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互联网+”模式下的高校党建工作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6 08:55: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建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青年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互联网+”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对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将从“互联网+党建”的内涵出发,对“互联网+”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分析“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提出“互联网+”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青年学生;高等院校;党建工作

本文引用格式:张鑫.“互联网+”模式下的高校党建工作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0):154-156.

全面推进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是我党永葆活力的重要途径,高校青年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对高校党建活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条件,“互联网+”平台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中,有效地提升了服务和管理水平。对高校党建工作来讲,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一直是工作的重要突破点,如何将“互联网+”模式运用在高校党建工作中,为社会人才和党员干部的成长营造和谐的氛围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者的重要议题。

一“互联网+党建”的内容

“互联网+党建”是当前互联网技术在党建工作中运用的新思路,不仅要把互联网技术运用在党的各项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进行党的思想、作风、规章制度和反腐倡廉工作,也是运用互联网先进思维模式丰富党建设的途径,从而用党的先进性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还是加强党的建设。党组织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微博和客户端进行党建工作,实时分享党的组织活动和新闻资讯。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的创新,是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可以增强党的领导力,强化党的主体责任意识,创新党的工作方式,拓展党的工作领域,提升全党的服务水平。针对高等院校“互联网+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高校党务工作者要积极应对,全面建设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模式,开辟青年学生党教育的新阵地。

\

 
二“互联网+党建”的高校党工作模式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科技被运用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现代化工作离不开网络和智能设备。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并且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等院校进行“互联网+”党建工作创新是顺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互联网+”党建工作的创新顺应了当前党政机构改革的整体需求。“互联网

+党建”是一种新型的党建工作模式,运用最为广泛的是党建网络教育工作平台,有效地宣传了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知识。完善“互联网+党建”的工作模式有助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在高等院校青年学生的党建工作中,“互联网+”在党建工作的运用不仅提供了网络宣传方式,同时也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描绘了新蓝图。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升级发展,积极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落实高等院校的党建做的开展和进行。“互联网+”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可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信息化社会下,互联网媒体平台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互联网+党建”的新兴文化载体模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成为党组织和青年学生密切联系的纽带。通过互联网平台,党务工作者可以向青年学生宣传新的理论方针和政策,青年学生科通过媒体平台进行学习和表达个人看法和建议,师生可以共同参与到高校“互联网+党建”的工作中,做到党务工作公开透明,提升高校党务工作的质量。

三“互联网+”模式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模式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机遇


“互联网+党建”模式丰富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途径,青年学生的党建工作从平面走向立体化发展。高等院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发挥党组织在青年学生思想上的重要引导作用。

第一,扩大了青年学生党员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根据互联网网络中心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过亿,互联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普及,高等院校则是学生人手一部手机,每个人每天都会上网。当前“互联网+党建”模式成为高校青年学生获得媒体信息的重要渠道,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沟通方式。和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宣讲形式相比,“互联网+党建”模式可以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重模式共存的沟通方向,可以更多的倾听青年学生党员的诉求。高校党支部可以通过微信和QQ建立党员工作群,可以及时开展党员活动,同时也可以及时解决党员生活中的问题。

第二,提升了青年学生党员党建工作的时效性。信息社会背景下,“互联网+党建”的模式可以提升青年学生党员工作的教育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增强青年学生党员的凝聚力。青年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体平台进行意见反馈,对党组织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反映,从而可以提高党组织的信息获取效率,更加有效地开展党建工作。

第三,提高了青年学生党员党建工作的生动性。与传统的党员生活相比,“互联网+党建”模式可以增强理论宣传的生动性,对青年学生党员的教育更具感染力,有助于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助于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和进行。

(二)“互联网+”模式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挑战

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难度。网络为青年学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但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也会对青年学生党员的三观带来负面影响,给高校青年学生的党建工作带来挑战。

第一,容易被负面思想和消息所利用。网络是虚拟空间,良莠不齐的信息真假难辨,对青年学生党团的三观和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给党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时候,思想价值观容易产生波动,各种矛盾在敏感时期更加突出。网络负面消息会对党政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进行挑拨,歪曲国家社会发展,对我国的体制和党的执政能力进行抹黑。网络负面消息同时会对先进历史人物事迹进行诋毁,颠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企图让人们群众对党和国家产生质疑。网络的门槛很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消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不良信息的传播会对人们的三观产生不良的影响,青年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必须引起高校党务工作者的重视。

第二,弱化青年学生党员的传统学习方式。高等院校传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通过民主生活和座谈会的形式开展的,党务工作的开展管理和党员之间的联系都是传统的老形式,活动内容缺乏创新,党务工作效率不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了丰富的选择,青年学生党员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各种信息,“互联网+党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党员传统的学习和教育模式。互联网的超时空特点让很多学生党员的网络行为缺少监督规范,网络学习活动缺少正规的指导,会有沉迷于网络的行为,从而对传统的党员学习教育活动产生抵触心理,严重影响了党员的学习和教育活动。

四“互联网+”模式高校青年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互联网+”模式在高等院校青年学生党员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提升高校党务部门的工作质量,开创党员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的有优势作用,提高青年学生党员的党建教育活动效果。

\

 
(一)加强“互联网+党建”的宣传教育

“互联网+党建”模式需要高校党务工作者全面学习互联网知识,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可以及时将党的理论知识和形势政策在校园网平台上进行发布。“互联网+党建”模式需要党务工作者认识到新型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须建立起与之匹配的管理模式。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对青年学生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各种党建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履行党的方针政策。通过“互联网+”模式,高校建立青年学生党员的电子档案,对学生党员进行在线管理,将党建学习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发布,方便青年学生党员的选择和学习。

(二)发挥“互联网+党建”的思想引导

思想意识形态教育是党建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媒体平台的舆论引导作用,时刻占据舆论的主导地位,充分利用媒体平台的时效性特点,了解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党性教育和青年学生思想动态完美互动,引导青年学生思想价值观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高校党务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宣传的优势作用,通过党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途径对党的理论和文化制度通过青年学生党员喜见耳闻的形式进行宣传,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占据青年学生舆论的主导地位,拓展青年学生党员的教育途径。高校党务部门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先进人物和廉政文化进行宣传,培养青年党员学生的善恶观念,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核心价值观意识。

(三)完善“互联网+党建”的沟通机制

伴随着高校扩展的发展,学生党员人数和支部数逐渐增多,学生党员的管理也随之加大。高校党务部门和党支部要建立线上党支部,开展党内民主教育和管理工作,突破传统的工作限制。高校要建立起良好的线上沟通机制,除了对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外,要做好应对网络负面信息的传播和监控,对于网络负面信息要及时删除,保证学生党员健康的网络环境。对于时政热点问题,要充分重视青年党员的意见,及时进行沟通,引导青年学生党员的正确舆论。

五 结语

高校党务工作者要充分重视“互联网+党建”模式在青年学生党员工作中的运用,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进行思想宣传,占据舆论的主导地位,引领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发展的正确导向,全面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晓燕,梁娟.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效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4):33-35.
[2]董自稳.大数据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01):86-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58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