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引入工作室模式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工作室与幼儿园合作的“园校合作”模式,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文章以陶艺工作室为例,通过对大学美术教育工作室模式教学实践成果运用进行分析,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多种模式,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美术教育;实践成果;工作室;陶艺
本文引用格式:魏静轩,胡悦,董文雪.学前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应用——以陶艺工作室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7):26-2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的巨大作用,也对人才素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 关于学前教育类美术教育专业创新创业的背景分析
高校青年学生将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从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现状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亟需在大学阶段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解决现有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的严重问题。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在当代幼儿园及小学教育中,孩子多是被动学习而缺乏主动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性逐渐被父母们所意识到。家长和孩子都需要一个能够真正放松心情,让自己亲身体验又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真实快乐。这就促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在幼儿园教育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二 基于“园校共建”理念的美术教育专业工作室模式创新创业成果
(一)工作室模式的特点
有别于传统的课程教学,工作室模式的特点表现为:第一,教学模式方面,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要方式,而工作室教学模式强化工作室这一载体,突出项目主线,将教学内容、专业技能融入项目实践中,达到专业技术学习与实践活动互动的教学目的;第二,教学组织方面,本着开放、自愿的原则,工作室教学模式凸显开放性的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参加或者建立工作群组;第三,教学复合方面,工作室模式以“园校”合作项目为基础,结合幼教产业发展实际构建工作室,依托专业优势,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工作室模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意义
1.促进学生发展个性化创新意识。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得到更多关注,教学上更注重挖掘学生潜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个性化制定,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室进入学习,在工作室中自主选择项目,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项目,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创作。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工作室模式的教学模式为导师制,导师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个性特点进行引导,全程指导学生设计和主导项目。学生组织成立创新创业团队,学习关于创新创业项目的知识,明确市场发展趋势及运作流程,参与项目竞赛。
2.帮助学生转变为社会化角色。工作室模式在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紧贴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培养方式。在工作室模式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不断学习,走近生活,走向社会,所学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进行结合,推动学生角色向社会化角色转变[1]。
(三)“园校共建”理念下的创新创业成果
学校通过分析美术教育专业特性、幼儿园及教育机构所需人才种类及学前类专业师范生就业状况等信息,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由班级授课制改为工作室授课制,成立三个工作室:陶艺工作室、手工工作室、插图工作室,并与幼儿园进行合作。
工作室深入幼儿园开展调研,针对园所教学特色以及幼儿园孩子特点,分别开发适用于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系列艺术课程,包括教案及其配套课件、材料包等。陶艺工作室主要课程门类有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捏塑成型等课程。手工工作室主要课程门类有超轻黏土课程、免烤软陶浮雕画课程、免烤软陶立体花卉课程、拼布课程、羊毛毡画课程、综合材料利用课程等。插图工作室主要课程门类有配合儿童讲故事进行故事插图创编、儿童想象画、儿童线描画等。以上所有工作由工作室学生完成,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技法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在完成课程开发后,工作室师生深入幼儿园进行授课,陶艺、绘画及手工三种课程交替进行。在授课过程中不断调整课程内容,最终形成一套比较完整地课程体系。工作室组织幼儿参加各类美术作品。学生毕业后可以利用课程体系及实践经验直接开展创业。
三 创新创业成果的应用——以陶艺工作室为例
(一)设立创新创业工作室
美术教育专业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需要结合专业需要,设计各类工作室,开设不同主题的创新创业工作室。通过市场调研,结合幼儿园及幼教市场教师的需求,开设陶艺工作室、手工工作室、插图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空间,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在美术教育的实践课程中,开设的各类创新创业工作室,成为美术教育专业的“双创”活动场所,提供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必要设施设备、工具材料以及专业知识扶持,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二)根据“园校合作”需求,开展教育活动
从合作幼儿园需求出发,开展市场调研,从开发课程、实验材料等各方面进行工作室课程建设,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精神。在工作室学习中,不同班级学生可以通过互动交流自主产生学习实践的热情,并根据幼儿园需求,结合具体问题深入研究教学问题,将所学知识融入、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更好的实现创新创业活动开展。
工作室教学采用“双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开展分段式教学管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基础上,完成与幼儿园合作的创新创业项目课程的学习,开展“双创”活动[2]。
(三)美术教育专业陶艺工作室运行成果
1.陶艺工作室性质:以陶艺为依托,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技能的所在。
2.陶艺工作室的运行内容:①教授学生陶瓷的制作技法: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捏塑成型、翻模成型、拉坯成型、釉下五彩、青花、剔花、釉上彩绘、釉装饰等工艺技法。使学生掌握各种陶瓷成型技法并能够融入幼儿园教学。②与景德镇知名陶瓷艺术大师合作成立大师工作室:聘任景德镇中青花彩绘艺术、釉上彩绘艺术、粉彩艺术、陶艺造型艺术等领域的大师与工作室合作,每学期请一到两位专业领域大师来校授课,提升工作室教师及学生的专业水平,并以点带面,请大师深入幼儿园进行陶瓷艺术知识讲座或直接授课,进行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通过与校外专家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3]。③“园校合作”的陶艺体验项目的开发:工作室师生开发对应幼儿园不同年龄层的陶艺课程,并深入幼儿园进行课程讲授,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项目开发包括陶艺课程教案、课件、材料包,让幼儿体验到陶艺制作、上釉、烧制整个流程。④结合幼教特色,与幼教市场紧密结合,开发陶瓷工艺制品及私人订制陶瓷艺术品,使学生更加了解市场需求,在学校就开始创业准备。⑤陶吧等陶艺培训机构的运营管理的相关从业知识。组织工作室学生学习对于市场培训的独立运作能力,进行市场分级,推出针对幼儿陶艺教育、中小学陶艺教育、成人陶艺教育的不同培训内容,使创新创业的内容更加广泛[4]。⑥利用校内外的优势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以陶艺工作室教学及实践活动内容为导向,组织学生进行立项实战,督促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大赛,积极同幼儿园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健全创新创业实践体系。陶艺工作室成立当年,即取得首届京津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四 结语
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我们发现,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发展要求。通过工作室模式,采用“园校合作”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理论学习、实践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为艺术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的空间和可能性,学校的教学体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更好地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5]。
参考文献
[1]黄梅荣.基于工作室模式提升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6):22.
[2]梁清月.“双创”时代背景下美术工作坊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运用研究[J].美术教育,2018(11):102-103
[3]杨晶.“双创”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坊”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7(17):74-76.
[4]孙大力.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18):72-74.
[5]刘伟松.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J].创新科技,2017(10):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