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17 09:48: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对当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归纳总结问题,进而提高阅读能力。本文以部编教材九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为例,通过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学习模式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初中生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已然成为现代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阅读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暴露的弊端,也成为教学和研究的重点。语文阅读能力包含方面广,包括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部分语文阅读教师不能明确“少教”的是什么,而“多学”的又是什么。这考验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同时,学生对阅读选择、阅读主动性、阅读宽度和广度,都需要教师通过适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文章中的语言魅力。一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模式的刻板印象导致师生交流少。对于阅读,教师的优势是,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量和专业水平,给予学生不一样的阅读层面,而缺少交流的教学,抑制学生阅读兴趣,难以给学生多层面的启发。另一方面,很多教师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限制学生阅读范围。一些初中阅读文章都是受到“筛选”的,不论是教师以自己的意志筛选,还是教材中的文章,我们发现,所有文章都是适宜学生阅读的,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中失去了什么,失去了辨识的能力。同时抑制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学生难以在书本的海洋中发现自己的阅读喜好和发展方向。

\

 
(二)“少教多学”模式发展现状

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显露,我国教育事业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落到实处。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有固定的模式或模板,例如阅读理解板块,阅读问题——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教学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能“增加正确率”,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把握课堂讲授。虽然教师本意是想传授更多的知识,但实际上,教学效果恰恰相反。学生失去学习的活力,很难用心地、主动地去阅读,去体会教材所选文章、片段的内涵所在。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成为了“少教多学”模式的基础。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把握不好“教”与“不教”的分寸,使得一些教师都对“少教多学”模式产生了误解,“虽然初衷是好的,但这很有可能成为教师懈怠的挡箭牌。”“教与不教的界限在哪里,到底怎么才能让教育效果最大化?”众多的疑问包裹着新的教学模式,但这也是让人们了解“少教多学”模式的一个好机会。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激活学生的主体活力必将成为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核心能力。

(三)“少教多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困境

阅读能力的提升其实也是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学习的关键,能力的提升必然是有梯度、有坡度,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其一,初中阅读教学中,由于阶段的变化,幼儿、小学时期所造成的阅读障碍和阅读问题很容易被忽视,到达初中阶段,这种问题的解决路程会非常漫长,加上相关研究较少、教师任务繁重,一些阻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是“少教多学”模式中教师关注点偏移所造成的。其二,语文是一门交际性与语言性并存的学科,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纵向和横向的发展,不论是阅读量的积累,还是阅读高度的拔高。“少教多学”模式强调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这就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关。统一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自我内化和吸收,个性化的引导,教师能照顾和了解到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层次。其三,过度重视阅读数量的积累、速度的增加,而不注重阅读质量的提升和方法的应用。受到现代科技的影响,层出不穷的平台,“短视频”等大量信息的入侵,使初中学生更容易接受短篇的资讯,而难以阅读长篇文章,难以理解长篇文章的梗概。部分教师将这一现象归结于阅读量的不足,简单来说就是“书读少了”。然而,一些阅读技巧和解决阅读障碍的方法被忽视了。因为让学生重新开始学习怎么“阅读”,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一些难度,就像走路,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走路姿势,现在推翻、推倒了这种走路姿势的习惯,要你从迈出第一步开始重新学习新的姿势,会产生很多困难。

二、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的学习模式,首先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进行互动交流的平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地制订学习计划以及学习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渗透“少教多学”。“少教”并非是减少教师的教学时间。教师应当有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对学习成绩处于上游的学生,教师要求其体会文章的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分析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是“咏物言志”还是“借景抒情”,或者是其他表现形式。对于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教师要求其将自己的初读感受记录下来,并对文章中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探寻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述来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对于学习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教师要求其摘录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并结合教辅资料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求其与其他学生或者教师进行讨论。

如余光中的《乡愁》一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朗读几遍,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对学生布置任务。并开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表达乡愁”的主题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控好课堂节奏。

(二)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还要求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可以针对所学文章适当地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除了渗透“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之外,还可以融入“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融入“合作学习”模式时,还可以合理地采取游戏的方式。

例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教师可以利用互联搜集与圆明园相关的纪录片,带领学生观看。并要求学生对纪录片中所呈现出来的圆明园进行描述并记录,与文章中的第三段进行对比。通过小组讨论回答思考探究的第二题中“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教师采取“击鼓传花”的游戏形式,要求学生寻找文章中所表现作者态度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的涵义与作用。

(三)注重阶梯型的阅读发展

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同时也是矫正错误阅读习惯的方式。阶梯型的阅读模式满足了不同时期学生的阅读需求。一方面,对于已经形成错误阅读形式的学生来说,针对性的方法能帮助学生尽快调整自己的阅读状态。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出现只注重字、词、句的含义,而对整段文字的理解能力不高,学生阅读完文章难以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章。或者在视力上出现返回阅读的状况。教师可以针对有阅读障碍的学生,采用指读法,根据阅读层次的推进不断提高阅读速度、写出文章构架等方式,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范进中举》中,范进是古代所有读书人的缩影,老童生和孙辈一起考试,靠运气中举。对于古代是一条发财之路,对于当代,最重要的是认知水平的提高,眼界的提高,循序渐进一直是发展中不变的原则和定律。另外,阶梯型的阅读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体会教材文章中作者的含义,还能通过知识的联结,对文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循序渐进、不断精进的阅读不仅是学生需要学习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当严于律己,不断调整自身的阅读水平和视野,给予学生更多层面的理解。

(四)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学生思考、发言

要延长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应当将总结课堂内容的这一部分教给学生,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言。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分析文章、概括段落大意还是总结课堂内容,都是教师一人来完成。教师不清楚学生是否学到了课文中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形式,也不了解学生整体的分析阅读能力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差,分析理解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因此,教师除了要将分析文章、概括段落大意这一部分教给学生之外,还要将总结课堂内容这一部分教给学生。“多学”不是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多背诵教材积累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进行积极地、有深度地、独立地学习。例如,鲁迅的《故乡》一文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预留少半节的课,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故乡的变化与描写环境的语句,要求学生回忆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当学生不敢发言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展示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互换身份。

\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进行互动交流的平台。其次,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再次,教师应当将总结课堂内容的这一部分教给学生,促进学生提高归纳分析能力。最后,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思考、发言。

参考文献:

[1]苏亚平.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
[2]杨殿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
[3]刘焕丰.“少教多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6).
[4]黄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6(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40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