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家庭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文明校园建设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6 11:42: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是个大家庭,师生都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本文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剖析了高校文明校园建设“六个好”内容,并从“好家庭、好家长、好家风”三个方面的建设提出了文明校园建设“六个好”的思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高校;文明校园

本文引用格式:杨红燕.基于家庭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文明校园建设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0):152-153,156.

如果把高校比作一个大家庭,那么这个大家庭就是每一个学生的家,校领导班子和老师就是这个家的家长,文明校园建设就是通过“打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培育一批优秀的‘家长’、传承一个良好的‘家风’”为这个大家庭的内涵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和人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和接班人。

一 文明校园创建的背景和政策解读

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把高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的有效途径;是激励青年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坚强保证。[1]

近年来,教育系统和中央文明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促进高校文明校园的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的关键词从2006年的“安全”文明建设到2009年的“生态”文明建设,再到2015年的“网络”文明建设,一路与时俱进,紧跟党和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需求;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高校要更加注重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2017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召开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会议就着力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校园文明程度和师生文明素养等方面的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十项提升工程”构建的“十大育人体系”创新了文明校园建设的新载体,为今后一个阶段高校文明校园建设指明了方向。至此,高校文明校园的内涵不断丰富,文明校园的建设体系亦趋于完整。

\

 
二 基于家庭教育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文明校园建设内容解析

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层次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国家、社会、家庭和儿童具有重大意义。[2]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也有许多论述,特别强调“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问题。只有每一个家庭都既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重担,又承载起帮助孩子“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的重任,这样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够在“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以及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等方面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3]

2018年7月,中央文明委发布《全国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办法》,从六个方面提出文明校园创建标准“六个好”:思想道德建设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优美环境建设好、活动阵地建设好。“六个好”的创建标准有效地促进了文明校园创建的经常化、制度化。

习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论述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全契合,高校的文明校园建设“六个好”内容与家庭教育的建设完全融合。“校园环境好、活动阵地好”相对应的是“家庭”环境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教师队伍好”相对应的是“家长”的素质好,“思想道德建设好、校园文化好”相对应的是“家风”传承好。以高校为家,每一位老师都是家长,每一位学生都是这个家庭的孩子,通过文明校园建设优美的家庭环境,培养高素质的好老师,形成优良的“家风”,这样,培养出的孩子都能“自觉承担家庭责任、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 基于家庭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文明校园建设的思考

(一)好家庭:给师生一个优美、平安、和谐的校园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为每一名师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高校文明校园建设的首要任务,其中,优美环境和活动阵地的建设是“家庭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

校园环境建设体现“家”的优美。要在合理规划、建设和管理校园的建筑、道路和景观等的基础上,尤其注重将政治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校园环境的每个角落,让每一面墙、每一块电子屏幕、每一块宣传栏、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路灯杆、每一棵树木、每一个垃圾箱都能“说话”,都成为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主阵地,让主流价值随处可见、入脑入心,让校园成为正能量传播的主阵地。

智慧管理平台保障“家”的平安。加强校园的安全教育和综合治理工作,尤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信息化安防水平,打造智慧融通的平安校园管理平台。高校的校园面积都比较大、范围也比较广,学校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校园内人、车、事的全局化、多方位、多角度实时监管,实现报警信息的统一可视化管理、出入口的统一整合管理、多系统数据对接的应用管理,对校园的全面可视化管控,创建应急机制,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及时处理,确保校园平安。

意识形态阵地促进“家”的和谐。大力巩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素养教育,建好、管好、用好网络平台。加强“两微一端”和演(直)播中心建设,发挥新媒体宣传阵地的功能,通过动画、视频、图片等传播方式,用契合大学生的话语体系进行宣传引导;建立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课堂教学、宣传橱窗等日常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审批和监督制度,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不断巩固高校思想工作阵地建设。

(二)好家长:给学生一群奋进、爱生、博学的教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名学生都是高校这个大家庭的孩子,高校的教师也就是这些孩子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任“家长”,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言传身教来教育和影响孩子们。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家长”提升素养的必要途径。

奋进的领导班子为“家”掌舵。领导班子是整个高校大家庭的大家长,也是高校发展的掌舵人,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风气。要不断完善领导班子的工作机制,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党委领导班子要全面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探索推进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的新方法和新途径,确保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爱生的领导班子为“家”解忧。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师生群众,通过定点挂靠、校领导接待日、面对面畅谈会、大走访大落实、解放思想大讨论等各种途径倾听来自基层师生的声音,对于师生提出的问题以制度化的形式立行立改、专项整治,依“法”行事,及时、公平、公正地解决师生的困难,让广大师生遇到困难有处可寻、有人可诉,建设一支勤政廉洁亲民的领导班子队伍。

博学的教师名师为“家”护航。季羡林老先生说过:大学之所以叫大学,不是看它的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是否有大师。高校要通过内培外引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搭建各种平台培育出自己的名师和大师,引领专业建设方向,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在培育大师名师的基础上,要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并举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全力打造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师德师风领军人物,并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展示优秀教师的风采,发挥身边的榜样作用,加强全校教师师德养成,树立立德树人的表率。

\

 
(三)好家风:给师生一个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的精神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高校要通过思想道德和校园文化建设为每一位师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家风”,形成真正的大学精神。

思想道德教育践行“家”的核心价值。要加强理论学习,“大家庭”的成员都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先进理论作指导,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建立故事育人体系,建好用好道德讲堂、真人图书馆、周末青年荟等故事育人平台,大力宣传身边的道德模范和优秀典型,讲好“家庭”故事,引导广大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思政工作改革,推进“思政课程”创新和“课程思政”改革并驾齐驱,构建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体系,通过深入有效的思政工作让师生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

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家”的特殊精神。校训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大家庭”最珍贵的精神。要深刻凝练好、诠释好、运用好学校的校训,并以此来指导师生的言行、凝聚师生的力量,促进学校的发展。清华大学正是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成为了“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校园文化是学校悠久历史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将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师生共同的价值观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去,形成高校校园文化的文脉,代代传承,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依托文化品牌组织和开展主题特色鲜明、人文素养凸显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的文化素质,做好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全国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办法[Z].2018-07-25.
[2]逯长春.变迁社会中的家庭教育:困境与发展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9(1):33.
[3]张俊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和家风的论述[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829/c40531-30257277.html.2018-08-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58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