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学校对教师备课以及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更加深入,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身心和个性的发展。在这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趋势下,不但要为学生减少学习压力以及负担,还要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让课堂效果变得更加高效。因此,我们应积极探讨语文“四备三思”校本研修的模式,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四备三思”;校本教研;模式;探讨
一、为何要提出语文“四备三思”的校本教研模式
(一)“四备三思”的校本教研模式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教研方式的改革,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教师对当前的教学方式做出改变,并迫切需要提出和设计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校本教研模式,让教师的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提升,让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有显著的增强。对于很多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其教学模式不够系统,教学方式过于陈旧,且可操作性不强,使得很多教学模式只是一种空壳。还有一些教学模式形式主义比较严重,课堂教学虽热热闹闹,但不注重学生学到了什么,也不注重学生内容的延伸,更不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反思。因此,要全面提升和改变校本教研模式,增强校本教研模式的创新性,让教学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和高度。这样不但可为学生减去学习过程中不必要的负担,还能为教师的工作减少压力,为整个教育事业服务,从而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四备三思”的校本教研模式是新课改的要求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很多学校对于校本教研课程改革的行动不断推进,并开展了一系列推动校本教研改革的活动。但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握核心意义,且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忽略了目的性,没有将重心放在课程改革的核心区域上,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误区,不但每天承受来自工作的压力,而且对于上级检查也过于应付,在构建校本教研模式的过程,以及时间的过程中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没有将实质性的效果和工作用在学生的身上。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使得这些实践活动以及教研过程变成了一种形式,让校本教研活动成为一种走马观花的过程,因此使得教学效果和质量明显低下。对于一些传统的校本教研模式的运用,由于反馈环节较多,不能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并且形式上过于单调,内容上存在漏洞,而且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不够高,学习以及交流不够深入,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十分缺乏,导致教师之间没有形成一种相互合作和学习,缺乏共同完成教学的合作精神,没有实现共赢的目的。因此,为了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解决以上问题,在不断摸索教研模式的过程中,开创性地提出了“四备三思”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能够更加有效,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以及负担,让教师能够在平常的校园活动中更加高效,让教师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能够及时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语文“四备三思”的校本教研模式的核心思想
为提高办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为目标,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以及优势和资源,建设一种符合教师自身能力增长,业务水平提升的教学教研模式,因此创新性地提出了“四备三思”教研模式。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先进行个人备课,然后在充分掌握整个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集体备课,在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与讨论,把握课程的核心概念和意义,之后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之上,再进行自己教案的修改,不断完善自己教案中的缺点和漏洞,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到最大,最后则是不断听取别人的建议,以及其他优秀教师的课程,再进行自我的实践。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效率不断提升,构造出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师还要注意在进行集体备课中交流的重要性,要先听后上,对自己的教案保持修改的态度,并有目的地进行反思活动,让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进步,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准,让教学活动能够更加的高效,且内容更加的充实和丰富。在“四备三思”教研活动中,其核心含义和环节在于集体备课,先听后上,还有个人案例修改这三个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中,要让教师在每次听课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思路,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自身每次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的运用,通过不断完善和提高教研模式,提升教学质量;让教研模式运用到教师平常的交流和学习当中,使得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完善,提高教师教学本领,从而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在运用“四备三思”的教研模式过程中,让教师从教书育人者不断向研究者的角色发生转变,使得教师在对自己教研模式探索创作和完善的过程中能够融入新的思想,融入创新性的思想。
三、为什么要进行语文“四备三思”的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和学习
在“四备三思”的校本教研模式的推进过程中,要让教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实践,使得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研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四备三思”的校本教研模式中,不断提升教学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在进行教研模式的研究过程中,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性,让教师的教学潜能被全部激发出来,让个人智慧融入于集体智慧中,同时吸取集体智慧中的精华。同时,教师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教学资源得到拓展和丰富,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校本教研模式,将自身的缺点不断完善。此外,教师还需不断探索教研模式的实施方法以及有效途径,让教学模式在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中进行,为教师建设集体备课的平台,让教师在平台中实现资源的共享。这样才能真正培养教师的创新性人格和钻研型人格,让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升。
四、积极实践语文“四备三思”的校本教研模式
对于“四备三思”的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一定要落实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学习备课,学会备课。对此,在备课时,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及教材的内容。此外,教师要备学生、备心理,对课程进行预设与构成。这是备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还要对课程中学生的出现的突发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加深备教学中的深度和广度。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从前期备课开始入手,在第一次准备教案的过程中,要对整个核心思想和核心概念进行掌握,并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基本内容要进行重点的教学,对于难点要进行突破,在进行自我学习和品味的过程中,让教材内容内化于心。然后在第二次学习,教师在上课听课的过程中,向优秀教师学习经验,对于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要十分注重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彰显出来。而且,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不断向身边的同事、优秀的教师进行学习,通过磨课上课发现每次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师还是备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需要在课后反思的过程中,对自己听到的和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和整理,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之后,组织教师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在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让教师发散思维,通过教师具有创新性的教研模式以及拓展新的学习思维,让教师对于教学过程能够掌握得更加牢固,拥有更多创造性的想法,不断完善教学过程,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提升教学效率。
最后,教师还要依据自身教学特点以及学校教学资源,将校本教研资源进行整合与融合。同时要提升整个校园的校本教研氛围,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加丰富和专业的研究学习的平台,也让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完善和提高。
五、品味语文“四备三思”的校本教研模式的核心思想
对于“四备三思”的校本教研模式的核心模式以及核心思想是对于一节课进行反复的备课,多次反思。在先听后上的基础之上,对教学过程进行多次反思,使得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以及拓展,在这个过程中使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加完善。这对一堂课,经过反复的学习以及反复的反思,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机制。对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由一位教师首先备课进行教学,然后其他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将教学过程中的特色以及优点进行记录,并对课堂中的不足以及需要补充的东西也进行记录,然后换其他教师进行教学,另外的教师进行听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之间相互反复教学,反复听课,然后大家再一起进行研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让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大家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使得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教学方式不断完善。学校要为教师搭建更多更丰富的交流平台,让教师能够相互之间指出不足,学习优点,在相互交流以及研究的过程中,使得教学教案不断完善,最终让课堂效率得到提升。还可以让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其他年轻教师提供教学理论基础。在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建设研究和学习校本教研的团队。教学的过程中,使得教学能够不断完善,也使得教师在一次次教学、学习,研究以及反思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加科学合理,课堂质量也在稳步提升。这样,学生对于学习更加富有兴趣,成绩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可使教育教学迈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使得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陈沪军.让教师成为主动研究者——“四备三思”校本研修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基础教育课程,2018(17).
[2]谢小庆.课堂改革“三思”[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
[3]程乔罡,崔远红.“三课”校本教研模式构建:促进教师发展——以牟平区新牟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201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4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