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协同教育视角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6 15:42: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是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都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协同教育理念指导下,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为青年学生的知识学习、创新培养和创业实践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教育。本文将从协同教育的概念和特征出发,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协同教育理念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途径,旨在发挥高校学生教育资源的优势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高等院校;青年学生;协同教育;思想政治;创新创业

本文引用格式:张存钊.协同教育视角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现代化,2019,6(60):264-26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培养青年学生的崇高理想和健全人格,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有机结合,能更好发挥思想政治的价值导向作用,培养青年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养成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培养,在本质上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多共同之处。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方向。在协同教育理论指导下,高等院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作用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路径选择,有助于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同时也有助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就业理念,从而可以更好地解决青年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 协同教育的概念及特征

(一)协同教育的内涵


协同教育是以协同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教育理念而衍生出来的创新教育模式,是由多个不同的教育主体基于社会或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为合力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而组建的创新教育体系,可以实现体系内资源共享、调控调度、互补共赢、能量积蓄以及责任分解与整合,实现多方面、多层次的协作效应,协同教育强调的重点是组织、互动和协同,最终的结果是多个教育主体合力的体现。

\

 
(二)协同教育的特征

协同教育是一个集多种特征于一体的且互为关联、相辅相成的创新教育模式。高等院校培养优秀人才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协同教育力求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多个教育主体在教育系统中实现良好互动,在教育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多措并举、多策并用,促使受教育主体在思想意识、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快速提升。协同教育体系中的多个教育主体都有自身既定的功能和目标,但其更强调整体合力的效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协同教育强调多方合作,而合作的前提是建立在开放的基础之上,协同教育体系只有对外开放,能更好地采纳整合有利资源,共享资源。协同教育是一个联动的过程,在各教育主体和各种资源之间相互衔接、贯通,进行高效互动交流,协调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将多个教育主体简单组合捆绑过于肤浅,协同教育是在传统的单打独斗和各自为战的基础之上选其不同的要素通过沟通交流,相互适应,有效整合使其融为一体,进而能量迸发,产生有效结果的一种融合过程。结合当今社会飞速发展,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及青年学生的心理都在发生着变化,而协同教育能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和学生实际需求,辅助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有力促进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和高质量人才的高效培养。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


思想政治的协同教育和创新创业的协同教育在本质上有着共同性,是为了协同这一目标,随着这两种模式不断深入地研究,两者的协同作用逐渐融合、增强,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价值,高校在发挥协同作用时,积极调动校园各种师资力量,有效地提高高校资源合理配置。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不间断地融合和深入研究,推动着校园科学活动的开展,努力使校内和校外平台整合在一起,最终使高校和社会自然而然的连接,全面提升高校教育的整体质量。

(二)推动两者的跨越式发展

思想政治是规范自身行为,使自己有一定的认知境界,创新创业是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协同教育理念的推进下,思想政治和创新创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在创新创业的影响下思想政治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而创新创业在思想政治的指导下越来越规范化。创新创业扩展了思想政治的思路,思想政治指引并规范了创新创业的行为,两者有着翻天覆地的发展,极大提高了未来就业和学生职业生涯的竞争力。

(三)构建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一直是重点重视的教育,它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社会栋梁的重要使命,创新创业为培养受教育者自由、奔放的性格,提出高校学生要尊重自身人格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具有独立自主、想法迥异的现代理念的高端人才,在协同教育的推动下,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者想要达到的预想的效果,两者相融合产生的新颖思想理念为国家高端人才的培养提供宝贵的参考经验。

三 协同教育理念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途径

高等院校要想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就要部门统筹合作和资源共享,转变教学理念和构建教学协作体系。

(一)树立一个核心目标

高校要坚持以德育人的核心目标,创新服务学生的工作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的结合。两门课程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通过具体的社会创业实践活动增强个人综合素质能力,从而实现高校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更好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

 
(二)创建两个工作载体

第一,选取若干学院班级为教学改革实施载体,通过系列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激情。学生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基层人员,一定要借助工作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创新创业引导。

第二,通过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积极扶持和培育优秀学生创新项目,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高校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学校的学生科技文化节、全国“互联网+”学生创业大赛和青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项目,丰富青年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内容。通过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和就业观,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重点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三)把握二个重点工作

第一,坚持正确的社会核心价值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创业观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迸发出创业热情,提高个人的抗挫折能力,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思想,培养青年学生党员成为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队和标兵。通过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宣传教育活动,在青年学生群体中普及创新创业理念,形成青年学生思想价值上的认同。

第二,优化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时还需要校园的文化氛围营造。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组织实施学生创新创业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鼓励青年学生参加到校园活动中,营造有创新创业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搭建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需要经过社会的实践,才可以验证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在协同教育理论指导下,高校部门要走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模式,鼓励青年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社会企业进行产研结合,真正参与到社会企业的研发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综合能力。

四 结语

高校青年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为学生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要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资源优势,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同时在正确理念指导下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孔如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问题及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122-124.
[2]代慧,李瑞存.将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2):42-44.
[3]魏斌,马晓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38):34-35.
[4]吴起华.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02):66-67.
[5]张政.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78-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592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