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美国的社区学院,类同于中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其入学门槛低、学费低、为大量低收入群体提供了高等教育及继续教育的机会,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综合的实用型的技能性人才,其对促进教育公平、公正、教育大众化的推动起到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社区教育的特点及与中国职业教育进行对比,为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学院;职业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杜虹,等.基于美国社区学院的中国职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51):230-232.
一 引言
现在我国的高考逐年扩招,大学的录取率已达到较高的比例。但是如此高的大学录取率却和较低的就业率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企业面临着应用技术型人才短缺的现状,出现了用工荒、用工难的现状。
美国社区学院类同于中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美国近一半的高中生被美国的社区学院录取,因其办学模式灵活,课程设置多样化、灵活的学院的管理方式及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方式,很受美国低收入群体的欢迎,其为美国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对促进美国的教育公平,实现社会的公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以美国社区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典范,加以效仿学习。因此我们下面通过把美国的社区学院和中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方式、校企合作方式、财政来源方式、入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对中国职业教育的提出思考。
二 美国社区教育的特点
美国社区学院和综合性大学一样都是美国普及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为美国企业、行业提供企业需要的相应的技术人才。美国社区学院提供两年制的初级高等教育,相当于四年制大学的前两年,只要通过两年的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获得副学士学位。
(一)“学分互换和转学制度”为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
美国社区学院在正规课程以外设置多元化的课程模块,为大众所需要,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将高等教育大门面向全社会。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程度选择适合的课程模块,其办学模式灵活,课程设置多样化,社区学院通过建立与四年制大学之间的“学分互换和转学制度”,切实地为学生提供深造的机会,为非学历教育晋升学历教育提供互通路径。
(二)办学模式灵活,课程设置多样化[1]
美国社区学院从社区聘用大量的兼职教师,积极吸纳社区内的人才参与学院的运营、管理。这些兼职教师都来自社区内的相关产业、行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培养社区所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提供技术保障。社区大学学生完成两年学业后,可转至四年制大学修读第三年、第四年,获得副学士学位后即可进入就业市场。美国社区大学的课程设置最大程度上反映了就业市场的需求,势必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带来帮助。因此其办学模式灵活,课程设置多样化,能够对症下药地培养企业所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财政来源方式多样
大部分的美国社区学院都与当地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类似于中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通过与地方企业签订培训合同来补充学院的教育经费,解决学院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了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他们相辅相成,为地方经济和社区整体的繁荣注入动力。
(四)入学门槛低、学费低
美国社区大学,其入学条件简单,只要是高中毕业就可以,且接受半工半读学生,部分学生两年毕业,可直接参加工作,而部分学生是为了获得副学士学位,想要继续到高学府进行深造。大量数据表明美国大学生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是在美国社区学院学习过的。因为社区学院的学费仅相当于四年制大学的一半,因此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花费很少的学费就可完成同等的学业,因此能够为困难学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对促进美国的教育公平,实现社会的公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我国职业教育与美国社区教育的对比
近年来我国一直受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困扰。一方面,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已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另一方面,高等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技术应用型人才出现短缺和匮乏现象,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因为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是为生产实践服务,服务生产第一线。但是高等专科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遍认可度较低,报考的人数较少,处于高考录取的最底层,而职业院校的学费相对于普通高校又没有优势,一些贫困山区的适龄学子宁可打工、务农也不愿意报考职业院校,因此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及高考人数的不断下降,职业技术学校的生存空间岌岌可危,招生人数逐年减少,这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又会进一步加剧技术应用型人才出现短缺和匮乏现象。
我国现行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美国的社区学院属于同一种类型,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还很短,发展还不完善,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现就通过与美国社区学院进行对比,来展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捷径。
(一)高职类院校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小
相对于美国的社区学院办学模式灵活,课程设置多样化的特点,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采用统一的标准模式:课程设置多以学生就业为目的,以技能为主,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衔接互通不畅。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很难再到普通高校就读,虽然有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函授本科等各种升学渠道,但是获得的本科毕业文凭又与原本的学校学生的毕业文凭不同,有“专转本”字样”,因此直接影响了学生报考高等职业学校的积极性。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鼓励各职业院校采取各种手段、措施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因为各大高校逐年扩招,而高中毕业生又逐年减少,导致职业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少,在此种形式下,发展比较好的职业院校集思广益,积极拓宽招生渠道,采取了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中职—高职对接3+3教学模式(中职3年、高职三年)3+2专转本教学模式(高职3年本科2年),4+0本科教育模式(在高职类院校读四年,取得相应的本科学历),通过提供各种升本的渠道,来提高报考高职类院校的积极性,但是对于全国大部分高职类院校来说,能够实现这种多元化办学模式的学校还很少,普及度不高,即使能够升本、转本,本科院校都是三本院校,进入高层次的本科院校可能性极低。且本科院校对于专转本的学生也有歧视现象。因此即使采取了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继续受教育的机会的贡献还是有限。
