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对大众开展环境教育将尤为重要。目前环境教育多以科普教育为手段开展,意在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及科学素质。本文以景观化校园为载体,从丰富植物种类、悬挂特色植物解说牌、完善垃圾箱的分类标识、增置公众参与之实践区、开发校园科普纪念品、增加解说服务的趣味性等校园环境方面,初步探究校园科普教育的可行性及拓展方向。
关键词:校园环境;科普教育;实施
本文引用格式:张君楠.以北京市园林学校为例探究校园科普教育发展方向[J].教育现代化,2019,6(50):230-232.
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对大众开展环境教育将尤为重要和必要。目前环境教育主要在蕴含教育信息广泛的植物园(即生物资源、植物等丰富之地)等地开展多彩的科普教育,意在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及科学素质,从根本上改善、解决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照植物园科普教育的开展,本人发觉我校景观化校园环境、丰富的植物配置和文化园地,具备了开展科普教育的基本条件,可以根据校园自身特色,积极探索、实施科普教育,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质。
一 科普教育的概念及植物园科普教育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都了解到科普教育即是普及科学性知识的教育,指在广大民众中积极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等[1],以此来提高人们知识素养、增长相关才能。长久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之一即是开展科普教育。科普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学科、领域、部门广泛而复杂,应根据不同的载体,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深度挖掘教育资源,全面调动教育力量,以广大民众为受教主体,来宣传科学知识等。同时还需要在科普教育中能够把专业知识深入浅出的展示、讲解出来,并最大程度的吸引人们自觉自愿的参与进来,以此达到科学普及教育的目的。
植物园科普教育多以丰富的物种资源为基础,让人们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认识植物与人类的依存关系,引导人们去赏析植物及景观,理解植物为生物圈所做的实际贡献;了解保护环境、物种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应对环境变化的行为与技能[2],进而加强和提升人们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在实际行动中有所担当。目前各大植物园科普教育意识都普遍提高,但还未形成各自独有的特色,需要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去深入的研究。
二 校园科普教育现状
作为北京市唯一一所以园林命名的国家级示范校,其园林特色最为突出,本文即以景观化的校园环境为主要载体,简单阐述相关的科普教育现状及拓展方向。
(一)硬件资源介绍
学校主校区建成于2004年9月,总占地面积114亩。它不同于一般的校园设计,我校秉承“修德强技,树木树人”的校训精神,以及校领导和设计者们按照“一草一木融入教学,一景一物引导教育”的设计思想,建设成为一所“景观环境教学化、教学环境景观化”的园林式美丽校园,近期已成为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校园栽植园林植物300多种,物种丰富、绿地覆盖率高、并与假山、奇石、小径等完美的结合于校园景观之中,可谓是以植物知识为主题的微缩式“露天科普馆”。园内还设有文化园地、水生园、岩石园,以及不同专业的实训场。师生们在四季皆景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文化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感悟文化、练就讲解服务技能,积极为学习科普、宣传科普,贡献力量。
(二)科普活动管理
学校科普教育活动由督导科室主办,科普人员由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队伍构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我校积极与周边中小学校、附近社区团体或个别有需要的市民建立常态联系、进行有效沟通,以风景如画的校园为施教平台,策划并举办多种多样的科普讲堂式、体验式活动。例如“花艺科普进社区活动”,我校科普人员积极邀请十余组亲子家庭参与花艺制作,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成人、孩子普及插花艺术、弘扬花艺文化,类似的活动还有为企事业单位职工进行前切花提篮制作、“识花识草识春风”趣味植物认知活动,通过压花制作,绘制心目中的春天等;开展《大自然的艺术——中国植物科学绘画的故事》专场科普讲座,学习植物科学绘画的发展历程、科普小课堂之古建筑的保护神屋脊兽、海棠花文化导赏公益课等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科普教育活动。
三 学校科普教育的拓展方向
