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8 12:51: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双一流”和“新工科”的建设战略背景下,国内高校想与国际接轨,必须保证培养出的毕业生符合国际人才培养标准,提升人才质量的关键在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在于提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人才培养方案和大纲的制定及实施环节,理论、实验教学环节,考试环节,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环节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系统性的评价,在不断改进中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关键词:工程认证;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陈久玲,等.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61):98-100.

一二级学院构建符合工程认证标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之下,对提升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来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高校陈旧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实现培养出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国家、社会、企业的需求目标。在高校,二级学院是教育教学的实体,是上下联系的纽带,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基层单位,确切的说,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建立健全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使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社会的需求,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

\

 
二 构建适合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目标

工程教育本科培养层次的认证标准是由普通标准和专业标准两部分构成,普通标准的构成指标包括专业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管理制度、质量评价。其中质量评价是对其它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调控和反馈的重要环节,质量评价包含内部评价、外部评价,具有较为完备的监测、调控、跟踪反馈评价体系。工程教育认证的根本目标是要求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符合社会、企业的需要。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12项知识与能力[2],以培养学生的12项知识与能力为目标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见图1。


\



三 构建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建立符合工程认证的教学质量监测系统

1.建立校、院、系三层次的监控机制


在教学管理中,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始终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专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在教学管理中,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并形成校、院、系三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第一层次是由教学主管副校长、教务处和学校教学督导组参与的校级教学质量监控环节。主要负责在校级层面上为教学质量监控提供政策保证、制度保障、过程规范,以督促、指导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的实施。

第二层次是由学院院长和院教学督导小组等参与的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环节。主要负责在学院层面上指导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和落实;指导专业建设的实施;督促日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与规范化建设;搜集、分析教师、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层次是由系主任、课组负责人和专业教师参与的专业系教学质量监控环节。主要负责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制定、改进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工作,及时掌握课程的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学生的反馈等方面的情况,并加以监督、调控。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过程

(1)课堂教学环节监控的实施

首先,是期初监控。每学期初,学院组织进行教学任务安排和课程表、教案和教材、教学进度安排、实践大纲和教学大纲等准备情况检查;其次,是其中监控。在期中,学校和学院重点监控教学内容、教学秩序、教风和学风、实验教学等情况,并组织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及教学情况调查;最后,是期末监控。在期末,学校和学院督导组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对考试、课程设计、实习、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情况进行监控,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网上评价及学院教学评价。

(2)实践教学环节监控的实施

根据实践教学管理的相关内容,学校和学院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优势,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有效监控,学校和学院督导组随机进入实验室听课或到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现场,检查实验、课程设计、创新实践等实践教学过程,以便能及时发现实践教学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到相关学院,督导改进。在实习教学过程中,由带队老师参与全过程,并由实习基地相关企业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评价。

(3)考试环节监控的实施

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制定《考核管理办法》、《考试工作实施细则》对考试的命题、考试的过程以及成绩的评定进行监督,并在每学期初,由学校和学院分别对上学期的试卷进行抽查。

(4)毕业设计环节监控的实施

毕业设计的监控注重过程管理。从任务书的撰写、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教师指导过程、学生论文质量、毕业设计答辩及成绩评定、毕业设计归档等各个环节都实施监控。最终,教务处以监督方式组织校毕业设计专家组,随机抽查毕设工作情况,抽查结果以通知形式反馈给各学院,学院根据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二)建立符合工程认证的教学质量调控系统

通过监测系统对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能够保障各个环节质量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校、院、系应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给决策层和实施层,改进问题,不断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监测系统对人才培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监测系统将问题通知给调控系统,调控系统将问题反馈给监控系统,调控系统对人才培养质量目标中的决策、管理、教学、科研、实践和物质保障等具体活动进行调控纠正偏差。

(三)建立符合工程认证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是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衡量专业人才培养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基本标准,高校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建立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质量评估系统,在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价中采用三种评估方式结合,来对教学质量进行把关。三种评估方式包括学生评估(学生评教)、教学督导专家评估、教师所在教学单位评估(包括领导、督导组、同行教师)等3个方面。

1.评价渠道、方式

(1)学生评价

a.学生网上评教


为更好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各高校应广泛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学生评教工作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学生网上无记名评课方式进行对理论课课堂教学工作的评价分别在每学期进行一次,时间为当学期期末进行。第二部分是对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的评价,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的评价方式,在对应实践环节结束后进行评价。第三部分是毕业生毕业前对教学工作的全面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每学年进行一次,时间为应届毕业生离校前。

b.学生信息员制度

为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实时对理论教学进行监督,学校教务处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教务处会在每个专业选择几名有责任心、组织纪律强的学生担任信息员,学生信息员成员名单对各学院保密。学生信息员会定期向教务处汇报教师授课情况,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如教师未能按时上课或提前下课,学生信息员可在第一时间直接汇报给教务处,教务处会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c.学生座谈会(或问卷)

为适应专业需要以及更好的进行专业学生培养,各专业应在每学期组织学生召开学生座谈会,针对每门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解与讨论,及时处理教师教和学生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

d.课程平台

建立课程平台,每门课程会设置在主讲教师名下,由网络中心负责维护数据,每门课程设一个讨论区,师生可以就课程相关的任何问题在讨论区讨论。

(2)专家评价

为保证教学质量,高校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a.教学督导组听课

学校教学督导组每年会抽取一定比例的教师进行听课,并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定量考核,主要评价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状态、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效果等。

教学督导员每次听课后会填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就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和任课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

b.各级领导及同行教师听课

学校各级领导和同行教师每学期均应完成一定数量的听课任务。听课人根据职称级别决定听课次数,听课人需填写《领导干部听课表》或《课堂教学状态检查表》,并于每学期教学周结束后交教务处。

2.评价环节

根据学生和专家的评分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根据教师得分判断教师在授课环节中是否工作认真、准备充分,能否根据课程性质与内容不同,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注重与学生互动,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保障本学期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四构建外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外部评估监测系统能够客观、全面评价学生的培养质量,在所有校外人员中,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最具有发言权,可以对不同学校的毕业生进行横向比较,因此会给出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立了社会成员对毕业生的评价机制。校外评价主要通过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多种方式的调查,再通过各单位的反馈信息整理,完成对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分析,对毕业生质量给出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同时对存在的不足,也要分析原因,进一步调整办学思路。

五总结

基于构建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质量监测系统、调控系统和评价系统三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及时调整,及时纠正偏差,提高二级学院教学质量和整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使二级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形成学院自身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杨潇,何计荣,谢琴.高校二级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136.
[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S].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会,20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59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