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如何帮助中职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15 12:15: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根据个人志向和社会发展对自己未来做出的预设与策划。职业生涯活动伴随人的一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引导人走向成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帮助个人依据自身条件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自己认识自我,筹划未来,设计自己一生发展的路线图。可以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明确规划意义、原则和方法,正确认识自我,分析环境,确定目标,选择专业,不断坚持,方能实现职业理想。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引导中职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不断反省自己,深化自我认知,准确把握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技能特长以及个人短板等,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具体而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中职生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兴趣爱好或潜在能力,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准确定位自己;二是能够进一步明晰人生的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从而坚定职业发展信念;三是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中职生规划职业生涯的基本原则

(一)依己爱好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干一项喜欢的工作,能给人带来满足感、成就感。在设计职业生涯时务必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这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一个人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职业,时间长了会产生职业倦怠感,既不利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不利于干好工作,误己误人,不利于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二)依己性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事符合自己性格的工作,常常能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例如:理智型的人思维比较缜密,工作中善于权衡利弊,适合从事管理性、研究性工作;情绪型的人容易感情用事,所以干艺术性的工作比较恰当;意志坚定的人做事目标明确,行为果断,多适合决策性工作。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性格特征,依据自己的性格特质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

 
(三)依己特长

随着社会产业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分工愈来愈集约化、专业化、精细化,对产业工人的要求更细、更精、更高。作为初次就业的中职生,择业时一定要扬长避短,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职业。

(四)依己所求

职业不但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而且是实现人生价值、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在择业时必须在劳动付出、薪酬待遇、个人价值和服务社会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求出最大值,实现职业生涯效益最大化。

(五)依市所需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行业不断变革,新行业的产生、新技术的问世乃大势所趋,技能型人才在用工市场中也必须不断转型。作为中职生,在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时,一定要紧紧把握时代需要、企业需求,放眼远量,准确预测行业发展的前沿,慎重选择。

二、如何做好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认识自己,了解就业环境


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从职业需要出发,认真分析自己,弄清楚自己在这个行业中能干什么,适合管理服务还是研发设计、跑销售。其次要结合自己的家庭状况、就业环境以及生活地能够提供的发展机会选择职业。比如: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可以升学继续深造;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可以半工半读,或通过函授提升学历。再次要全面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和人才市场需求。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确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规划职业发展目标

职业理想包含长远发展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列宁曾经说过:“要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长远目标就像建设万里长城,而阶段性目标就是搬运垒起长城的一块块砖石。对于中职生而言,除了合理规划长远目标外,更应该细化阶段性目标。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脚踏实地,从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实现人生的长远发展目标。制订阶段性目标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动脑筋。

1.阶段性目标必须可望又可即

阶段性目标不能定得太高,过高常常容易受挫折,遭打击,失去从业信心,还可能因此而放弃目标。阶段性目标也不宜太低,太容易实现就会沾沾自喜,产生膨胀感,不利于进一步发展。阶段性目标的制订要坚持“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原则。

2.阶段性目标必须紧贴自身实际

脱离自身条件和客观实际的阶段性目标像天上的彩虹,看起来很美,但是想要摘取它,比登天还难。在引导中职生制订职业规划阶段性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所从事的职业对专业修养、技能水平、身体条件等方面的要求,充分考虑与自身爱好、性格、特长等个性特点是否相匹配,找准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在此基础上确定发展该项职业的阶段性目标才有现实依据。

3.阶段性目标必须具体详细

确定阶段性目标时不仅仅要明确目标任务,还要预设需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制订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限等,没有时限要求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阶段性目标是实现长远目标的基本保障,而各阶段性目标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阶梯形的,前一个目标是后一个目标的基础,后一个目标是前一个目标的方向,每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都为长远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石,没有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就没有长远目标的达成,因此阶段性目标要非常明晰、具体,切忌不着边际。

4.职业目标需不断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调整职业目标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要检查自己的思想认识是否随着从业时间的流逝而产生变化。从事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就会明白自己适合干什么工作,再比对自己既定的职业目标,看看自己的选择究竟科学不科学,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对职业规划进行微调。二要时时关注客观环境的变化。职业目标的制订、理想能否实现都与环境密切相关。城市的经济发展变化和企业转型所需,直接影响我们的职业选择与发展。因此,要学会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5.职业目标必须坚持,再坚持

职业理想的实现,不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而在于你做了什么,你坚持了多久,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是实现职业理想最朴素的真理。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的这段话就是劝我们要用心专一,积少成多。阿里巴巴原总裁马云做阿里巴巴时已经是第五次创业,而这次他做成了。他曾经说过,创业之初,他一不懂技术,二没有资金,最后能够成功就是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梦想。马云的故事告诉我们:职业理想的实现法则就在于你能矢志不渝地坚持、坚持、再坚持。

(三)规划职业生涯的步骤

职业生涯规划要紧紧围绕六个“what”而展开。第一个“what”是:“what are you?”(你是谁?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自我剖析、自我认识的过程,它应该从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爱好特长、性格气质、工作经历、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自我剖析,通过剖析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真正明确“我是谁”这一问题。第二个“what”是:“what do you want?”(你想要什么?)这是对职业目标的预期,它包括工作的城市环境、企业规模、经济收入、个人职业发展、工作的获得感与成就感等等。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学习目标,学习使人进步,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才能在行业的不断发展中不被淘汰,才能不断转型,适应用人市场的变化,也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第三个“what”是:“what can you do?”(你能做什么?)自己专业技能是什么,特长是什么,所找的工作能否发挥自己的专长,这些都是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依托自己的专业技能所找的工作可能干起来更加地顺风顺水,有利于职业发展。第四个“what”是:“what can support you?”(什么是你的职业支撑点?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你具备什么职业竞争能力?)个人的、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种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能够为你的职业发展提供哪些帮助,在你的职业发展过程中能够为你带来什么机遇等,都是选择职业的参考因素。第五个“what”是:“what fit you most?”(什么是最适合你的?)现代经济社会中,行业杂,分工细,岗位多,哪个行业、哪个岗位最适合你呢?在这些岗位中,技术含量、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及劳累程度都不一样。选择最好的并不一定是合适的,选择合适的可能才是最好的。这就需要每一个人根据自己对前面四个问题的完整而准确的回答来确定。第六个“what”是:“what can you choose in the end?”(最后你能够选择什么?)前面五个问题的答案的综合就是第六个问题的答案,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地回答过前面五个问题了,那么最后的选择就十分清楚了,我们就能够做出一份比较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了。

\

 
总之,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是一门必修课,只有充分利用好这门课程,才能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中职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作为中职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组织学生学习好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并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内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教育,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曲振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俞文钊.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朱启臻.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39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