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足球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5 16:21: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进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有力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跻身世界大国之列。当前,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在介绍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足球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而构建出一套完整的足球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足球;混合式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顾信文.高校足球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52):155-157.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发展模式已逐步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教育”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新态势,各种对网络教学的研究也层出不穷。然而在网络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网络教学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无法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在此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融合了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的优势,采用线上线下、同步与非同步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效果。足球是高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将足球教学纳入混合式教学视野中,探索高校足球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之举。

一 混合式教学概述

         混合式教学是充分利用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二者优势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如视频、网络文献、音频等来进行学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在线下课堂中与老师交流沟通,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了课堂效率的最大化[1]。在混合式教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呈现出本地化的特点和倾向,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慕课)本校化的产物,使学习呈现出网状交叉、即时互动的特点。SPOC能够有效整合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使二者达到优势互补的最佳状态,为教师提供一种高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能够有效掌控和调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2]。因此说,SPOC为高校教学带来改革动力与机遇的同时,也为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足球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当前网络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也指出,高校领导必须清楚且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所产生的影响,高校应着力建设和使用在线开放课程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融合,提升教师的融合意识、能力及水平[3]。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逐步确立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首次将教育信息化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了各类在线教育的发展,成为教育行业的热门话题。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教育信息化2.0的概念,使教育信息化再度升级。无论是教育信息化还是“互联网+教育”,二者有着相同的内涵,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使教育行业能共享科技发展的先进成果。混合教学模式契合教育信息化及“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

 
(二)足球教学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足球教学常常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巩固练习的教学模式,虽然这一模式也能在足球教学中产生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第一,受学生人数的影响,教师无法顾及每个学生,指导的针对性与个性化不强;第二,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学生对动作技能的领悟和掌握速度也不相同,有些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动作技能,致使其无法适应班级教学的整体进度。第三,传统的足球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和示范为主,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难以有效建构足球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内化路径,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4]。

          基于足球传统教学的弊端,将混合式教学与足球教学相互整合,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不仅能够使学生更直观、生动地学习足球技术动作,还能对技术演示视频进行回放和慢放。对于技术动作中的重难点,可以定格到某一画面,进而对技术动作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使学生更加精准、规范地掌握技术动作。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中及时向教师提出,由教师进行详细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不断提升,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足球相关知识和技术动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爱的比赛及球星的技术来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足球运动的精髓,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三 足球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教学模式是基于教学理论的相对固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与程序,能够从宏观上掌控教学活动及教学各要素间的内部关系和功能。足球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在混合式教学相关理论基础上,融合了传统足球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高校足球教学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将“先教后学”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先学后教”,即教师提前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课堂教学,并在课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与延伸。足球混合式教学模式共包含两大部分[5]。

(一)线上教学活动

          教师在课前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情况认真研究所要教授的内容,将相关教学内容,如教学视频、电子课件、电子文献等整理并上传至本校SPOC平台。提前一周发布导学方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资料、参与网上课程讨论并完成单元测试。在学校独立的SPOC平台上,助教将实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当然,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进行必要的引导与监督。

        1.观看教学视频及资料:学生根据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相关学习内容,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自行观看教学视频和其他学习资料,为下一步参与网上讨论与完成单元测试做准备。

        2.参与网上讨论:教师会在网络平台的“课堂交流区”中设置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并发起讨论。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参与讨论的问题,此时后台将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评分。学生只有参与并回复本课程的讨论才能计算成绩。发帖总数及回复有效数量超过20条(包含20条)则为满分,即20分。教师分5次发布对每一教学内容的讨论题目,如果每次讨论都为满分(20分),则网上讨论环节的成绩为100分。

         3.完成单元测试:当每一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需要设置单元测试,帮助学生复习和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自行建构单元知识体系。每次单元测试共设置10道题目(5道判断题和5道选择题),每题计1分,共10分。足球课程共设有10次单元测试,满分为100分。

(二)线下课堂教学

       进行线下课堂教学,教师应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将一个大班50名左右的同学,随机分为6个小组,每组8人左右,并选出一名组长。学生在线上学习活动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线上自主学习的成果。其他同学与教师对其学习成果进行点评,然后教师综合学生学习情况及网络平台讨论问题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与示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课后助教会将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及典型问题发布到SPOC平台。

        1.翻转课堂展示:学习成果展示环节,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教师随机选择一个小组,通过PPT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每次展示需推举小组内的不同成员。小组间可以进行交叉提问与回答。然后教师根据选中小组的准备情况、课上完成情况及问题回答情况,对其进行打分。未被选中的小组给满分,即10分。本门课程共设置17次翻转课堂展示,满分为170分。

        2.深化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展示环节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将同学们提出的典型问题给予详细的分析与解答,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熟知的或贴近生活的案例拓展和深化教学内容。

      3.发布课堂精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课程内容和疑难问题。线下课堂教学结束后,助教将相关内容发布到学习平台,方便学生们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综上所述,足球混合式教学模式综合了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双重优势,是体育教学适应信息化趋势的必然要求。探索足球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体育专业人才。

\

 
参考文献

[1]唐西光.信息化条件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35):66-67.
[2]张宏志.课堂和线上混合式教学有效结合途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42):135-136.
[3]苑秀芹.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6,6(35):31-32.
[4]罗秀秀,陆群凤,邹佳峻,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浅淡[J].教育现代化,2017,4(24):48-49.
[5]张鹤方,赵金宝,管恩京.“数字音频技术”混合式教学中任务单的设定[J].教育现代化,2016,6(33):117-1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1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