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朋辈心理辅导作为高校专业心理咨询的有益补充,在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在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在大学新生中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谈起,分析了朋辈心理辅导在实践中的特性,进而探析在高校针对大学新生进行朋辈心理辅导的有效途径,以帮助大学新生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更顺利地解决初入大学校园时所面临的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学业困难等问题,增强心理健康。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大学新生;心理健康
本文引用格式:张慧杰.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49):108-110.
Practice of Peer Counseling among University Freshmen
ZHANG Hui-jie
(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Ningxia,China)
Abstract:A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peer counsel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especially among freshmen who just entering universities.Starting from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ies of peer counseling,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eatures of peer counseling in practice,then explores the effective ways of peer counseling for university freshmen.In this way,peer counseling helps freshmen to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adjustment ability.What’s more,it will help freshmen to cope with problems such as environmental adaption,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academic difficulties and so on,thus improve freshmen’s psychological health.
Key words:peer counseling;freshmen;psychological health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我国社会主义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利益和成长成才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从2018年开始,大批“00后”开始涌入大学校门,他们出生和成长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达并高速发展的时代,其身心健康发展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关注“00后”大学生,尤其是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现如今的高校辅导员和心理咨询教师多为“80后”,小部分为“90后”,与“00后”在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代沟,因此在出现心理困惑后,大学生更倾向于向自己的同龄人,如:初、高中好友或大学室友、同学、学长学姐等倾诉。这表明在大学新生中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更容易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
一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当今,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都出生在1990年代末期,从2018年开始,第一批“00后”开始大规模地步入大学校园,成为大学新生中的主力军。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在“4+2+1”的家庭模式(即4位老人,2位家长,1个孩子)中成长起来的,自我意识较强;据我国民政局数据统计,中国的离婚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部分大学新生成长在离异家庭或离异后重组家庭;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当代大学新生接受新信息、新思想的方式也由家校教育为主转向网络信息传递为主。受家庭、社会、个体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也日渐突出,他们在入学适应性、人际交往、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学业择业等方面表现出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不安、孤独、抑郁、焦躁、甚至自杀倾向。这些问题,都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大学新生中加强心理辅导,尤其是朋辈心理辅导显得迫在眉睫。
朋辈心理辅导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可以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较少,无法满足大规模的心理咨询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年龄相仿的个体对其周围的朋友或同学进行情感上的安慰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渐渐变得被大众所接受。在教育领域,朋辈心理辅导可以被理解为:“由受过一定心理学知识培训和专业训练并在督导员督导下的学生,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互动交流,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心理问题探讨、矛盾化解、危机干预、情感沟通等工作,帮助同学解决日常遇到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困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推动学生群体的互动、关怀和支持,实现学生‘自助互助’的成长模式”①。
二 大学新生中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
1.节约成本,操作简便
任何一所高校,如果要创建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用于购买心理咨询及心理救助的专门设施,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对心理咨询室进行相适应的装修;不仅如此,心理咨询室离不开心理咨询师,这就要求高校聘请专门的心理教师,还要不定期地输送心理教师接受国内外的心理咨询学习和培训,掌握最前沿的心理咨询知识。
对大学新生来说,朋辈心理辅导的实施者是经过一定心理知识学习和培训的同年级同学或高年级学长学姐,不仅弥补了高校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不足的现状,还大大降低了专业心理咨询的高额成本,是专业心理辅导的有益补充。而且朋辈心理辅导由于并非完全专业,对该行为层次和深度的要求没那么高,因此还具有操作简便性的特点。
2.时效性强,覆盖面广
大一新生出现心理问题后,辅导员或者心理咨询老师在介入时,往往需要花费部分时间从班委、室友、家长和其他老师处了解受助同学的个人信息、人际关系、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等;在初次面对受助个体本人时,还要想办法打破受助个体心里的抵触和戒备,这个过程也需要耗费部分时间。
