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对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分析总结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机械设计制造课程群并探索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为其他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课程群;应用型
本文引用格式:张燕燕,等.应用型大学机械设计制造课程群建设与实践——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2):124-125,136.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urriculum Group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ZHANG Yan-yan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Zhengzhou,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training goa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nd its automation specialty,on the basis of which,it constructs the course group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nd explores the practice. It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nd provided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othe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Mechanical design;Machine building;Curriculum group;Application-oriented
一 前言
黄河科技学院是我国第一所民办高校,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创业精神,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较熟练的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检修、安装与控制等基本技能,能从事新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并在机电产品设计,产品工艺与工业控制技术等方面有优势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二 机自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对机自专业的主要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还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1.机自专业的课程教学主要以独立课程为对象,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由单个教师制定,没有考虑相关课程的关联性[1-4],专业课教师授课的科目也具有随意性,有时一个教师被安排几门相关性很小的课程,造成教师们之间缺乏交流,许多课程重复的内容被反复讲解,交叉的内容衔接不上,造成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效率不高,也浪费了老师和学生的精力。
2.课程设计部分选题脱离实际生产[5],致使学生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6],满足不了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 课程群建设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结合我校机自专业培养目标及定位,针对机自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规划出与本专业息息相关的机械制造课程群,机械制造课程群的课程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共6门课程的建设,以往,课程的改革都是课程群内的每门课程在各自内部小修小补,没有建立课程群建设的整体效应,原先隔离、重复、甚至矛盾的内容不会改变,庞大而繁琐的框架也将照旧,无法实现课程间的协调和系统化。
结合机械制造课程群内的6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使之形成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式的课程群体,教师以课程群的形式进行授课,将一个典型的案例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每门课程的学习中都能接触到这个典型案例,这样不断重复,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衔接起来,提高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候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7]。
四 课程群建设实施案例
减速器作为一种典型的机械产品,其结构包括箱体、轴、齿轮以及各种标准件,机械制造课程群以器减速器中零件的认知、测绘、受力分析、强度计算、设计、制造和安装为主线,完成一系列完整的教学路线。在《机械制图》课程中,以减速器的测绘作为学生的测绘练习;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将减速器的轴作为典型的弯扭组合进行强度计算;在《机械设计》课程中,将减速器的箱体和传动轴、齿轮作为典型零件进行介绍、分析和计算;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典型零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以及配合的要求也是以箱体、传动轴、齿轮为主,同样在《机械制造技术》中,零件制造和安装的实例以减速器中相关零件作为对象进行分析和介绍,可以起到把相关课程有机整合、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作用。同样的,类似于减速器的机械装置:如内燃机、缝纫机、牛头刨床等,都可以作为典型的案例贯穿于机械制造课程群中,在机械制图中测绘认识其结构;在工程力学中受力分析,了解其强度计算;在机械设计中确定其零部件型号尺寸;在公差与配合中确定各零件之间其配合要求;在机械制造技术中,确定零件制造安装要求。这样,同一个案例在不同的课程中反复分析、多次强调,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有连贯和衔接的,整个过程下来,不仅提高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效率,也能为毕业设计打好基础,等到学生毕业设计的时候,面对设计题目,学生不会无从下手。
五 课程群建设的保障
1.合理的课程研究团队。
本校机自专业共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0人、高工19人、讲师1人;博士5人、硕士42人、本科3人、双师型教师15人,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均合理,且成员皆为在机自专业授课多年,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为课程群的建设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团队基础。
2.项目组成员不仅教学改革经验丰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能力强。
项目组的15位双师型教师,有着丰富的现代企业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经验,可以实时更新规划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调整教辅材料,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发展状况。
3.学院现有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本项目的实施保驾护航。
机自专业重视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多项,在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战略试点研究”、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黄河科技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项目的推动下,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改革基础与条件保证。
4.校企合作基础好,为本项目的实施近年来共获各级教近年来共获各级教提供源源不断的崭新案例。
机自专业重视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先后与郑州市宇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基地,为本课程研究提供了稳定的校企合作环境。
六 结束语
近年来,在河南省竞争压力较大的就业形势下,机自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位于河南省高校的前列,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达到2016年97.6%、2017年98.1%、2018年99.0%。
在近两年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们普遍能够表现出对所学过每门课程的主要内容的掌握,对各课程之间的连贯和衔接的运用,说明课程群的实施对机自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凤仪,徐格宁.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特色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3,25(1):19-21.
[2]于凤云,唐庆菊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17):25-27.
[3]申路民.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和考核改革研究——以湖南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08).
[4]李郁;史仪凯;田卫军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和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9(37):53-54.
[5]张建平,龚振,施锋锋.面向创新创业的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专业教育体系探索[J].高教论坛).2018(21):46-47.
[6]吴梦陵,王辛,孔凡新等.我国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研究[J].高教学刊.2017(05):18-19.
[7]朱惠娟,史训东.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01):94-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