作为景观化的校园,科普教育也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一部分。我校具备了一定的科普教育条件、探索了许多有职业特色的科普活动等,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好评。为使科普教育有效、有用、有趣,我们应不断的开拓科普服务领域、挖掘内涵、拓展思路,例如服务领域的拓展、基础科普场馆的建立、宣传方式的多样化、服务对象的细化(普适型、定制型)等方面进行优化,以便达到科普资源的充分、合理、高效的运用,把科普教育发展成为北京市园林学校的特色与亮点,不仅让各专业的学生在科普教育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也努力为全民环境教育贡献力量。
(一)丰富植物资源
园林学校的科普教育首先应立足自身的植物资源,植物种类丰富度很大程度彰显学校的实力。我校可以在目前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的植物种类,特别是市场新兴的特色植物,对公众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在赏析植物的同时教授学生们、学员们认知植物、感悟植物文化、学习花艺制作等体验活动,使得广大民众有意愿前来参与。而且丰富的植物资源也能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知名度,增加师生自豪感,可谓一举多得。
(二)悬挂具有特色的植物铭牌
植物铭牌是最直接、最基础的植物知识资源展示的方式,具有普适性,最有效的展示植物的科学内涵。所以校园植物名牌上应考虑突出自身的科普特色,有别于其他公园。例如彰显学校标志或特色,选用易引起视觉关注的颜色,结合每种植物识别特征做出相关设计,例如银杏解说牌可设计成黄色扇形,形象生动的直观展示其自身特点;内容上可增加花语别名、养护小知识、诗词名句等植物文化,以及该植物的是否具毒有害等内容。文字简短精炼,易于公众理解、阅读、记忆,充分发挥无声教育者的作用。
在科普教育的推动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鼓励学生们结合专业知识、技能,多观察、多思考、努力设计出彰显植物识别特征或植物文化元素的解说牌方案。这是科普教育与学校、与专业、与学生的深度融合,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巨大的推动力。
(三)完善校园垃圾箱的分类标识
我校的垃圾箱设置数量比较合理,但垃圾箱的分类标识不够清晰透彻。大家投放垃圾时很难区分清楚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其他垃圾,这也是我国公民普遍缺失的环保知识之一。为了让大家能够正确投放垃圾,可在垃圾箱体上用一些文字或图形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具体是什么。如在印有可回收物的垃圾箱体上用图示或文字注明:类似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以此给予大家感性而便捷的提示,引导其做好垃圾分类,为环境保护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我校学生们每学期有劳动周,多以清扫校园、清理垃圾为主,在此引导学生们面对校园垃圾、能够有目的的学习分类知识,如此身体力行的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这也是科普教育的一部分。
(四)开拓大众易于参与的体验区域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虽然给人们带来高效便捷,但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常常使人们处于身心紧张、疲乏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到自由、宽广、放松的空间去游走,亲近自然,放松身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对食品的生长安全越来越重视,更多的倾向于有机、纯天然的食物,所以亲耕农产品这类园艺体验种植的活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社会上逐渐出现了许多种植园、租种园等机构,教授人们如何亲力亲为地栽种蔬菜瓜果等现象,以及各类植物组合盆栽、盆景制作等活动。这些不仅反映了时代特色、彰显了公众对自然由衷的喜爱和眷恋,很多活动还融入园艺疗法,纾解人们的精神、平和人们的心态,这些也正是开展科普教育的良好渠道。
人们在动手栽植、养护植物的过程中,通过感官如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等与植物亲密接触、以此来稳定情绪、平复心态、舒缓压力、寄情其中,忘记生活的纷扰,获得此时的静悟。
特别是青少年,从小在家人呵护中长大,缺乏亲力亲为的栽植养护植物的经历,所以应适当引导他们参与到园艺种植活动中,体验生命的成长、养护的不易。已有研究表明,参与园艺活动以及与自然亲密接触有助于认知力、想象力、表达力,甚至价值取向的显著提升[3]。这种付出辛劳的体验活动,不仅可以学习植物学知识、栽种方法,更对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培养互帮互助精神等是非常有效、有益的。我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实训课程利用实训场多有栽植,学校也可开辟园艺体验区,引导其他专业学生、科普学员参与进来,体会养护、修剪、播种、收获。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活动应提前规划形式与规模、发布公告、做好前期宣传。
