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31 10:33: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为一种高效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近些年来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任务型驱动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写作主动性。文章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讨与分析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含义与特点,探究高中语文应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意义以及应用的策略,旨在提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

作文课堂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但以往的教学模式通常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写出的文章缺乏真实性以及情感,内容往往比较空洞。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通过任务引导学生思考与完成,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写作方法与技能,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与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活动的导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创设写作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使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总结归纳任务的实施,升华教学质量。

1任务型教学法含义及特点

1.1任务型教学法含义


早在1980年,任务型教学法就开始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应用,并且深受广大教育者的青睐。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解决实际任务为中心进行教学课堂的开展,构建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任务本身既充当着一种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培养与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根本条件。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构建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际开展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协作,可以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学生当作教学课堂主体,从而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及理解能力的提升。

\

 
1.2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法的另外一种呈现方式,但不能完全取代交际法,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更加注重教学过程,注重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很好地改良传统教学忽视过程注重结果的教学弊端。另外,任务型教学法通过情境的构建,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学生内心情感,并且,由于实际情境的构建,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到写作的快乐,更加深入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加强阅读内容与实际的联系。

2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1导入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应当注重主动性、自发性,即学生依据写作主题自主、自发地通过文字表达自身内心情感,而非促使学生被动地写作。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导入阅读活动,通过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内容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同时,阅读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写作论点,丰富学生写作论据。比如,在引导学生写作有关“励志人物”主题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描写励志人物的文章或者相关阅读内容,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或者为学生播放一些励志视频,通过阅读或者观看,丰富学生情感与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出观点与论点,以此丰富写作主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写出的文章都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倾诉。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优化导入方法,以问题与任务驱动学生主动阅读,调动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活跃学生思维状态,从而实现阅读与写作效果的优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情感得以丰富,写作的内容也会更加真实贴切,此外,通过任务的驱动与完成,学生的思维得以训练与强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2.2挖掘教材内容,创设写作情境

随着高考的改革,高考作文也进行了形式的改革,这是由于旧的作文形式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与弊端,例如: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在主题确定时,角度过于宽泛,在实际写作中,很多学生会存在押题、宿构等行为,再加上功利性高考的驱使,学生的写作创造性与创新性被严重扼杀。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的优秀文章,这些文章可以当作教导学生写作方法、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教学资源,通过引导学生剖析与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写作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阅读与学习任务,然后通过教学内容的教学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从而触发学生内心真实情感,促使学生自发写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前布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所要阅读的教学内容,初步了解文章涵义以及所蕴含的情感,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还可以为实现高效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依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实现高效率与高质量的阅读。

布置课前阅读任务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另外还有重要的目的。其一,可以引导学生扫清生词生字;其二,可以了解作者的生平,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其三,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熟悉阅读内容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透过当时的背景去理解与感悟当时作者的心境,从而为学生深度理解阅读内容做好铺垫;其四,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段落层次,梳理文章脉络,有助于学生写作思维的构建。比如:在阅读《沁园春·长沙》时,为学生布置“作者写这首词时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作者当时遇到了什么事?”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这种问题引导下,学生会主动地去翻阅相关资料,且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很轻松获取相关资料。这种任务型问题不但实现了教学任务的布置,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学知识,间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搜集、获取信息能力。当然,为减轻学生搜集资料的困难,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此外,为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阅读内容,获得深度感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前讨论,引导学生对当时作者心情进行讨论,或者讨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以此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感悟。

\

 
2.3引发学生思考,升华写作内容

问题是促使学生产生思考的重要途径,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能够得以训练与强化。另外,在合理的引导下,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并且要注重问题的开放性,以此启发学生开放性思维,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比如在《相信未来》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食指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位诗人,应该具备哪种品质”,以此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识,还可以为学生拓展作者的其他诗歌,以此通过诗歌引导学生与诗人进行灵魂的交互与交流。在课后,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通过相应的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并为学生留下相应的开放思考题目。仍以《相信未来》这首诗歌为例,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留下思考题:(1)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难,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2)人生价值观与人生态度有怎样的关联,人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树立自身的人生价值观?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自身展开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展开写作,以此确立写作的核心主题,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展开思考,以此提升学生写作质量与水平。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自己教学观念的转变,对学生进行启发阅读性教学,不仅要创设驱动型任务,还要通过任务引发学生思考并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与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拓展任务教学资源,丰富任务教学内容,优化任务设计,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语文阅读思维,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培养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垚儒.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2016(34):20+22.
[2]黄素华.浅析高中任务驱动作文审题立意[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2):77.
[3]孙旭东.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J].教育艺术,2018(3):26.
[4]张太银.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90):64.
[5]常文娟.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28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