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创新创业辅修专业开设案例评析与问题对策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4 14:46: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开设创新创业辅修专业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各高校教育资源不尽相同,教学及管理方式各异,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因此,开设创新创业辅修专业的模式、方法、手段上必然存在不同。为顺利招生开班,必须客服阻碍和困难,通过学习借鉴已有经验,从创新创业辅修专业开设方式、主办单位、教学团队、激励四个主要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为各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辅修专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辅修专业;案例评析;对策探讨

本文引用格式:胡振华,等.高校创新创业辅修专业开设案例评析与问题对策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59):25-27.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席卷国家各个层面、各个系统,影响深远。作为培养聚集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校,是国家实现科技创新、推进创业就业的关键切入点。高等教育的侧重点正逐步从教学、教学科研实现到以创新为核心的演变。高校创新创业(下称双创)教育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应运而生,是推进人才向科研、向社会、向市场靠近的润滑剂和助力剂,着重于启迪学生的双创意识、培养双创精神和基本能力,锻造学以致用、敢想敢为、能想能为、善于创新、勇于创业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一 双创辅修专业开设背景

“互联网+”时代,知识迅速交融和高速更新深化,行业竞争激烈,要求高校培养更多专长型创新创业人才,这正恰好是现阶段各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短板,跨学科专业培养双创人才逐渐得到重视,清华大学于2016年在全国率先推出技术创新创业辅修专业,培养机器人、智能硬件等领域的本科双创人才。

双创辅修专业是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补充,为学生梳理学科专业知识,融会专业技能,践行创新创业提供了系统、专业的引导。近三年,各高校相继推出有本校特色的双创辅修专业,但是双创辅修专业开设存在若干共性和个性问题。本文从评析两所不同高校开设双创辅修专业案例入手,探讨高校双创辅修专业开设遇到的普遍性问题,为高校开设双创辅修专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策略借鉴。

\
 
二 双创辅修专业与主(修)专业、一般辅修专业的关系

弄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理解本文,更好理解开设双创辅修专业与举办已有专业的共同点以及将面对的新问题。主专业:高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确定本校学业门类,通过分专业制定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分类培养。生源:专业招生计划、专业调配、学生转专业。颁发证书:学位证、毕业证、结业证、肄业证。

一般辅修专业:高校的一般辅修专业就是指依托本校专业,学生在本专业之外修习的同层次其他专业。开设辅修专业是高校跨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途径。生源:学有余力的学生。颁发证书:第二专业学位证书、辅修证书。
双创辅修专业:按是否围绕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分2个模式。一个是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依托现有一般辅修专业,通过优化设置课程,开设双创特色课程。另一个是不受人才培养方案限制,单独开设双创特色基本课程,设置双创专门课程。生源:均是学有余力、对创新创业感兴趣或是有需求的学生。颁发证书:第一个模式其实是辅修专业的延伸,在人才培养方案内,可以颁发第二专业学位证书、辅修证书;第二个模式,只能颁发辅修证书。

三 开设案例研析

选择在已开设双创辅修专业高校中有代表性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武汉大学进行研析,为后续问题探索做铺垫。

(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于2018年首次设置创新创业辅修微专业。依托计算机、新能源学科,微专业共设两个方向,包括“互联网+”和“新能源”。创新创业辅修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能够掌握双创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具备较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素养和能力,具有行业视野、“互联网+”思维和首创精神,能够结合主修专业开展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的双创人才。创新创业辅修微专业根据专业特点每年修订一次培养方案。[1]。

创新创业辅修微专业由学工处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学院共同建设。学生分班培养,各班配备校内外精英导师作为班主任进行全过程指导。导师团队来自校内外各个领域,都是行业大家。

面向校内全日制一到三年级本科生招生,不限主修专业,学制1-2学年。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中30学分可获创新创业辅修微专业证书,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中25学分的学生可获得辅修微专业学习证明。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由理论基础课程、能力提升课程、定向展课程三部分组成,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授课方式,包括教学、培训、比赛和创业实践四个环节。微专业学生择优推荐参加各类校外创业训练营并适当给予资金资助,择优选派参加国内外双创大赛。[1]

\
 
(二)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于2017年初启动“武汉大学自强创业班(工商管理专业辅修)”建设计划,以辅修专业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探索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自强创业班人才培养定位为:凝聚专业成绩优秀、具有强烈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大学生,通过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学习、行业专家创业导师与校内导师的共同指导,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优秀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2]

自强创业班由本科生院(创业学院)牵头组织建设,每年只开办一个班。校内多个单位教师、校外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学环节。核心实践环节课程中,为学生项目组配备校外行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双导师,提供资金支持,并与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大赛等实践载体有效对接,针对性开展培训和指导。

面向校内全日制二年级本科生招生,不限主修专业,学制1.5-2学年。学生修满规定课程25学分以上,可获得武汉大学颁发的工商管理专业辅修证书和创业学院颁发的荣誉证书。其课程设置以创业流程为主线,注重实践导向,多学院、校内外师资共同参与。理论课程开设有创新思维与方法、管理学、创业导论、商业模式设计、新产品开发、创业营销、创业金融、财务报表分析、新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创业法律、商务沟通、创业论坛等。实践环节包括创业运营模拟、企业参观、孵化器创业体验、创业项目设计、海外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项目等。[2]

