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解国内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现状与发展路径,本文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收录的1978至2018年的2776篇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现有问题、预测研究方向。Cite Space分析表明:现有研究普遍性不强,新研究应对标“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要求,聚焦社团“主责主业”,为高校社团发展提供参照。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谢昂均,等.基于Cite Space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高校社团研究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53):226-229.
一 引言
近日,中山大学学生会按照三个层级公示两百多个学生干部岗位,侧面反映了当前高校学生组织官僚化愈演愈烈的趋势。徐晓蕾在2014年便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就学生社团“官僚化”倾向进行了调查思考[1]。近三十年来,学生社团的内涵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如今已成为高校实现育人功能的重要有机载体,因此针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教育的研究尤为重要。为此,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针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展望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方法和方向的参考。
二 对象与方法
(一)Cite Space简介
Cite Space是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可以对特定领域论文(集合)进行计量,以探寻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知识拐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来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2]。
(二)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是集期刊杂志、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和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在数据库中以“高校社团”或者“学生社团”为篇名词汇进行检索,共得到3817篇检索结果,经过筛选后得到2776篇有效文献,以此作为本次可视化分析的原始数据。
(三)技术处理
对2776篇文献进行作者、机构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两个网络节点分别设为“Author&Institution”、“Keyword”,时间段均为1978-2018年,为了便于Cite Space软件运算分析及得到较为理想的可视化结果,本文设置时间跨度为2年,数据抽取对象设置为Top N=50,即选取每个时间片层内被引次数最高的50篇文献记录。
三 结果分析
(一)发文数量的时间变化趋势
为了解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成果,本文统计了1978-2018年相关论文的发表数量。图1显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8年,1978-1985年间缺乏论文相关收录数据,但该阶段整体呈现论文发表数量较少且较为稳定的特征,处于该领域的开拓性研究时期;1998-2009年,论文发表数量实现倍增,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学生社团研究领域地内容;2009-2018年,论文发表数量较为平缓,有小幅地下降趋势,该阶段处于该研究领域不断成熟细化的阶段。
期间,1998-2009年论文发表数量倍增,并于2009年达到峰值,其主要原因是,1998年高校在实现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反应两课教学效果的“进头脑”难以解决,并发现社团可以作为有效促进“三进”工作的切入点[3]。自此,在高校研究“三进工作”开展的背景下,社团研究也得以开展,研究成果递增,直至2009年达到较为稳定的状态。
2009年后论文发表数量小幅下降但整体趋稳,可能原因是该研究领域的具体化和细节化。如表1所示,去除关键词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如高校社团、学生社团等词,2010-2018年与1998-2009年相比,出现了校园文化、社团管理、发展、创新等关键词,
(二)发文作者及相关机构分析
Cite Space中的作者机构合作分析功能,运行结果为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包含了各个作者、机构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指标及网络属性。经Cite Space分析后得到节点数N=454、连线数E=278、密度为0.0027的作者机构分析图谱(图2)。图2中节点中心代表对应的作者,节点圆环代表年轮,不同年份文章呈现不同颜色,年轮大小代表发文数量的多少,连线体现了作者或机构之间的合作,连线粗细与合作紧密程度成正比。
图2、表2显示,发文量前10名的论文作者依次是王运东、刘韵、胡继冬、冼季夏、陆凯、齐鹏、何军、李朝晖、罗凯、黄超,发文数量分别是7、6、6、6、5、4、4、4、4、4。发文量前10名的研究机构依次是广西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工商学院、苏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扬州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院、荆州师范大学,发文数量分别是20、13、10、10、9、8、7、7、5、5,近年来研究活跃、合作密切的研究机构与作者有:大连理工大学-胡继东-陆凯-吴卓平-刘晶等、天津科技大学-李朝晖-穆娜分别以李朝晖和胡继东为核心作者形成学术合作群,但图2仍表明我国关于社团的研究合作较为匮乏,发文量前10的核心作者中仅有三位作者形成了自身学术合作群,且尚未出现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群,纵观社团研究领域现有文献,可发现文献多就于本校情况进行讨论,但近几年的文献中逐渐出现将本校社团与其他国内学校社团甚至世界知名大学社团进行比较的情况[4],可见,通过对比提高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质量的研究势必成为日后研究的主流方向。
(三) 关键词分析
Cite Space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功能,可以得出关键词共现网络,此网络可以反映出某一领域当前研究热点及过去产生过的热点研究。经Cite Space分析后得到节点数N=194、连线数E=840、密度为0.0449的关键词时序分析图谱(图3)。图3中节点“十”字分布代表关键词随时间推移变化的情况,“十”字大小与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多少成正比,“十”字之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相互联系,连线粗细与关键词之间综合研究的次数成正比。
高校、高校社团、高校学生社团、社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团活动、对策、校园文化、社团建设、问题、管理、作用等词。其中学生社团、高校等词属于社团研究领域的描述性词汇,故呈现出较高的出现频次及较高的中心性,其余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社团建设、问题及相关对策等关键词则体现了社团研究领域具体研究热点。
图3显示,国内高校学生社团研究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9年侧重于一般的调查研究,关注学生社团、社团活动、社团成员等宏观性问题;1999-2009年侧重于社团建设、社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等热点,其中既包含宏观性问题又有具体微观性的问题,在此段时间首次出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等描述社团功能性的关键词,此类热点的出现成为下一阶段研究的重要基础;2009-2018年出现专业型学生社团、新媒体、就业、实践教学、文化建设、创新创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关键词,进一步细化研究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近3年研究的核心热点。
四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社团领域的研究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研究者多就本校背景下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调查分析,缺乏与其他高校的横向对比研究。提升研究的普适性,研究方能回答面对多元化社团管理高校应采取的举措。近年来出现的少量与国内国际一流高校的联合研究,揭示了通过大范围调查研究以求普适性结论,更好探究社团发展路径的趋势;从研究内容和角度来看,高校学生社团研究呈现了一个较好的过渡,1978-1999年宏观研究为日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宏观研究较为完整地阐述了针对各种社团管理问题高校应采取的解决方法。1999-2018年对社团功能性的研究也为日后社团功能拓展开阔了思路。在如当今社会高度信息化的背景下,学生社团势必会成为承担高校“立德树人”职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助力共青团“主责主业”实现的重要一环,如何让高校学生社团发挥更大作用、不断与时俱进服务青年,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晓蕾.高校社团“官僚化”倾向的调查和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44):74-76.
[2]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 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3]孙延敏.以社团建设为切入点促进邓小平理论学习[J].思想理论教育,2001(11):57-58.
[4]王逸鸣,张天然,陈晓威.中美高校学生社团对比研究——以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4(4):101-1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