工程图学作为中方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并无太大区别,如果中方教师自己可以实现真正的全英语教学,对于学生英文水平的提高及适应外教课程是有较好的帮助的。

而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来自亚非的发展中国家,基础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在来中国之前基本上都未学习过中文,虽然到校后先进行了中文培训,但是听懂中文讲授的专业课程对他们来说还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课上基本只能使用全英语教学。可是在授课中又发现,虽然很多留学生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但相当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差强人意,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吃力,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

 
二工程图学课程国际化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从课程内容上来看,我国高校的工程图学课程基本上还是延续前苏联的的那一套结构体系,一般可分为投影理论、制图基础知识、专业制图几部分内容,注重课程系统的逻辑性和完整性,除了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之外,还有一部分内容用来培养学生的图解能力,具有一定的深度,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较弱[1,2]。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用母语学习都有很大难度,何况进行全英语学习。

2.从使用的教材上来看,目前国内编著可选用的双语或全英教材比较有限,并且相当部分的教材只是从中文翻译成英文,并不很适合全英语教学。而国外的原版教材从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上有较大的差别,且价格昂贵。更重要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多采用的是第三角画法,而我国采用的是第一角画法,所以原版教材用起来并不顺手。

3.从教学方式来看,多数老师还是延续了中文授课的模式[3],以课件、模型、黑板绘图等作为主要手段,考核手段也主要是手工作业、尺规绘图及期末考试。这种教学方式直观性较差,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一旦学习受挫,就很容易对课程失去学习兴趣。而工程图学课程本身存在有大量的专业词汇,教师自己备课都觉得难度较大,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4.从教师的能力来看,从事留学生制图教学的一般均为有多年经验的教师,专业能力都没有什么问题,但英文水平还有所欠缺。多数老师没有在国外长期学习、工作的经验,缺乏日常使用英语的环境,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不足。另外留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课堂表现等与中国学生也有很大差异,对于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也是较大的考验。

三关于工程图学课程国际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根据以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学生管理和教学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作者对工程图学国际化教学实践形成了几点看法。

1.当前的教学内容,特别是画法几何部分,讲的过深、内容偏难,需要进行精简。随着计算机三维制图软件的发展与应用,现在的教学完全可以从立体开始进行[3]。建议在点、线、面部分只保留基本的投影特性部分,后面的换面法、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线面的相对位置、面面的相对位置等内容都应酌情删减。对于立体部分的截交、相贯在三维制图软件中都可以通过建模自动形成,也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讲解。这样可以把学生从这些难点中解放出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的实践应用及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学习中。

2.目前教材的缺乏是制约工程图学国际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着手编写具有针对性的双语或全英教材是当务之急。教材内容应该突破原有中文教材体系的限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紧贴工程实践,减少图解理论。教材中的实例要尽量都从实践中来,不要单凭想象来编造,最好做到有实物,有应用背景。教材应以我国的国家标准为基础,但是从培养国际性人才的角度出发,还应增加ISO标准及西方国家制图标准的内容比例。教材中的英文叙述要简洁、准确,最好经过国外同行的审核,力争表述地道、规范。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应该在附录中建立专业名词索引,用中英文对其进行解释,方便中外学生理解或自主学习。教材从内容编排上要鼓励学生对制图软件特别是三维制图软件的学习,比如一些课后练习或例题可以要求用制图软件完成,课上对软件进行简单的引入介绍,激励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

3.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激起学生对于工图课程的学习兴趣,必须在其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革。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特别是留学生对计算机绘图软件充满了兴趣,总是询问关于软件学习的相关问题,因势利导引入CAD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就成了必然的选择[4,5]。现在很多的三维绘图软件如SolidWorks、Inventor等软件不仅能够通过建模很直观地解决空间的问题,还能很好地实现三维模型与二维图纸的转换,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些同学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事实上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将工图课程与CAD软件结合进行教学,用计算机来代替铅笔、直尺和圆规。其次,当前的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都越来越快速、便捷,建立网上课程,与学生开展网上的学习与交流也是对正常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另外,还可以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适时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使学生带着疑问课下自学,然后将学习遇到的问题带回课堂来一起解决,这种方式也能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开展国际化教学的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水平,不仅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厚的工程实践背景。要积极地参加英语培训,主动阅读英文原版教材,熟悉国外制图标准与规范,努力提高英文水平。在课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熟悉所要涉及到的专业词汇,设计好各教学环节,预估可能会面对的困难。课上要坚持全英语教学,力争用最简洁、通俗的语言将教学内容表达清楚,让学生能够听明白。要充分利用工程图学是“工程技术领域的语言”这一特性,利用视图本身来进行交流[6]。在课下要和学生多使用英语沟通,这样不仅能够更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在学习遇到的问题,还能够使彼此更加熟悉自己的发音特点,加快磨合进程。

四 结束语

高校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发展趋势,而全英文教学是应对这一趋势的一个必然选择。工程图学作为工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其全英文教学也是势在必行。但是,全英文教学不是简单的把教学内容从中文翻译成英文,不能固守原来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它不仅对教师英语教学水平提出挑战,还需要大家去认真思考如何对现有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工程图学课程国际化教学的要求。

\

 
参考文献

[1]刘日良.机械制图课程的全英语教学及国际化建设探讨[M].高校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17).
[2]江洪,张培耘,吴巨龙,等.美国工程图学教材对我国图学教育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工程图学学报,2006,(6),145-151.
[3]王迎,栾英艳,吴雪梅,等.关于如何开展留学生全英文机械制图课程的几点思考[J].机械设计,2016,(33 S2),42-45.
[4]许小峰,王珏,钱孟波,等.面向机械专业留学生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8,(02),42-46.
[5]王懿,赵宏林,罗晓兰,等.留学生机械制图课中运用CAD辅助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166-167.
[6]田劼,王红尧.基于思维及工程力培养的工程图学教改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9):61-62+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67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