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生命教育元素挖掘出来并进行渗透,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含义和价值。文章重点探究了教师要充分挖掘和运用音乐教材中的隐性元素、显性元素 和时代元素,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注入生命元素,紧密联系生活渗透生命教育,以此使小学生命教育在音乐教学中 得到更大程度的渗透,生命教育的价值得到更大的体现。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音乐课堂;生命教育;渗透
音乐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从而让他们认识到生命对自己和对他人的重要意义。因此,探究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生命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促进生命教育与音乐教学的渗透融合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一、注重挖掘教材潜能,让生命教育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强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中, 生命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接受生命教育, 教师要将生命教育与音乐教学相融合,将生命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 所以, 音乐教师要注重挖掘小学音乐教材内在的生命教育元素。
(一)把教材显性元素用好
生命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览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就会发现许多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 将音乐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渗透给学生, 从而让学生明白生命教育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演唱一遍歌曲,这样可以让他们对歌曲更加熟悉[1]。 在学生熟悉歌词,熟悉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再向学生细心地讲解其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内容, 让学生从歌词中体会到蕴含的生命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热爱音乐,更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 因此, 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将教材中的显性元素突显出来。
(二)把教材隐性元素用好
教师要先了解音乐教材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音乐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将一些隐性元素渗透给学生,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加珍惜生命, 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意义。 在备课时, 教师需要对音乐教材有更深的理解,才能将其中的生命教育的内容挖掘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知。 课堂上,当教师示范演唱完歌曲后,可以向学生讲解歌曲创作者的背景和当时创作的环境, 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首歌曲, 并能感受到当时作者创作歌曲时的情景及感受,有助于挖掘作者创作歌曲的精神内涵。当教师讲解完后, 歌曲创作者身上的优秀品质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助于促进学生热爱音乐并感受音乐力量的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起到帮助作用。因此,教师要将音乐教材中隐性元素充分利用起来, 挖掘出更深层次的生命教育内容。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还能促使他们养成优秀的品质。
(三)把教材时代元素用好
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教师教唱教材歌曲时,不仅要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与新时代元素紧密联系,对教材做进一步挖掘和拓展, 充分将音乐教材与生命教育相融合, 使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思想觉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2]。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 特别是已经迈进了新时代的当今中国,教育更需与时俱进。 教师可以将中国新时代富有生命教育的文化元素融进音乐课堂中, 与学生一起欣赏并演唱这类歌曲,从中感受到中国浓厚的文化气息,了解到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有哪些新的变化。这样一来,不 仅让学生受到了教育,还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当学生在欣赏这类歌曲时,会被动听的旋律所吸引,还会学习到更多新的知识,更有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以此提升他们的生命品质, 从而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中领悟到更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中播放霍尊演唱的《卷珠帘》,与学生一起欣赏这首歌曲,从中感受中国文化浓厚的气息。 同时,这首歌曲的旋律十分动听,能有效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他们的生命品质,让他们领悟到更丰富的生命教育元素。
二、注重注入生命元素,让生命教育在音乐课堂中得到深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将生命教育渗透和融入到音乐课堂中,已经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未来的音乐课堂也将不断地融入更多的生命教育内容。 这样不仅会使音乐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还能持续性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调整教学方式,对生命元素给予更高的重视。
(一)设计生命化的音乐课
歌曲都富有情感。 教师在教学生演唱歌曲时, 要将歌曲中的情感深情地流露出来,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的体会,能从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会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并且能在演唱和欣赏歌曲的过程中,学会爱的奉献[3]。 很多歌曲能够将一些比较深奥的情感简单地表达出来, 这时小学音乐教师就可以将歌曲充分地运用起来,设计具有生命化的音乐教学,将生命教育元素渗透其中, 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不仅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内容,还能够感悟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深刻内涵。在教唱《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生命化的教学设计,将爱的奉献渗入学生的思想中,感受到人间的真爱以及爱的伟大,会使学生的心灵境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还可以播放抗震、抗洪等救灾影像, 将《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可以让学生在直观地感受到灾难给人们带来痛苦的同时,被爱的力量所感染,情感更为丰富,能深刻地理解生命的含义以及爱的力量。
(二)设计趣味化的音乐课
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 过去的教学课堂较为枯燥,教师可以设计趣味化的音乐课,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同时, 要贴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渗透生命教育, 还要使教学方式更加合理。 如教师在教学生演唱《一对好朋友》这首歌曲的时候, 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演唱技巧,还要为学生建立活跃的课堂氛围。 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模仿不同种类的动物,并将这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跟着这首歌曲的旋律活跃起来。 还可以让学生一起手拉手做游戏, 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让他们懂得和谐相处的道理。
(三)设计素质化的音乐课堂
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演唱歌曲的技巧, 还要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意义,使学生的个人修养得到提升。 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充分利用音乐教材,还要利用更贴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 在活动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 教师可以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带领学生参与户外活动, 增加学生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 在户外活动中,播放关于自然的音乐歌曲,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使他们对生命的美好更加憧憬, 更加珍爱生命。
三、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让生命教育在音乐堂课中得到 催化
(一)在音乐课堂中引入生活情境
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融入到音乐情境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当学生身临其境时,他们的体验会更加丰富;与此同时, 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一来,会使整个音乐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这种氛围更适合学生的学习,还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命教育的意义[4]。 小学音乐教师还应该挖掘出音乐课堂中生命教育自身所具有的深刻内涵以及优势特点, 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技能水平。 将生活情境与音乐课堂进行全面性、系统性、有效性的渗透和融合,让学生能够全身 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使师生间的交流及沟通呈现高效化,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学习情绪会更加高涨。如教师在教学生演唱《小树快长高》这首歌曲时,可以先通过播放音乐视频的形式 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的内涵。 然后,教师再以这首歌曲的内容创设一个春天的情境,并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扮演小草、小花、风婆婆,充分彰显了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情境体验, 可以让学生的音乐情感更加丰富,让学生感受到万物的成长,拉近学生与自然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领悟生命教育的理念。
(二)在音乐课堂中提炼生活素材
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 教师要将音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生活中挖掘出美好的事物,并渗透融入到音乐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更多与生活联系并符合学生音乐学习和生命教育意义的音乐教学内容。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阳光牵着我的手》这首歌曲时,可以将这首歌曲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引导学生一起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将校园内的活动用相机拍摄下来,然后将其与《阳光牵着我的手》这首歌曲相结合,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因为照片选择的是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当他们看到这些熟悉的场景并受背景音乐的感染时,会触景生情,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向往,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对他们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里,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歌曲的演唱技巧, 还要引导学生领会歌曲中生命教育的意义。 因此, 文章提出了教师要充分挖掘运用音乐教材中的隐性元素、显性元素和时代元素,并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注入生命元素, 紧密联系生活渗透生命教育等几个方面的生命教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从而将生命教育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并起到润物无声之效,让学生真正认识生命、尊重生 命,形成正确的“三观”,为他们的成长奠基。
参考文献:
[1]仇玥.浅谈小学音乐课堂的生命化教育[J].儿童音乐,2017(11):44.
[2]李一群.浅谈上好小学音乐课的几种尝试[J].学苑教育,2017(6):66.
[3]王凯丽.生命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究[J].才智,2015(16):39.
[4]奥登高娃.生命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意义探析[J]. 新课程( 小学),2015(8):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4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