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体育锻炼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基于对甘肃 324 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7 10:07: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以甘肃三所民族院校324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六个因子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阳性检出率较高;症状自评量表六个因子中,除了人际关系和偏执,其他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显著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论:体育锻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锻炼

本文引用格式:吴超.体育锻炼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基于对甘肃324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J].教育现代化,2019,6(51):240-242.

Study on the Interven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A Survey of 324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Gansu Province

WU Chao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ezuo Gansu,China)

Abstract:Taking 324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ree ethnic universities in Gans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PARS-3 and six factors of SCL-90 were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mental health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s higher;among the six factors of SCL-90,excep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paranoia,other scor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active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exercis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Conclusion Physical exercise can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to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Physical exercise

      心理健康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健康的心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再加上学习基础、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不足,使他们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问题。日益激烈的竞争,观念的冲突,以及不断加剧的生活、就业压力,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等,都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本研究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研究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并探讨体育锻炼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促进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甘肃三所民族院校324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在老师的协助下统一发放问卷350份并当场收回,删除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324份,有效率92.8%。其中男生102人,女生222人。在民族分布上,藏族217人,回族67人,其他民族36人。

(二)研究工具和方法

      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曾在国内外被多次使用,已证明其可靠性和有效性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梁德清1994年修订)[1]。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主要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阳性筛选


         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本研究中,SCL-90总均分或任一因子大于并等于2分,为存在轻度以上心理问题,在各因子上有轻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比例为3%-24%,其中强迫症状最为明显,达到24%,其余依次是人际关系敏感14%,焦虑12%,抑郁11%,敌对4.9%和偏执3%,总均分阳性检出率为19.4%,比率较高。SCL-90总均分或任一因子大于并等于3分为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如图所示,中度以上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依然是强迫症状最高,为5.2%,总均分阳性检出率是5%。这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比较低,尤其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方面,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再加上学习基础、语言沟通技能等各方面的不足,使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较弱,遇到情绪问题,又不善于求助和调节,以致产生较多的负面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被调查的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周围汉族大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因为语言表达方面的欠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有退缩、敏感、孤僻等倾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亟待改善和提高,期望民族院校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缓解。

\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大学生新常模对比

       将各因子得分均分与常模相应因子均分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新常模,这与国内学者高云鹏、张永雷等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2,3]。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维度上,与全国大学生新常模没有差异性;而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敌对四个因子上,少数民族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在偏执维度上得分略低于全国新常模。这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可能是因为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同样的环境学习,面临同样的压力和挑战,但是他们因为成长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在语言沟通、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由于对心理咨询与辅导固有的偏见和认识不足,一般不会选择求助,但是自身又缺乏健康、积极的应对方式和相关经验,可能会使一般的心理问题加剧化。

(三)是否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问卷中设置“在课外,你是否经常自觉参加体育锻炼”问题项,回答“是”的,确定为自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组,回答“否”的,确定为不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四个因子上得分低于不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可以看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也是增强体质、促进社会交往和发展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长期进行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运动者的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4]。参加体育锻炼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锻炼者增加与其他同伴接触和了解的机会,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所以民族院校应该积极宣传体育锻炼作为调节心理健康的手段。

(四)不同运动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根据运动等级量表,把大学生的运动量分为大运动量、中运动量和小运动量,根据数据分析得知,如表4所示,不同运动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强迫症状因子上存在差异性(P<0.05),在敌对和偏执维度没有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小运动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以及心理健康总均分上都显著高于中运动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P<0.01),在其他因子上没有差异,也就是小运动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中运动量的大学生低;②中运动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运动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P<0.01),在其他因子上都没有差异,也就是大运动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比中运动量的大学生好。由此可以得出,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运动量越大越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与刘国军[5]的研究不一致,刘国军的研究表明,中度运动量最有利于心理健康,但他的研究对象是普通大学生,不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这可能是造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本研究结果与范洪成[6]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都是运动量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支持了本研究的结论。


\

 
(五)运动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表5结果显示,除了敌对和偏执因子以外,其余各SCL-90因子和总均分与运动量均呈稳定的低度负相关,说明身体锻炼的运动量越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但数据表明,SCL-90因子与运动量的相关系数较低,说明身体锻炼并非是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唯一途径,只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体育锻炼虽然能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必须科学合理,而科学合理的关键就是运动量的适宜,所以心理健康与运动量适应的范围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方向和课题。


\


三 结论

     1.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偏低,阳性检出率高,健康问题亟待改善,希望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

     2.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与全国大学生相比明显偏低,尤其在强迫症状、焦虑和抑郁维度。

     3.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很有效。

      4.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梁德清.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6(1):5-6.
[2]高云鹏,艾克热木艾尔肯,王雪.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5):92-98.
[3]张永雷,刘瑶,董湘玉,等.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255-256.
[4]李娜.大学生抑郁情绪与体育锻炼干预研究[J].体育学刊,2001,8(4):32-33.
[5]刘国军.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J].教育研究,2009,7:191-192.
[6]范洪成,王瑞强,张丽.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运动干预的研究[J].背景体育大学学报,2006,8(29):1110-1113.
[7]周帆,王登峰.外显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03):197-199.
[8]陈琴.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08):637-639.
[9]张强,陈丽娇,赵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06):403-404.
[10]才果.青海藏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3,(3):47-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2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