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教师家庭作业设计问题与对策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4 13:58: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作业内容、类型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家庭作业设计环节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本文从小学教师家庭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现状、问题及成因以及小学教师家庭作业设计的建议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出小学教师家庭作业设计存在内容枯燥、类型单一、忽视学生主体性等问题,并针对作业设计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师;作业设计;问题;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李怡萱等.小学教师家庭作业设计问题与对策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46):289-291.

        家庭作业能够巩固课堂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显然,传统的以巩固知识为主的作业形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教育部刚刚颁布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中明确指出:“教师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因此,教师的家庭作业设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以小学教师、家庭作业设计组合检索,命中文献248篇,
重点分析了其中的25篇,以了解目前小学教师对家庭作业设计的认识,分析其贡献与不足,并针对已有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小学教师设计家庭作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小学教师家庭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

       作业设计价值取向主要指教师对作业地位与功能的认识,包括作业能否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巩固知识和技能、培养习惯、发展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1]目前小学教师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更倾向于巩固知识、应付考试。李晓红(2016)指出:小学教师家庭作业设计倾向于“知识的系统建构、巩固与提升”。[2]范翠翠(2016)通过调查发现:“36.1%的教师侧重于知识的掌握,5.6%的教师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58.3%的教师侧重于应付各种考试”。[3]王月芬(2018)指出:“绝大多数教师赞同作业“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的功能,其次比较认同作业对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的功能,最不赞同作业能够保持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以上研究表明,小学教师窄化了家庭作业的功能,忽视了家庭作业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能力等作用。教师家庭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作业的数量、内容、形式等。笔者认为,教师家庭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应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二小学教师家庭作业设计的现状

(一)作业内容设计现状


        1.教师以书本和教辅内容为主,重视课堂知识的巩固。何芳(2012)通过访谈调查了解到:“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侧重抄写、背诵等作业。小学数学教师则倾向于布置各种练习题”。[5]王静娴(2012)发现:“教师经常布置的是教材和相关练习资料上的内容,很少有扩展型作业内容”。[6]周磊峰(2016)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提到:“语文作业内容主要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周末会布置小练笔作业,寒暑假会安排课外阅读的作业”。[7]该研究关注到寒暑假长期作业的形式值得我们借鉴,长期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力和责任感,但是长期作业也应该在平时作业中多体现。以上研究反映出教师家庭作业内容设计倾向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这固然是必要的,但是一味地以书本和教辅内容为主,会降低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也会限制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教师设计家庭作业以考试内容为出发点。曹越(2012)调查了21位小学教师发现,老师们都倾向于在设计家庭作业时涉及需要考试的知识点。[8]彭晓霞(2013)指出:“教师设计家庭作业习惯于以考试内容为出发点,甚至直接从各类考试中收集与考试相关的试题”。[9]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应该适当考虑考试趋势,但不能完全以考试内容为依据,这与新课改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

 
(二)作业类型设计现状

        栾小芳(2007)总结了黄小莲、胡森、王娟美等人的家庭作业分类观点,提出当前我国小学生家庭作业可以分为书面类作业、口头类作业、实践类作业和其他类作业,并通过调查发现:“书面类作业平均占家庭作业总量的65.51%,口头类作业占21.53%,实践类作业和其他类作业分别占11.4%和1.56”。[10]

         安延佩(2013)对三至五年级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三年级口头作业或动手操作性作业或二者兼有的作业占78.5%,书面形式作业占21.5%,而四五年级则以书面作业为主”。[11]秦悦、俞爱宗(2016)也指出:“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书面作业所占的比重大量增加”。[12]任宝贵(2015)调查了五个省份,发现:“目前我国小学家庭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口头类、欣赏类、实践类等作业非常少”。[13]以上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小学家庭作业主要以书面类作业为主,但不同年级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相对来说,一至三年级的教师比较重视口头类作业、实践类作业,而四至六年级的教师更倾向于书面类作业。

