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传授专业技能的使命,更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正在进行一系列深化改革,一方面促进教学水平和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为社会输送高技能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引入“工匠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提高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本文将从工匠文化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对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的要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工匠文化
本文引用格式:樊凡,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职业院校工匠文化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9,6(60):225-226,229.
一 工匠精神内涵
在我国古代,“工匠”代表的是专业技术精湛与有一定技艺和特长的手工业者。“工者,匠也”,工匠也被称为“匠人”,例如鲁班、蔡伦、黄道婆等都是有名的神工巧匠。工匠文化体现在技艺精湛、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正是一批批追求卓越的能工巧匠造就了大国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已经从传统手工业步入先进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还需要传承工匠精神吗?工匠文化还有用武之地吗?答案是肯定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在新时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工匠精神”的继承者、发扬者和创造者。时代也赋予了工匠文化新的内涵和意义。“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品质的创造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是我们对匠人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爱岗敬业,是对每位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体现,爱工作才能认真钻研,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卓越成绩;精益求精,要求从业者工作一丝不苟、保证产品质量,追求极致,做到最好;专注,着眼于把握细节以及对行业的热爱和钻研,一旦选定行业就专注于此,细心钻研,追求卓越品质;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不被淘汰,才能创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也才能促进从业者的不断进步和成长。“工匠精神”在我们现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具有非凡的意义。工匠精神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企业和品牌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资本,是个人健康成长和道德品质、职业素养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对职业院校学生最基本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准则的培养。
1.思想道德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职业院校学生热爱祖国,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职业院校学生往往年龄比较小,很多更是家中的独子,从小“衣来张手、饭来张口”,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概念,加之社会阅历比较浅,容易受到网络自媒体不良风气和国外不良思想的影响,造成自我封闭、不思进取、没有人生规划、得过且过,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职业院校很有必要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帮助高职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思想意识。
2.人文素质方面:高职院校生源越来越稀缺,学生文化层次差距比较大,学生素质不高,因此要求职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知识水平和对文化知识的实践能力。人文素质更多体现在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文化表现力方面,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求学生都能够做到热爱祖国和人民,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内心豁达,对待他人诚实守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等。高职院校也要不断深化改革,提高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推动教师和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并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开展活动,将文化知识内化为行动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
3.业务素质方面:很多职校学生毕业以后就会进入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线岗位,职业技能、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体现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因此业务素质的提高是职业院校深化改革和对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塑造。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努力创新是基本的业务素质体现,也是个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诠释。高职院校不仅要在帮助学生扎实基本知识、熟悉业务技巧方面下功夫,更应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文化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因此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必然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1]。
(一)借助新媒体技术宣传“工匠精神”,提高学生思想意识
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从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做起,思想决定行动。伴随着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学校教育中,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大力宣传“工匠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例如: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关于大国工匠创造历史的视频增加民族自豪感,利用幻灯片讲解能工巧匠靠自身努力成为一代名家的实例,还可以播放当代一线工人操作机器一丝不苟创造传奇的新闻和事例,向优秀职业者看齐;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加强与同专业学生的沟通,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组建创新团队,开展集体活动,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转变思想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国“工匠精神”,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长期规划。
(二)利用专业课营造“工匠精神”学习氛围
高职院校教师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将“工匠精神”的精髓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中,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双管齐下,对于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要精讲多练,要求学生细心严谨、精益求精、仔细琢磨;对于实践训练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动手,热爱专业课程、珍惜训练机会,通过实际演练和模拟巩固专业技能,熟悉操作步骤;对于合作演练和小组学习,要求学生团结上进、互相配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学习方法,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会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还要给学生贯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思想,让学生将学习时的动力带到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2]。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职业认同感和高超技术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实验以及实践活动都有很强的操作性,更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主学习,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职业认同感、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院校思政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学习一个专业就会掌握一项技能,将来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让学生了解行业基本情况和对未来的展望,形成“学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的优秀品质,对职业的认同感越高才会越热爱,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起到引导作用,将更多的时间分给学生自主学习,深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程度查漏补缺,对于专业技术操作环节,可以采取小组操练模式然后教师点评,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技术水平的提升,高超的技术水平才会使学生更有自信,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开拓创新[3]。
(四)与校企开展深度合作,践行工匠文化
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践行工匠文化,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真正了解生产前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让学生在工作的环境中加强学习。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寻找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企业开展合作,让学生真正实践“工匠精神”,当下很多企业也是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工匠精神”来鼓励和要求员工的,这与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不谋而合,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和实践如何打造精品、提升服务质量和了解企业文化,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总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追求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探索创新的精神理念,对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也是职业院校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何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06):16-18.
[2]屈文斌,刘引涛,陈会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探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4):81-83.
[3]叶晖.浅谈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7,4(20):177-1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