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阅读与写作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但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相互脱离的情况比较严重。教师不太注重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再加上农村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导致学生写作水平比较低,思维受限,缺乏想象。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文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由文本走向生活,积累素材,丰富想象;在强化文本阅读中充实想象所需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从文本中学习联象和想象的方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培养;想象能力;策略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与写作指导贯串到理想的阅读教学中去,从而把阅读指导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时,将写作意识贯串于课文的教学之中,在分析文章的词句和段落、主题、表达方式以及写作特点时,结合文章进行相应的写作指导,引导学生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视文章为“源头活水”,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达到为己所用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在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可或缺。想象能给思维插上奇妙的翅膀,借助它人们可以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作中充分运用想象,能使文章语言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内容充实丰满,引人入胜;思路灵活多变,开合自如。农村小学生由于活动范围相对狭小,获取信息来源单一,缺少素材积累,缺乏教师的方法引导等原因,导致很多学生的作文语言平淡无味,内容空洞无趣,思路老套单一,能给文章增光添彩的想象更是少之又少,使作文失却了许多色彩。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想象的方法和习得想象的能力呢?
一、从文本中习得观察方法,由文本走向生活,积累素材,丰富表象
表象是储存于人的头脑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丰富的表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而丰富头脑中表象的重要方法之一便是观察。由于许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太重视作文指导,导致学生不会观察和缺少观察的意识,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资源不够丰富,不够完整,给写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文本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中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用文本中习得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生活,进而让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使学生学会对事物进行不同视角和不同层面的全面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获得丰富而鲜明的表象。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也是发展变化的,只有充分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才能获得客观事物各方面正确的表象。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整个感知过程,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细致、有序的观察,做一个处处留心生活的人。这样,学生就能储存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信息材料,为联想和想象的触发打好基础。
二、在强化文本阅读中,充实想象所需的知识和经验积累
培养想象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多阅读,并且在阅读的同时学会思考和积累。农村小学由于条件相对落后,图书资源不够丰富,造成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单一老旧,阅读数量不足,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准备适合学生阅读的大量书籍,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并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活动,通过阅读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引导学生阅读各个方面、各种体裁的书籍,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从中习得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和经验。还要引导学生尽量扩大阅读范围,并且能够保证学生一定的阅读数量,不断从语文课本中和课外书中充实想象所需的知识和经验积累。
三、从文本中学习联想方法,培养联想能力
联想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它因我们头脑中的表象和知识存在相互联系而引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内心世界联系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的联想,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
(一)利用文本创设情境,引发联想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找准启发学生联想的切入点,指导学生将文本内容转变成具体的图画或形象。通过对语言进行形象化的感知,引起与语言描述相关联的记忆与联想。例如,人教版课文《荷花》中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的各种姿态,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荷花“一朵又一朵的姿势”的景象,让学生把想到的景象或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自己想到的另一种花的姿态。
(二)利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发类似联想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离不开类似联想。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这些句子使所描述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句子来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如人教版课文《在金色的海滩上》中的比喻句:“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用“白雪”来比喻“泡沫”,使描写的景物鲜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语句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句子不断地练习,进行仿写,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使习作语言更形象、更生动。
(三)利用对比语句引发相对联想
相对联想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相反特点事物的联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文中的对比描写,深化对事物的理解,并让学生运用相对联想进行仿写或创作。例如,人教版小学课文《长城》中,作者通过长城的“高大坚固”“气魄雄伟”与古代没有先进的修建工具,就靠着无数肩膀和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将两三千斤重的条石抬上陡峭的山岭进行对比,发出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的感慨。在学习该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联想,课后可进行仿写。
四、从文本中学习想象方法,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仅有利于发展形象思维,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
(一)通过将文字描述转化为画面来引发想象
在学习描写优美景色和生动场景等的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文字描述转化为鲜明具体的画面,引发学生的想象。在此基础上进行说说画面和写写画面的练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如教学人教版课文《鸟的天堂》时,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象大榕树“大”和“生命力强”的画面,想象多得数不清、种类繁多的鸟儿鸣叫飞翔的情景,从而体会到充满生命活力的大榕树与各种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并要求学生将想到的画面说出来或写出来。
(二)通过补充文章的“空白”处来引发想象
作者在写作文章的过程中,往往在文章中的一处或多处留下空白,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轻易地放过这些空白处,而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处进行个性化的补充,以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2]。
1.省略号处补白。文章中的有些省略号含有丰富的意蕴,在这些地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来补充省略号可能省略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各抒己见,有话可说。如,人教版课文《夜莺的歌声》第32自然段提到:“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不要忘了小夜莺?小夜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为游击队做了哪些事情?进而让学生思考这句话省略的可能会是什么。通过对此处进行补白,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2.略写处补白。在文章的略写处让学生通过想象来进行补充扩写,不失为锻炼学生想象能力的好方法。因有原来的文章内容作基础,容易引起学生说和写的欲望,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之门。如人教版课文《乡下人家》中描写人们在傍晚吃晚饭的句子:“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写得非常简略,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想象人们吃饭时无拘无束,边吃边聊,和睦相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情景。
3.结尾处补白。许多文章的结尾处留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者可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独特的理解和阐发。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结尾处的深长意味进行阐发,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如人教版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结尾:“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可让学生想象村庄被水冲毁的惨状和人们失去家园的悲痛。也可让学生想象人们失去家园后得到了怎样的教训,以后会怎样做。使学生通过此处的补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
(三)通过让学生续写童话故事和编写童话故事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和课外书中有许多充满想象的童话故事,语言优美生动、情节离奇曲折,将世间万物赋予人的灵性,最能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童话故事中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与想象有关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容易激发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因此,让学生续写童话故事和创作童话故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容易破除学生的思维限制,使学生在想象的天地自由翱翔,享受到写作带来的无尽乐趣。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和课外书籍中蕴藏着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丰富资源,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书籍中蕴藏的丰富的想象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通过阅读促进写作,扩大学生的写作空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积极为农村小学生创造写作的自由天地。使学生在习作中的想象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改善习作水平比较低下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方萍.以读促写培养创新能力[J].语文天地(初中版),2008(7):15.
[2]白应乐.创造性教学原则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1987(6):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4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