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对高校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分析“互联网+”给高校教学带来的机遇,并深入讨论如何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郭慧君.基于“互联网+”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59):47-4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当下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关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高校如何高效的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就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分析“互联网+”给高校教学带来的各种机遇[1]。
一“互联网+”给高校教学带来的机遇
众所周知,在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黑板板书或者PPT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的教学模式仍占据较大的比重。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较快的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其模式单一、师生缺乏交流互动。另外,学生在这些教学模式下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将越来越低,进而导致教学效果越来越差。相对于这些滞后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高校课堂教学带了新的机遇。
(一)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当前高校学生学习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课堂以外的学习少之又少。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越来越深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集中学习,而且在课外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比如,学生可以在家、宿舍、图书馆、公交、地铁等各种环境下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同时,当学生在线学习遇到问题时,同样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帮助和解答。
另一方面,相对于一成不变的课本教材来说,互联网就是一本内容丰富、充满趣味的电子教材。针对同一知识点,互联网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解读,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实例。这样学生能够轻松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而且通过应用实例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可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整合高校优势资源,打破教育地域限制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东西部教育差距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西部高校,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其教育整体水平较低。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高校中不乏具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那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如何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优秀教师的课程中去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优秀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多个课堂、多个校区同时上课。这样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整合优势资源,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学生即使在偏远和教育落后的地区,同样可以借助爱课程、慕课等互联网平台学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打破教育资源的地域限制。
(三)促进高校因材施教,培养复合型人才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快速发展时期,从小开始接触网络,对各种网络应用得心应手且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基于此,高校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技术,将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转换为在网络上学习知识。在各种互联网学习平台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对于老师而言,通过在线课程平台不仅可以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根据学生答题数据的分析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以及个性化辅导。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学习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高等数学作为大学理工科等专业最核心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后期专业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对网络依赖性较强的特点,高校需将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教学深度融合[2-6],以此来推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下面重点介绍“互联网+”时代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
(一)课前——线上自主学习[7]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数学总课时数越来越少。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就变得十分重要。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前有效的预习,那么在随后的听讲过程中势必更有目标,其听课效果也会大大提高。当前各种在线学习平台层出不穷,众多高校都建有自己的在线学习平台,例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漓江学堂等。这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此外,教师可在课前向学生推送预习课件。该课件讲解比较基础、可自学的知识,内容不宜过多、过难,以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初步了解了本节所讲的知识点,并完成与之相对应的练习题。提交练习以后,系统会自动给出练习的得分以及每道题的详细解释以供学生参考。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自测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在预习的过程中,系统会自动保存学生学习的记录。
对教师来说,教师通过系统分析学生学习的数据可以很清晰的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例如:哪些学生完成了在线学习?哪些练习题学生错误率较高?哪些知识点学生理解有偏差等。这些数据分析为随后教师的课堂授课提供了参考,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解知识点。另外,教师可以设定相应的学生考核制度。比如,线上自主学习占最终考核成绩的10%。
(二)课堂——教师针对性讲解
课堂面对面授课讲解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在课堂授课时,学生通过之前的线上自主学习已经对即将讲述的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理解和认识,很清晰的知道哪些知识点不明白。教师依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对讲授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学生掌握较好的部分可以简单讲解,理解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详细讲解并加以相应的习题练习。这样既有所兼顾,同时也突出差异化。例如,讲解函数求导法则时,由于部分知识点在高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掌握,再加上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基本上都能较好的掌握该部分的知识点。
所以对该部分简单讲解一下即可。由于复合函数求导不仅涉及到求导法则,还需要对函数层层求导,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做题时容易出现漏项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并现场练习检验学生理解情况。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学习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授课时,教师可以很好的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互动。教师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恰当的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习,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随时借助互联网技术推送各种随堂检测题目,学生通过手机等设备实时练习。这样教师可以更加精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授课进度等。
(三)课后——答疑与检测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高校应该建立专门的高等数学课后答疑团队。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为学生解决课后疑问。这样当学生课后遇到学习困难时,可以跟教师面对面讨论解决。同时,授课教师还可以借助各种互联网应用搭建班级学习交流群。比如:通过QQ、微信等聊天工具。学生可以把遇到的问题发到学习交流群,进行群内讨论解决。教师在批改作业之后,对于共性问题可详细批注,拍照后发在班级学习交流群中,供大家学习参考。同时,教师还可以把一些跟所学知识有关的经典题目、实际应用案例、人文趣事等在群内分享,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另外,每当完成章节知识学习后,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手机等推送相应的章节检测题。特别的,针对一些比较晦涩难懂、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还可以推送一些专题练习题以供学生练习。为了加强对课后自测的管理,教师可以赋予课后自测相应的考核比重。
三 总结
高校教学改革关乎着国家人才培养以及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高等数学这一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入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校只有将互联网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才能实现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兰莹莹“.互联网+”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大学教育,2018,5:37-39.
[2]蒋英春.“互联网+”时代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8,9:92-94.
[3]欧阳梦倩.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8):298-299.
[4]杨小洁.“互联网+教育”思维模式下高等数学教学[J].智库时代,2018,26:145-146.
[5]崔冉冉.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3):4.
[6]周玮.“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6):44-47.
[7]王亚云.基于自主学习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6,(39):68-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