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从词语、语法偏误看中亚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9 09:44: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对中亚五国来华留学生书面输出的汉语词语、语法偏误进行分析,归纳了偏误的类型,以此为视角探讨中亚留学生的交际能力,发现虽然中高级中亚留学生总体汉语水平提升,但仍存在大量的偏误和语用失误,这是限制了其交际能力的发展,应该予以充分重视。

关键词:偏误;交际能力;词语;句法

本文引用格式:郝玲.从词语、语法偏误看中亚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J].教育现代化,2019,6(62):188-190.

一 引言

1966年Hymes提出交际能力概念,Canale&Swain(1980)的研究丰富了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他们将交际能力理论引入语言学习和教学领域,认为交际能力由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组成。其中语法能力包括语言的特征和规则,词汇、单词、句子结构、语音、拼写、句法。刘珣(1997)指出,对外汉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2008年国家汉办颁布了《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明确规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教学的总目标是具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2014)。郑通涛(2017)指出,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学界对有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探讨,学者们达成共识认为应将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定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总目标。可见,在第二语言教与学过程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根据Canale&Swain(1980)交际能力理论,我们重点探讨“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国家留学生的词语、语法偏误和语用失误。中亚国家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国。

\

 
我们采用言语行为书面语篇补全测试作为研究工具,收集到中亚留学生的主动输出语料。书面语篇补全测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试背景信息调查,收集中亚学习者背景信息(年龄、性别、学习汉语时长、在中国居住时长、HSK考试级别等信息)。第二部分是言语行为语篇补全测试(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测试题目给被试提供具体的情景描述,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写下自己的真实回答,长度不限。例如:你和朋友在一个饭馆吃饭,你们买了一瓶酒,可是酒瓶打不开,你想让服务员帮忙打开。你会说:考虑到初级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以及汉字阅读的困难,测试中的答题指令及情景问题除了以汉字呈现外,还附有拼音注释。同时,为避免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的汉字书写方面的问题,规定被试可以选择用拼音或者汉字来完成任务。

二中亚留学生言语行为中的词语偏误

(一)中亚留学生言语行为中的称呼语偏误


在言语交际中,中亚留学生的称呼语存在缺失或误用的情况:

1.“你可以帮我拍照片吗?”(缺少称呼语)

2.“大爷爷,请问,怎么去那个商店?”(应为“大爷”)

3.“不好意思,舅舅,你知道吗,怎么去商店了。”(称呼陌生男子“舅舅”)

4.“嗨,孩儿,你可以帮我把球捡回来吗?”(称呼不认识的孩子“孩儿”)

5.“老大妈,您好,请问到商店怎么走?”(称呼陌生的女性“老大妈”)

6.“太太,您可以告诉我商店在哪儿?”(称呼陌生的女性“太太”)

在普通话中,我们根据年龄称呼陌生的年长男性为“大爷”或“叔叔”,却不称呼“舅舅”。我们称呼不认识的孩子为“孩子”,而不是“孩儿”。我们根据年龄称呼陌生的年长女性为“奶奶”或“阿姨”而不是“老大妈”或“太太”。

(二) 中亚留学生言语行为中的动词偏误

请看下面句子中的动词“拍照、开出、禁烟、如何、想”等在语义上或词语用法上的问题:

7.“美女,您可以拍一照吗?”

8.“麻烦您了,可以拍一张照片我吗?”

9.“可以你照片我们?”本应为“给我拍一张照片”,中亚留学生因为不知道需要用介词引出对象,而造成(7)、(8)、(9)句这样的偏误。

10.“对不起,请您帮我做照片。”

再如第(10)句,把“拍照”说成“做照片”,不知道这两个词语是不同的意思。

11.“老板,我十分了解现在的情况,可是我有个很重要的是,请给我请假。”

12.“老板,对不起,我知道我们的公司非常忙,但是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请您假。”“请假”一词涉及发出者和接受者两个主体,应说“我想请假,请您批准”或者“我想请个假”。

13.“不要抽烟,如果您抽烟,他们开出我们。”中亚留学生有生造词语的偏误,“开出”是汉语中根本不存在的词。

14.“爷爷,在这儿禁烟。”

例(14)中“禁烟”这个词与“禁止吸烟”这个词语是不一样的,原指“禁止鸦片”。普通话中没有这个缩略语。

15.“对不起,如何去商店?”

“如何”是书面语色彩很浓的词,口语中应该用“怎么”。

16.“我今天要请朋友吃饭,他来我们的房子。我问你打扫厨房,我想房子不太干净。”

这里的动词“想”应该换成“觉得”,对于中亚学生来说动词“想”“觉得”“认为”需要仔细分辨。

17.“请给那球捡。”

应改为“请捡一下那个球。”或者“请给我那个球。”

18.“服务员,你可以帮忙我们打开瓶吗?”

应改为“帮我们忙”或者“给我们帮忙”。

三 中亚留学生言语行为中的语法偏误

(一) 句式偏误


句式偏误中“把”字句偏误很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句法层面上的偏误,例如:

19.“小王,请你这一份文件印一下。”

20.“请这些文件复印一下,谢谢!”