(五)开发校园特色的科普文创产品
随着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问世及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有内涵的纪念品、文创产品具有很高昂的热情及巨大购买力。这是对活动的总结凝练、是文化创新,也是人们的此行最好的纪念和美好回忆,也是赠送友人的佳品。这都为科普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益参考和指导。
根据学校自身特色,我们可以从各个专业出发,设计符合专业特色的有形纪念品,例如园林绿化专业以各种植物花、叶、果、种、枝、根、养植罐等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如景区专业可以从学校画册、明信片、学习用品(手账本、特色书签、景区图案笔筒等)、生活用品(环保袋、梳子、折扇、挂坠等)。在所有科普文创产品上印有北京市园林学校的标志,或者校训、名言等。总之努力设计出科普教育内涵突出、精美实用、寓教于物,并便于携带的产品,发挥其巨大的宣传作用,吸引参与科普活动的公众们关注产品、关注学校。我校鼓励各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类似项目,根据专业特色设计校园科普纪念品或者文创产品,例如景区专业学生在艺术节期间设计校园导游旗用于实践教学。如此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专业内涵,设计出凝练专业特色的产品,并撰写设计说明,可谓开发大脑、锻炼能力。同时精美的科普纪念品或文创产品也可作为我校招生宣传的良好渠道之一。
(六)增加解说服务的趣味性
科普解说虽要突显知识性,但不易专业术语太多,而显得深奥难懂,不易理解。它需要讲解人员考虑大众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结合科普资源、人们的兴趣点等,把讲解内容设计的有用而有趣,对专业知识能够深入简出地讲解出来,体现科学普及度。所以科普解说应突出有趣性,吸引更多人关注、参与,也便于公众识记、理解。例如在识认花草的科普讲解中,讲解员要更多突出对植物外形的讲解及有趣的文化内涵等,过于专业化的名词说教难以引起人们的参与兴趣。比如讲解讲解春花迎春和连翘时[4],引导人们思考二者区别;讲解玉兰花时引出“玉堂富贵”的意境;讲解荷花时,不仅讲解“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节,也可讲其“残荷听雨”的悲凉、静谧;讲解猬实时,与小刺猬作关联,引起人们的兴趣;讲解常见的牵牛花,引出牛郎织女的传说以及“鹊桥仙纤云弄巧”的经典词作。其实植物讲解,更多的是深入挖掘其植物文化,如花名、花语、诗句、故事等,赋予其生命的灵动。因此科普讲解员需要多思考、多挖掘、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融入讲解,方便理解记忆,增加识别趣味性。在提升解说特色的同时,也便于指导不同专业的学生们高效认知植物、全面地讲解植物。
(七)创建科普教育团队
随着人们对自然、人文知识需求的不断加深,科普教育的专业性逐步加强。这就需要我校从事科普教育的工作人员和科普讲解员的能力不断提升,最好能够有专职的科普教育团队,精心策划活动内容和流程、生动感性的讲解理性知识,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准,以便为校园科普教育活动提供科学的、可靠的、全面的服务,进而拓展服务范围,成为科普教育的示范团队[5]。
同时要努力挖掘学生们的潜力,训练一支学生代表科普宣传团,为我校科教团队增添力量,让学生们通过科教平台锻炼能力、展示才华、彰显自信,使科教成为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良好渠道。同时向学生、大众征集稿件,分享人们学习科普的兴趣方向和途径等,营造科普教育人人受教、集思广益共同参与的理念。
以上是本人对本校校园环境科普教育现状的简述和部分优化建议、措施。科普教育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而复杂,还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将在今后科普教育研究中继续深入探讨。同时呼吁,校园科普教育可与学校教育教学相融合,使其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助力。
参考文献
[1]路景菊,张乐平.科普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5(9):127-128
[2]E.莱德雷,J.格林,靳晓白等,译.达尔文植物园技术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2004:32-37.
[3]Louv R.Last Child in the Woods:Saving Our Children from Nature-Deficit Disorder[M].Chapel Hill,NC:Algonquin Press,2005.
[4]顾晓薇,李广军,王青.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大学校园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5(03):112-119.
[5]丁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6(02):83-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