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前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刻板的教学环境破坏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教师可对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思维导图的必要性,研究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培养心智的思维工具,可以和传统课堂相结合,从而改进传统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思维导图;美术教学;实践应用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在19世纪7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新型比较方法。思维导图将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思维导图图文并茂,很适合学生活泼爱学的生理、心理需求,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创意思维导图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目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中,仍存在对于美术教学认识不足的情况,导致美术课堂不活泼,教学内容单一等,例如还有人认为小学生美术教学就是绘画课,随便画画就可以了。这样的情况对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不相符的,更会打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提升其美术综合素质。而与事实相反的是,我国的小学美术教材的设置其实是丰富多彩的。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水平,就成了第一大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的必要性
无论在任何时间、地点,美术都是一种能够通用的语言,帮助人们表达内心的想法。学生能够利用美术来了解世界,表达内心的想法,充分地展示自我,对自我进行详细的描述。同时,美术也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展示出自己头脑中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认真思考使用何种教学方法能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更好地提升和表现出来。当前,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在教育领域的主导,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美术知识,还要遵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将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导图这种学习工具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加尝试和运用。有人将思维导图称作“心智导图”,是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发散性思维,具有简单、实用、高效的特点。并且,思维导图图文并重,在美术知识学习中能发挥出较大的优势。学艺术的学生,对图形比较敏感,在思维的发散性上更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这对绘制思维导图有很大
的帮助。美术作品本身也是人脑中思维呈现的一种方式,思维导图和美术二者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加有利于美术教学的应用和实践。
三、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效果
(一)思维导图有助于美术作品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在美术作品中,做到主题突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美术教学中,每节课教师都会布置美术主题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做到主题突出。而运用思维导图就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确艺术实践的目的,这对他们以后进行思维创造与构思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理清自己的思路,明白如何利用美术作品表述自己的思维,最终找到准确的思维表达方式,主题突出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这样,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也能够更好地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去帮助美术作品的创作。
(二)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做出灵活多样的美术作品
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思维导图的使用原则中,应遵行自主灵活的原则,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才能被学生高效的应用,从而更好的创作出灵活多样的美术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三)思维导图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美术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为开放,他们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将会得到肆意挥洒,丰富多样的色彩、形状、线条也会在学生头脑里按照美术美学原则进行整合,完成构思和图画设计。教师要在利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头脑中构图的意识,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这样,我们的美术课程才会更具生动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更加灵活,他们对美术课程才会具备主动思考的意识。美术课也要兼顾趣味性与图像性,有了思维导图的参与,美术课的教学效率也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如空间思维能力、理想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发展,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是遵照自己的直觉实施的。这些直觉都比较零散,很难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维发源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学生零散的直觉串联起来,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反思,并在反思的过程中完成审美心理意象的再创造。这样学生就能够主动投入到艺术创作中来,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房爱翠.思维导图运用于中小学美术学习领域教学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2]陈艳.让思维之树茁壮成长——思维导图在美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