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界定了学业困难群体概念,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从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和构建和谐校园三个方面论述了帮扶学业困难学生的必然性。最后从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构建班级-学院-学校三级帮扶体系等方面阐述了高校帮扶学业困难学生的措施。
关键词:三全育人;学业困难;帮扶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慕亚芹,等.“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学业困难群体帮扶措施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1):172-174.
Research on Helping the Underachiev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Under the Idea of All-round Education
MU Ya-qin,ZHAN Fang-yuan
(Jiangsu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Students’Affairs,Jiangsu Zhenjiang)
Abstract:The thesis defines the concept of underachiever group,and explains the necessity of helping these underachieve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promoting the growth of students and building harmonious campus.To help these students,the thesis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such as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ability of self-control,strengthening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nstructing the three-level supporting system of class-school-university.
Key words:All-round Education;Underachiever group;Assistance measures
一学业困难群体
2018年川北医学院83名学生未能按期毕业。同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有40名学生留级,22名学生退学。[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每年都有学生因在学业上未达到学校规定而被留级或者退学,且数量不在少数,他们一般被称为学业困难学生(也有的称为学困生)。
什么是学业困难学生?赵崇峰认为所谓高校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并达不到学校教学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大学生。[2]薛松等认为学习困难学生是指由于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引起其学习成绩下滑,未能按照教学大纲完成规定学业,最终影响学业和毕业,甚至影响其正常发展的大学生,但这类学生的感官和智力水平正常。[3]康乐等认为“学业困难学生群体”是指智力水平正常,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的影响,出现学习困难,最终导致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差,在学期期末考核时,出现一门甚至一门以上课程不及格或整体学分绩远远低于平均水平,有的甚至达到留级条件的一类学生群体。[4]本文认为学业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其在规定时间内成绩没有达到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影响学业发展,甚至影响毕业的一类大学生群体。调查发现导致学业困难原因有缺乏专业兴趣、失去学习热情、自控力差、学习与工作本末倒置、有心理问题、家庭存在一些问题及对学校相关政策不了解等。面对规模不断扩大的学业困难群体,高校都在探索系统化的帮扶策略,研究人员也从不同的方面思考具体的帮扶措施。
二“三全育人”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规定,希望能够“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三全育人的核心理念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5]所谓全员育人,是指高校教职工在本职岗位做好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于人工作;所谓全程育人,是指要求高校的育人计划不仅仅包含学生在校期间,甚至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在更长时间内帮助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成才成长;所谓全面育人,就是要通过创新机制和平台、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辅相成,集体培养和个体锻炼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全育人”的特点是全员参与,形成共识。二是全程设计,综合全面;三是多维实施,立体推进。[6]《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这五个使命中培养人才是高校最重要的使命,这说明高校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学业困难学生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象。他们学业困难的原因多样化,传统的单一帮扶措施已经不能解决现在学业困难学生问题,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转换工作模式和理念做到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因人制宜的找到帮扶学业困难学生的策略,让他们重新燃起学习的火苗,成长为合格的大学生。
三 帮扶学业困难群体必然性分析
(一)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的讲话强调,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他还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阵地在课堂,但是随着高考录取率的提高,部分高校资源特别是师资呈现短缺状态,很多老师忙于文章和项目,忽视传道、授业、解惑。高校评优评奖以及晋升职称都与科研挂钩与教学相关度极小。按照“三全育人”理念高校须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重视,提升老师的授课水平。调查中有学生反映部分老师存在上课读课件,下课走人,课内没有互动,课下没有答疑,师生之间几乎零沟通。学生听不懂,只能自己解决,积压的多了,最后只能放弃学习了,直至发展成为学业困难学生。如果高校能够在各项荣誉评比以及职称晋升中提升教学方面权重,做到让老师能够安心传道授业解惑,将减少学业困难群体的规模。
(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父母送孩子上大学都是为了其能够顺利毕业,参加工作而不是为了被留级或者退学的。由于高中和大学学习模式完全不同,加之长久以来的“上了大学就轻松”观念影响,使得很多大学生在没有适应大学生活的情况下就挂科,还有的是由于来自教育资源贫乏的地区,学习基础薄弱跟不上老师进度,成为一名学业困难学生。由于这种情况而挂科,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存在一定的不足。高校没有思考如何培养学生,也没有指引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如果高校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比如入学教育时就从学习方法、教师授课特点等方面一一介绍给同学,介绍相应的资源让其利用,就可以从源头减少学业困难群体规模。
(三)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调查发现高校心理咨询量每年都在上升,一方面表明学生重视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原因大学生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在众多压力的因素中,学业压力是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8]对于学业困难同学来说学业产生的压力更大,因为有的同学在中学时期还是非常优秀的。学业失败除了带来焦虑、抑郁情绪外,有的还伴随着人际交往紧张,甚至怀疑自我、贬低自我等,有的甚至产生自杀念头。这不仅对学生家庭产生影响,还严重影响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四 帮扶学业困难学生措施
(一)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调查发现很多学业困难学生是由于自控力差,经常逃课而让自己成为一名学业困难大学生。一名同学说“期末考试还没有结束,就知道,我完蛋了,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怎么上课,老师也不管我们,上不上课无所谓。”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任课老师没有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关注同学的出勤情况,将旷课多的同学能够提前进行干预。另一方面是我们在育人过程中没有做到提前干预。大学的时间管理模式与中学完全不同,需要学生拥有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时间规划能力。这要求我们的育人工作需要多进行事前干预,提升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的适应能力。
(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中发现,很多学业困难的学生同时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特别是适应方面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严重。心理问题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业和生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加强和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说,入学后最难适应的是学习,学习适应不良会造成学生生活、心理、学业等方面的问题。
(三)形成班级-学院-学校三级帮扶体系
学校层面需要高度重视对学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江苏大学特别重视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并将其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形成完善的帮扶体系。学校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他们进行青春励志素质拓展,挖掘其潜力,看到自己的种种可能。有的同学培训完后说“一个人做什么事情往往能力不是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有强烈的成功的愿望,有没有锲而不舍的意志,有没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学校开展工作之后,学院需要做一些后期跟进工作,如学院对一些学生进行相应的免费补课,还有的对学生进行一些帮学带的工作,如让学习好的同学带领帮助一些暂时学习差的同学。学院有了活动班级也需要开展相应的学活,班级利用团日活动开展一些活动,让大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http://www.sohu.com/a/260103699_100264234
[2]赵崇峰.高校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119-121.
[3]薛松,胡化坤,杨全刚等.高校学习困难生成因分析及帮扶策略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z1):436-438.
[4]康乐,孙巍.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群体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高教学刊,2015(7):99-100.
[5]王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76-78.
[6]孙晓敏.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二级学院助困体系构建[J].改革与开放,2015(6):96-97.
[7]刘金铁,冷霜,汤爽.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帮辅工作研究与实践[J].学理论,2017(7):193-1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