四 问题探讨

从以上两个高校案例,以及经过深入几所院校调研调查,我们归结双创辅修专业开设的基本问题,并予以探讨。

(一)开设方式问题

按专业是否挂钩本科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依托主修专业的辅修专业教育,双创辅修专业有两种性质模式:挂钩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严格依托主修专业的,本文称之为“大众模式”;反之称为“精英模式”。“大众模式”旨在吸引最大数量的学生跨学科专业接受双创辅修专业教育,通过提供专业辅修(双创方向)证书加以激励;“精英模式”的核心是招纳优秀学生,提供给学生前沿知识和先进技能满足其兴趣和需求。上述例述的两所高校都采用了第二个模式,但是武汉大学自强创业班学生可获得该校工商管理专业辅修证书,给予学生最多的实惠。

具体采用那一个模式,根据高校自身情况而定。双创氛围不太浓厚的高校,可以采用第一个模式,招生开班方面会更容易,但是受制于主专业,不能灵活确定专业方向和设置课程,例如,某学校没有物联网主专业,因此也就不能开设物联网辅修专业。采用“精英模式”,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组织好物联网双创辅修专业教学团队,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安排课程,选拔符合修习条件的学生,就可以开班教学。培训班模式有其灵活自由的优点,较少受学校教学体制机制束缚,但是在招生上,只能吸引对双创有强烈兴趣或需求的学生。

(二)主办单位问题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说过:如果有一个项目,首先要考虑有没有人来做;如果没有人做,就要放弃,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双创辅修专业由谁来主办的问题是首先需要考虑清楚、协调妥当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开设双创辅修专业所需解决的最大问题。因为其影响双创教学师资,尤其是按“大众模式”开设双创辅修专业,由所依托的主修专业所在学院主导最好。如果按“精英模式”开设,由现在流行的高校实体双创工作机构(例如创新创业学院)主导。

一般双创管理机构通关本校双创工作,管理着校内外双创导师资源,甚至有的高校的该机构本身就配有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不足,生师比高的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负担重,院系一般不愿意承担额外教学任务,因此,更须由学校职能部门(双创机构)牵头举办双创辅修专业。

(三)教学问题

好的过程和结果往往来源于一个成熟的计划(方案),要做好双创辅修专业教育,需投入足够精力制定其培养计划,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资源及其配置,充分考虑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双创辅修专业培养计划设计上,按“大众模式”和“精英模式”,针对性的设置培养目标,确定学习时长和安排学分,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上,强调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培养,按照培养计划,根据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型还是创业型人才,设置创新主线或创业主线课程,以创新或创业实践为导向,设置课程模块。中国石油大学设置三个课程模块:双创理论基础模块、创业能力提升模块、定向发展模块,武汉大学同样是设置三个模块,分为创业精神模块、创业基础模块和创业实践模块。各课程模块间层次递进,以实践并获得成果收尾。

立足校内课程构建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在主修专业课程目录里的,可以采取学分替代;一般基础理论课程尽量采取网课形式教学,面授课程聚焦不适宜于网课形式课程和重点课。整体做到以线上课程为主,线下课程解决重点问题,尽量整合教学资源,减少人力浪费和课程资源浪费。

立足项目和活动构建实践课程体系,要求学生至少主持一个校级本科生创新项目或双创实践项目。项目成果核心是创新性,创业项目成果是创新上的创业,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和双创大赛锻炼提高和巩固成果,提高学生双创综合素质。

对于面授课程,开设小班研讨课,运用研究性、探究式等教学方式,采取“混合课堂”“翻转课堂”“雨课堂”等先进教学方式和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养成良好习惯。

(四)教学团队问题

双创教育中导师的作用很重要,区别于主修或一般辅修专业几乎完全立足于校内教师,双创辅修专业教学团队是校内外教师的优势互补、优优结合,是“名师”团队。校外导师来自于企业、政府、高校、社会团体或是培训专家,精通市场和财税、精通行业法律法规、精于团队协作、擅长商业谈判,善于处理政企关系,能够面面俱到讲解优势的教学团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双创人才。

教学团队负责人(双创辅修专业负责人)的选拔,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通过所在院系征集个人意愿;二是学校以项目形式开展双创辅修专业教学团队项目。教学团队除教学任务外,还负责教学班日常管理,也可能负责辅修班招生等工作。

(五)激励问题

双创辅修专业教学,作为额外教学任务,对教师的激励措施必不可少,教学团队负责人可以按照专业负责人标准给予课时补贴,教师课酬须高于本科生主修专业课程教学课时费标准,如按研究生课时费标准计算。对负责招生的教学团队,根据招生数给予招生补贴。

学生参加双创辅修专业学习,所学课程符合人才培养计划的,可以建立与通识选修课程学分转换机制。获得双创辅修专证书的,可以考虑减免学分学费,武汉大学自强创业班学生获得辅修证书后还可获得学校25个学分的返还学费[2]。

五 总结

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新生事物,各高校在双创辅修专业开设中会遇到很多障碍和阻力,应相互加强交流借鉴;学校内部职能部门和各院系间需打破壁垒、克服困难、共同建设,以实现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提供学生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跨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平台,为国家创新发展培养大批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创新创业辅修微专业[EB/OL].http://www.cup.edu.cn/xuegongchu/info/161732.htm,2018-05-14/2019-03-20.
[2]武汉大学.2017级武汉大学自强创业班(辅修专业)学生选拔简章[EB/OL].http://info.whu.edu.cn/info/1318/179221.htm.2018-11-01/2018-03-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8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