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探索书院制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4 12:42: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书院制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工作、教学和保障等角度探索书院制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体系。

关键词:书院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张可.探索书院制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J].教育现代化,2019,6(48):251-252,266.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探索书院制、住宿学院制等有利于师生开展交流研讨的学习生活平台”,书院制管理模式的探索实践已经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点受到高度认可与关注。

一 书院制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书院制管理模式在我国高校中推行的时间比较短,实施的范围不够广,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实践经验尚在积累,存在各种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

(一)在书院管理的制度建设上不够健全

      书院制管理模式在制度建设上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效果。我国高校在书院管理制度建设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书院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比较滞后。目前我国政府尚未出台有关书院制的规章制度,导致高校书院制管理缺乏有效的政策指导。有些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完全照搬国外模式,没有结合本国国情和本校实际情况,致使规章制度的内容缺乏合理性和针对性。还有些高校没有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使得书院的管理工作缺乏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第二,书院的功能定位不清晰。书院制管理模式在运行中常常会遇到学校、学院、书院三者定位不准确,责权利不明确的状况。书院的管理层级设置过于简单,组织机构的结构不够健全,组织机构的职能划分不明确,导致书院缺乏充分的自主权,不能有效开展各种工作,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果。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配置上有待完善

        书院制模式在我国的实施时间尚短,大部分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书院属于新型管理机构,学校划拨的经费相对较少,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则更少。其次,书院的师资比较匮乏,大多数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辅导员来承担,辅导员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心理辅导技能等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发展的成熟。最后,由于我国高校的书院是在学生宿舍的基础上建立或改进的,传统宿舍的功能不能完全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很多硬件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上过于单一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上来看,大多数书院侧重于学业辅导和就业择业指导,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对于人格发展、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内容的指导相对较少,忽视了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违背了“全人教育”的理念。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上来看,书院的工作手段相对传统,单一,缺乏创新,对于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新媒体等资源没有进行充分合理利用。

\

 
二 书院制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的探索

(一)打造完整分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分层管理有助于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高校应打造“学校—书院—宿舍”的分层工作体系,明确各层工作的权力责任,协作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层面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被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标准化的工作机制。学校应成立心理健康领导小组,由校级领导担任负责人,从上至下设计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统一协调各部门分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作为主要职能部门,全面规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目标,组织协调全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同时对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在书院层面上,作为与学院平行的独立行政主体,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由书院党委书记或副书记直接领导。书院要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辅导员和专业导师作为辅助人员,协同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

      在宿舍层面上,宿舍长是书院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枢纽,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作用。书院要对宿舍长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培训,指导宿舍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识别同学的心理状态,发现心理问题及时疏导或上报。

(二)建立全员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

        第一,树立以“全人教育”为理念,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为主导的书院心理健康教育宗旨。

        全人可以理解为具有整合人格,得到全面发展的人[1]。“所谓全人教育指的是培养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为目标[2]。

        结合全人教育的理念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来看,二者具有一致性,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看做实现“全人教育”的重要途径。

        书院制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构建校园文化教育平台,弥补学科专业教育的不足,培养多样化人才,实现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3]。

         第二,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通识课程,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过于强调专业教育,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识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致使学生知识面过窄,缺乏人文情怀,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书院教育的主要载体,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影响了书院“全人教育”的育人理念能否落到实处。

         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通识课程在教育形式上可以采用讲座、沙龙、论坛等。在课程内容上要灵活多样,既要针对学业、人际、恋爱、沟通、就业等不同主题,也要结合多种因素设计内容,比如,不同书院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和培养目标,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精神气质以及发展需求,实现真正全员覆盖的通识教育。在课程考核上,书院要建立全面的考察体系,通过考试、作业、实践等手段将传统考核与过程性考核、实践性考核以及能力考核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运用。

          第三,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我国高校书院大都具有合理的生活空间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各种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依托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文化活动,包括学术讲坛、学术沙龙、书友会、佳片分享、知识竞赛等,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节、探索心灵成长;第二种是文体活动,包括音乐会、趣味运动会、心理剧等,通过展示文体特长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肢体运动达到释放情绪、缓解压力、身心自愈;第三类是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户外拓展、志愿服务等,通过实践锻炼大学生的处事能力,增强沟通协调、合作竞争、突破创新的意识,培养公共精神和公共意识。

        第四,建立即时高效的网络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新媒体的传播具有交互性强、信息量大、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迎合了青年人的文化特征和心理需求,使得它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和关注,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新平台。

         书院可以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分享心理知识、宣传心理活动、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评、心理危机干预等不同功能的模块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在运营过程中既要坚持科学性和专业性,也要满足大学生的兴趣需求,还要保障信息更新速度。

        书院还可以研发心理健康教育手机客户端,加强学生与老师、书院之间的联系。首先,心理健康教教育手机客户端上的内容可以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信息同步,便于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相关活动的开展。其次,书院心理健康教育手机客户端要及时推送书院的相关消息,使学生掌握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手信息。最后,书院心理健康教育客户端可以为学生建立长期系统的心理健康电子档案,每学期通过调查问卷、心理测评等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摸底、追踪、排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动态的心理健康检查体系。书院制以学生宿舍为平台,通过建立师生互动、朋辈互助,学科交融、包容温馨的氛围,促进学生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这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书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动大学生自动自发地参与书院文化建设,加强书院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积极引导,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

 
(三)规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

      第一,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第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设施和经费支持。第三,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 以北京大学元培计划为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教社政厅[2002]3号.
[3]何飞.现代大学与书院制的内涵与发展目标[J],肇庆学院学报,2013,34(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0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