(二)校企合作开展范围较小,没有形成规模
相对于美国社区学院与美国的社区企业的高度融合,中国也极力鼓励职业学院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但合作机制中的企业与学校责、权、利不明确,大部分只是形式上的校企合作,并没有真正做到产、学、研结合。而中国高职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走出去,再走进高校来,没有实际的实践经验。因而说真正的搞好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高职类院办学质量的首要手段。但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和经费补偿政策不断完善,中国的校企合作方式越做越好。他们共享设备、互换场地,互相学习、交流,现涌现出一批校企合作优秀高职类院校,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其专科的录取分数线已大大超过本科录取分数线,就业前景远远超过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供不应求。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鉴之路。
(三)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没有本科院校大
中国的职业教育绝大部分都是公办的,靠政府拨款,而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技能教育,需要大规模的实习实训基地、与产业需求相对应的设施设备和大量的耗材。然而实际情况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总体投入不足,导致现在很多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设备设施老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不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导致企业与学校倒挂。
(四)入学门槛高,学费高
相比较于美国的社区教育,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学门槛高,学费高。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必须要经过高考,即必须在高中读满三年并必须满足学业要求才可以参加高考,并且学费和普通大学相比也没有丝毫优势,而且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学生和家长都希望就读普通本科大学,读高等职业教育对于许多学生和家长来说是退而求其次,因为其是高考录取的最底层。而对于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农民子弟等,由于高昂的学费,他们宁可打工、务农,也不要来职业院校学习一技之长。因此也导致了职业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少、越来越差,不能弥补中国的应用型技术人次短缺的现象。这和国家的决策政策有关,和多年来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
四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的几点建议
因此,通过以上对比,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借鉴美国社区教育经验,我认为的中国职业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革、完善。
提供高职类学生多元化的学业晋升渠道,在全国普遍开展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及各种函授、电大等升学渠道,使高等学校的大门尽可能多的向高职类学生敞开,也可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学分互换制度及转学制度,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支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可以约束,并且这种专转本的学生,只要取得了规定的学分,完成了所规定的学业要求,就不应该有所歧视,取得的继续教育的本科毕业证书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的无差别。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励学生报考职业技术学院。
加强高职类院校与校企合作机制,提升高职类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规模。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设备,节省教学成本,老师到企业实践,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知识,更加有利于教学的实施,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企业,进行相关岗位工作,为企业节省人力的培养成本,因此这是互利互赢的举施,因此要大大鼓励、广泛开展校企合作。
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和办学指导,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支持,保证教学设备先进性和教学质量,因此就要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且政府要加强引导、广泛宣传,提高有技能的高职类学生的待遇,并有与之相关的政策支持,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各类学生报考高等职业院校,提高高职类院校在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认可度,解决用工荒、用工难的课题。
采取国家补助、校企合作、地方机构合作办学等方式降低高职类学校的学费,或者在原有的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各种困难补助金等的基础上增加奖学金发放的方式来变相降低学生学费,如企业订单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等,使之与普通高校的学费有较大差距,突出高职类学校的学费优势,这样才能鼓励大部分农民子弟、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在考虑经济的前提下能够顺利入学,并且有机会进一步晋升本科教育,且学历无差别、毕业证书无差别,这样才能促进教育公平,逐渐消除现在社会的不断加剧的社会分层现象,保证人人有学上,人人有书读。
五 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已经逐步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了,国家正在向这方面努力,现在已经初显成效,相信中国的职业教育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李智.国外社区大学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6(09):106-108.
[2]刘灿国,曹勇.试析“城校互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内涵和特点[J].中国成人教育,2009(01):77-78.
[3]顾金玲.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兼析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办学启示[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2(02):19-22.
[4]葛锁网,叶春生,周丕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研究(上)[J].职教通讯,2001(10):12-16.
[5]竺忠民.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赴美考察报告[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2):19-21.
[6]朱浩,董冰雪.美国社区学院的新变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7,15(01):99-1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