21.“今天我等一个客人。请把厨房打扫。”

22.“快把厨房打扫!我要请朋友吃饭。”

“把”字句的问题集中在两方面:该用“把”字句时回避,“把”字句后的动词没有加上其他成分。

(二) 否定副词、助动词偏误

23.“我有很重要的事,可不可以没来上班?”

24.“老师,真不好意思,我去医院照顾朋友,因为时间不够了,为的是做作业,我会周六给你吗?”

25.“小朋友,你会不会把球捡回来?”

例(23)中否定副词“没”应换成“不”。例(24)、(25)中,助动词“会”和“可以”、“能”混淆。

(三) 介词短语偏误

26.“爷爷,难道你不知道在列车无吸烟吗?”

27.“大妈,请问,在商店怎么去?”

28.“同学,来拍我在这个雪景。”

“在列车上”不用“在”,应该用方位短语“列车上”,“在商店怎么去”同样不能用“在”,“拍我站在雪景中”应改为“拍我站在雪景中”。

(四) 语气偏误

中亚留学生在请求言语行为中常用陈述语气代替询问语气,使请求语气变得生硬。

29.“服务员,酒瓶打不开,您可以帮我打开。”

30.“你们可以帮忙我把球捡回来。”

31.“我可以问您星期六再交作业。”

32.“对不起,我可以问你拍照我。”

以上例子的陈述语气“可以”句均应改为询问语气“可以…吗?”

(五) 动态助词偏误

33.“您好!您能不能帮我,我刚来到了,我要去一个商店。旁边有没有商店。”

34.“老师,因为我在医院照顾了朋友,所以作业没做完了,可不可以星期六交给您?”

这两句中的“了”都应该去掉,“刚来到这里”不用“了”。“因为我在医院照顾了朋友,”去掉“了”。

(六) 动量补语偏误

35.“在这儿不可以吸烟!忍住一下,马上就下车了。”

36.“爷爷,你能不能到目的地忍住一点。因为这列车禁止吸烟。”

此二句中,动词加上结果补语“住”后不能与动量成分“一下”组合。应改为“忍住”或者“忍一下”。

(七) 其他偏误

37.“张经理,今天我有问题,要向你请假。下个星期我加班并完成都你任务。”此句中应该把副词“都”换成代词“所有”,改成“你所有的任务”。

38.“今天我得做吃饭,你可以打扫厨房吗?”应改为“做饭吃”,而不是“做吃饭”。

39.“张经理,我知道现在不适合请假的情况。但我有重要的事情,我真的要请假。”应改为“我知道现在不适合请假”。

四 教学建议与对策

以上语篇补全测试中中亚留学生输出的词语偏误和语法偏误表明,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词语和语法方面的教学仍要明确重点难点,对学生的词语和语法偏误要有敏感性,而且需要引起重视,适时予以纠正。

首先,在词语教学方面,应重视交际中常用的汉语称呼词语语教学。亲属称呼、社会称呼语教学应该贯穿初、中、高级教学使用,有简而难。汉语称呼词语量多而繁杂,且许多称呼语与汉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学习时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认为称呼语教学是初级阶段的任务,那是错误的,因为很多称呼语留学生不可能在初级阶段学会,比如“街坊”、“东道主”、“倒爷”等等。还应重视离合动词的教学,离合动词的用法必须详细说明。

其次,语法方面,汉语特殊句式(如“把”字句)的教学应贯穿初、中级教学始终。尽管“把”字句在教学大纲中初级阶段就开始学习,但是实证表明,受到学生的“内在大纲”制约,初级阶段学生主动输出很少。此次在书面主动输出语料中发现中亚中级水平留学生仍有“把”字句偏误。

\

 
再次,语法方面,助动词“会”“可以”“能”等词语义相关,容易产生偏误,应在具体语境中讲出语义差异和使用条件。动态助词“了”是老大难问题,偏误很多,需要教师逐一解决。动量补语与动词重叠常常混用,比如“忍一忍”说成“忍住一下”或“忍住一点”。另外,请求语气“你可以……吗?”经常与祈使语气“你可以……”想混淆,教师应该引起重视,强化纠偏。

最后,在词语和语法教学方面,应该需要重视口语和书面语的语体差异。

综上所述,尽管中高级汉语水平中亚留学生的汉语整体能力提高,但是在书面输出语料中仍有多种词语和语法偏误。这些现象的存在限制了其交际能力的发展,应该予以充分重视。可见培养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必须夯实语法、词语基础知识,在强调人际互动等交际能力的同时,必须强调学生的语法能力。胡兴莉、郑通涛(2016)指出,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发展模型和交际能力培养体系为指导,采用复杂适应方法,贯彻交际能力培养原则。

参考文献

[1]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修订版),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年.
[2]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3]郑通涛.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与语言交际能力发展[J].海外华文教育,2017(10):1301-1310.
[4]胡兴莉,郑通涛.汉语作为二语的交际能力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5]Canale&Swain(1980)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Applied Linguistics,198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04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