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Ⅰ》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0 17:11: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Ⅰ》是结合应用化学专业主干课程开设的综合性实践必修课。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课程安排、考核制度等方面阐述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手段及成果,以期更好地实现应用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朱赫,等.《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Ⅰ》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65):95-96.

《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Ⅰ》是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应用化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必修课,也是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首次接触的与农药内容相关的专业基础实验课。我校应用化学本科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理农结合型科技人才,强调化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农药的开发与应用[1]。本课程实现基础实验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有利于学生了解农药学与天然产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应用现状及科研发展前沿;有利于学生熟练操作现代分析仪器;有利于锻炼学生在农药学与天然产物化学方面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从本课程往年的课堂反馈和考核成绩的情况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仍有待提高,教学手段仍有待完善,部分教学内容有待更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十分必要。因此,笔者研究了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和国内其他院校同行的教学改革经验[2-5],针对本课程的实际问题,深刻思考并实践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手段。

一《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Ⅰ》课程概述

《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Ⅰ》是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三年级学生的必修实验课程,也是学生首次接触的与农药化工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综合性实验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课程是结合着农药学、化工原理、基础有机合成等理论课开设的,有利于学生多种实验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了解化学学科在一些应用领域的发展前沿;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内容目前包括:杀菌剂的合成与精制、杀虫剂的合成与精制、除草剂的合成与精制、农药熔点的测定、农药毒力及药效计算方法、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杀虫剂的生物测定、除草剂的生物测定。本课程使学生熟悉应用化学的测试和实验条件的判断与选择,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从而加深对应用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学会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学会运用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特别是新农药的研制和开发。通过本课程学习,实现基础实验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过渡。

\

 
二 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改内容

(一)调整教学大纲,实验内容更加连贯


鉴于本课程原先的实验设置不够合理,且部分教学内容与应用化学专业其他实验课程的内容有所重叠,在2018年本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之际,修改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区别于同样是必修课的《波谱色谱学实验》,新大纲删除波谱色谱学实验内容;增添了杀菌剂、杀虫剂的生物测定,与杀菌剂、杀虫剂的合成与精制相对应。实验内容上学生动手实验多于教师演示实验。同时,新大纲对实验内容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在学期的开始,学生们先进行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的合成与精制;随后,学生对自己合成的农药进行熔点的测定;接下来,学习农药毒力及药效计算方法;最后,学生再对合成的农药进行生物测定,计算农药的毒力及药效。前一节实验课得到的产物可以作为下一节实验课的材料;前一节实验课学到的知识可以在下一节课中得以运用。这样大大增加了实验的完整性、连贯性以及趣味性。

(二)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程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PPT内容除了文字和图片,引入视频、动画等素材,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等有更好的理解。比如在讲解杀虫剂的合成时,采用动画素材,便于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玻璃仪器应该如何连接,每一个实验步骤具体如何进行。除此之外,课程中增添了案例教学,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引入教书育人案例和创新创业案例,带领学生了解专业历史沿革、学习专家学者的精神、展望专业知识的应用前景,从而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专业产生敬佩,对课程产生兴趣。

(三)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自2016年以来逐步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6],实践证明该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因此,2018年起《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Ⅰ》中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型的实验项目也均采用开放式教学。在开放式教学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对实验的讲解更偏重于引导为主,推进学生自主式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实际应用案例抛出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并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多角度思考并且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实验过程如果遇到问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听取讨论并给予建议,最终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帮助下完成实验。学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进行,实验失败也可以重做。

(四)优化课程安排,增强学生实操能力

在学生分组安排上,本课程采取灵活分组的形式,较复杂的实验以3-4人为一组,增加学生做实验的效率,同时方便组内成员在实验设计上进行探讨,在实验操作上团队协作;较简单的实验以1-2人为一组,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实际动手操作的锻炼。在实验材料安排上,本课程本着节约实验材料、减轻环境污染的宗旨,对公共试剂进行统一配置。实验结束后,有害试剂均倒入废液桶中,待学校统一回收处理。

(五)实行科学考核,多元评价学生成绩

考核制度的设立一方面是为了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为了反馈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据此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科学的考核制度既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全面反馈。目前,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成绩包括30%平时成绩和70%实验报告成绩,总成绩100分。其中,平时成绩不仅考察出勤率,还要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包括课前预习情况、课堂中实验操作规范性、课后与教师的互动问答等;实验报告成绩不仅考察报告的填写完整度,还要全面考察报告的填写质量,具体包括实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实验数据的可靠性、结果分析的准确性与全面性、课后思考题讨论的逻辑性和创新性等。现在把对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共同纳入课程总成绩,并且将两部分的考核内容进一步细化,相比以往将单一的实验报告成绩作为总成绩的考核方式更为科学。

三 结语

《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Ⅰ》作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上起着重要作用。笔者通过调整教学大纲、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程安排、实行科学考核等手段,对本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改革实施后,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更加符合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上各个实验间的连贯性完整性更强,教学手段更丰富,开放式教学和学生自主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灵活分组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效率,科学考核制度更能公平体现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课堂效果、学生学习态度和综合考核成绩来看,学生能自主学习并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积极动手操作、有效地进行团队协作,总体上成绩比往年有所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应如此。笔者将不断累积实践教学经验,不断思考与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

 
参考文献

[1]魏松红,纪明山,张杨,等.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2-64.
[2]梁振益,范春蕾,罗盛旭,等.应用化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教改探讨[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2):195-198.
[3]陶慧林,刘峥,金文英,等.应用化学专业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改实践[J].广东化工,2013,40(20):61.
[4]王玉新,贾明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改初探[J].广州化工,2016,44(22):176-177.
[5]陈燕勤,李锋,王俊.农科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18,45(4):175-176.
[6]谷祖敏,张杨,李修伟,等.应用化学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7,20(1):94-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55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