(三)作业完成方式设计现状

       王静娴(2012)指出:“学生做作业大多采取独立完成的方式,很少有同学之间合作、实践的方式”。[6]生生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新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在周末和寒暑假适当布置生生合作完成的作业。时下,有很多家长抱怨教师布置了太多的任务,如给孩子听写词语、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手抄报等。宋丽华(2018)指出:“家长需要完成的作业有批改作业、帮孩子默写、检查背诵、手工、手抄报、调查等”。[14]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家长的实际情况,例如,如果给一年级的学生布置做手抄报的作业,由于学生识字量有限,家长不得不帮助甚至替代孩子完成,其结果很可能是家长很疲惫,学生未必有收获。

三 小学教师家庭作业设计的问题及成因

(一)小学教师家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家庭作业量过多。栾小芳(2007)、朱晓燕(2017)对三、四年级学生作业量和完成作业时间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均在一小时以上,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越多。[10][15]陈雪飞、汪亮、何芳等人也都提到,小学生作业过多,各科作业分配不均,作业量普遍高于国家标准。虽然2007年、2013年均颁布了减负的相关政策,2018年末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30条),其中再一次强调:“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可大部分学校仍然存在作业量过大、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现象。

         2.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朱红梅(2013)调查了解到:“有7.29%的教师多次让学生自己设计课外作业,有64.58%的教师从来没有让学生自己设计过课外作业”。[16]乔虹(2015)指出:“教师习惯独自包揽设计作业的这项工作,很少让学生参与其中”。[17]教师忽视了学生参与设计家庭作业的权力,使学生处于较于被动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参与家庭作业的主动性。

         3.家庭作业缺少分层设计。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提到家庭作业缺少分层设计,可见,作业缺少分层设计是小学教师家庭作业设计问题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教师习惯于布置统一的作业,既不利于激发学优生的学习潜能,也无法满足学困生的学习需要,久而久之会出现抄袭、应付作业的现象,甚至学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自暴自弃。

         4.家庭作业设计缺少多样性。杨夕萍(2010)指出:“作业设计缺少学科之间的融合,形式单一,缺少创新性”。[18]罗芳婷(2013)指出:“小学数学作业以机械演算、简单地操练书本为主”。[19]纪秋萍(2014)经调查了解到:“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来源单一,93%的作业内容来自课后习题,作业完成方式单一”。[20]以上研究表明小学作业内容基本以书课后练习题为主,书面类作业占主要地位,缺少口头类、实践类、探究类等作业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合作意识、实践能力等。

(二)小学教师家庭作业设计的问题成因分析

        小学教师家庭作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效果和学习兴趣。目前,教师家庭作业的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就此,笔者总结了以下原因:

        1.学校对家庭作业监管的缺失。李学书(2014)认为:“学校缺少基于课程标准制定的家庭作业保障措施,对成绩的高压态势致使教学与作业关系异化”。[21]任宝贵(2015)指出:“我国绝大多数小学没有明确的家庭作业政策,缺少各门学科作业的内容、类型的相关要求”。[22]虽然也有一些学校对作业量提出了要求,但是教师的家庭作业设计质量不仅仅体现在作业量上,还体现在作业的内容、类型等方面。由于学校缺少相应的作业政策,因此一部分教师出现随意布置作业现象。此外,有些学校过于注重成绩,以致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倾向于融入过多的考试内容。

         2.教师自身的作业观。陆露(2012)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家庭作业应该由教师设计,而且作业内容应该以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为主”。[23]还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家长的指导与管理,有人调侃,家庭作业就是“家长作业”。金佩庆(2017)指出:

         “教师要求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帮助孩子背诵诗文,制作手抄报、小制作,低年级的家长还要听孩子讲故事,在微信群里时时播报作业进度”。[24]虽然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但大部分教师受传统作业思想影响深远,已形成思维定势,很多教师自身的作业观仍然没有转变。

         3.教师任务过重。罗芳婷(2013)认为:“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普遍超量,教师在备课、教学、学生管理上耗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因此没有过多精力设计家庭作业”。[21]徐慎宜(2016)指出:“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每天有大量的任务,甚至还要兼任品德、社会等老师”。[25]其实,大部分教师也了解新课改的要求,也深知多样化的作业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是每天有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各种教案、活动,很多教师表示力不从心。

         除此之外,教师自身的能力也影响作业设计质量,教师能否高效率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从而多用些时间设计家庭作业;教师是否有能力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亲自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教师的这些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

 
四 小学教师家庭作业设计的建议

      1.设计趣味性作业。教师设计家庭作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完成作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北京》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学生做小导游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行收集资料、组织语言,这种作业方式不仅可以补充课文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设计多元化作业。这里的多元化包括:设计主体多元、作业内容多元、作业类型多元、作业完成方式多元。(1)设计主体多元。学生是完成家庭作业的主体,教师布置家庭作业也是为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参与家庭作业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完成家庭作业的主体,不能总依赖父母、老师,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其对系统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2)作业内容多元。新课标指出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同样可以迁移到家庭作业,教师设计家庭作业不能仅局限于书本内容,要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丰富作业内容。(3)作业类型多元。新课改中强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一代新人。因此,教师要重视口头类、实践类、探究类作业形式,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作业完成方式多元。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适当考虑需要合作完成的作业,生生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但是在分组时教师需要注意每个小组的成员结构要均衡,另外,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一定是需要合作才可以解决的,以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发生。教师也可以适当布置师生合作、亲子合作完成的作业,以增进师生情感和亲子关系。

         3.设计分层性作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换言之,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孩子,考虑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浙江省仙居县城关一小提出了“超市型作业”模式,即教师提供多项听、说、读、写与动手操作的作业,让学生择其一二完成。[26]此种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利于学生兴趣以及个性的发展。但教师在布置分层作业前,要和学生说明选择作业的要求,避免出现学生不考虑实际情况,随意选择的现象。此外,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工作,和学生说明分层作业设计的意图,以免一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只有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分层作业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月芬.作业设计能力——未被重视的质量提升途径[J].人民教育,2018,(7):59.
[2]李晓红.小学作业设计的伦理失衡与纠偏[J].中国教育学刊,2016,(6):71.
[3]范翠翠.沧州市献县四合中心校小学生家庭作业质量问题及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6:13.
[4]乔虹.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案例调查与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5,(11):44.
[5]何芳.小学教师家庭作业布置观念的调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12.
[6]王静娴.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2,(9):22.
[7]周磊峰.论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价值取向[D].苏州:苏州大学,2016:20.
[8]曹越.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39.
[9]彭晓霞.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及实施[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5.
[10] 栾小芳.小学生家庭作业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24-39.
[11] 安延佩.邯郸市小学生家庭作业的调查研究[J].学理论,2013,(17):264.
[12] 秦悦.俞爱宗.小学英语课后作业设计研究探折[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30):31.
[13] 任宝贵.我国五省中小学家庭作业现状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15,(12):54.
[14] 宋立华.家长与家庭作业:来自教育学的审思与改进[J].当代教育科学,2018,(10):76.
[15] 朱晓燕.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现状研究[J].华夏教师,2017,(10):31.
[16] 朱红梅.甘谷县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172.
[17]杨夕萍 .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再思考 [J]. 江苏教育研究,2010(12B):59.
[18]罗芳婷 . 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原因和对策研究 [J].教育教学论坛 ,2013,(46):116.
[19] 纪秋萍.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19-20.
[20] 李学书.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设计作业:从命题走向指导框架[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26.
[21] 任宝贵.中小学家庭作业问题原因探析[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5,(36):155.
[22] 陆露.小学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35.
[23] 金佩庆.叫停“家长作业”不仅是给家长“松绑”[N].中国教育报,2017,9(20):002.
[24] 徐慎宜.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30.
[25] 张志伟.吴雅萍.蒋焕童.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小学作业新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2(5):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0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