在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一般由接受过心理知识学习和培训、有能力提供一定精神支持和慰藉的班级心理委员、学校心理社团、高年级学长学姐或者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担任。当某个新生出现心理困惑和危机时,这些同班同学、室友、学长学姐往往更容易察觉异样或得到消息,可以快速、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节省了了解受助个体个人背景的时间;另一方面,发现问题后,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随时随地对同伴进行心理辅导,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地位平等,信任度高
朋辈辅导的概念决定了它天生具有平等性和友情性。很多大学新生在出现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问题之后,担心家长的不理解或者批评指责,又与大学里新认识的老师不熟悉,往往不愿意向家长和老师倾诉。相反,他们更信任、更愿意向与自己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地位平等的同学、朋友倾诉,因为同学和朋友更容易从情感上理解和支持他们,更容易搭建起彼此间信任的桥梁。这样一来,在朋辈心理辅导过程中,受助者没有或者有较轻的心理压力,能更坦诚地说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朋辈心理辅导员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年龄相当的同辈人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链接和共鸣,体现着朋辈心理辅导地位平等、信任度高的特征。
4.积极主动,助人自助
朋辈心理辅导员本人对心理学感兴趣,乐于助人,对他们而言,对同伴进行朋辈心理辅导是一件自己喜欢做、愿意做的事情,而不是老师或者学校下派的任务。他们胸怀热情,遇事积极性和主动性强,渴望帮助同学排忧解难,在发现问题后能够迅速且积极主动地对受助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大学新生在入学后如果能担任朋辈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树立自身积极向上的形象,为周围同学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既帮助身边的同学排解了心理的困惑,还能借鉴他人的经历,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达到助人自助的良好效果。
三 高校在大学新生中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有效途径
1.建立并完善朋辈心理辅导网络
朋辈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起步晚、发展慢、发展不成熟且存在自身的专业局限性,因此在高校施行朋辈心理辅导,首先要建立并完善朋辈心理辅导机制。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可以先安排高年级学长学姐担任心理辅导员,一两个月后培养宿舍心理安全员、班级心理委员。在此过程中,学院心理协会和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新生心理普测,四层心理辅导网络相互交叉,层层递进,既能较为迅速地得到学生的最新心理状况,又能实现非专业心理辅导到专业心理辅导的交接。与此同时,高校应重视新生入学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当中,教育和引导大学新生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鼓励大学新生寻求心理帮助。最后,利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等专门的心理测试系统,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排查。对有潜在心理危机的同学进行逐级谈话,即:非常严重的情况交由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专业老师进行危机干预;较为严重的由学院辅导员老师进行谈心谈话;程度较轻可能是近期情绪波动的同学,则由班级心理委员等班委进行密切关注,做好后续工作。
2.在新生团体中充分利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
大一新生在初入校园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不熟悉的人群,会感到短暂的不安和孤独。一方面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另一方面他们的家庭背景、交友方式、饮食习惯、甚至衣着外貌都有可能引发内心的不安、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在初入一个新集体时,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很快让大家认识彼此、融入集体。但如果是较为年长的辅导员老师或者心理老师在团体辅导过程中给予指导,部分学生出于不好意思或者是抵触心理而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安排高年级学长学姐带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朋辈间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新生减轻不良情绪和心理负担。在轻松愉悦的团体辅导氛围中,个体容易放松身心,放下戒备,通过自我介绍、握手、拥抱等方式认识彼此,缓解面对新环境的焦虑;通过团体游戏(如:踩报纸、集体逃生等),能增强对新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感受到团队精神的伟大和集体的包容温暖。
3.优化新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若想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必须重视新生中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大学新生刚入校,相互之间了解并不多,而一两个月以后,那些群众基础好、为人热情、认真负责的同学便涌现出来,他们无疑是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合适人选。其次,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要甄选适合朋辈心理辅导的方式方法和技能技巧,同时加强新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聆听、尊重和保密的意识,真正达到培养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效果。最后,朋辈心理辅导员一旦选出,在使用过程中还要穿插着适当的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同学要进行撤换。
4.充分发挥学生“第二课堂”,强化朋辈心理辅导随着对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必修课范畴,由心理健康中心的专业老师进行授课。
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学生能从书本上学到心理健康的知识,从真实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除此之外,提高学生心理调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还应重视广阔的“第二课堂”,即在课堂之外,通过校内外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鼓励朋辈之间的积极互动,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为朋辈心理辅导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在学业没有那么繁重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各样第二课堂的活动,能够最快速地熟悉和了解新同学、新老师,融入新的集体大家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学新生适应性、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出现。
四 结语
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具有经济简便、时效性强、平等互助、自助助人等特性,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应当通过建立完善心理辅导体系、加强朋辈间的团体辅导、优化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培养和使用,以及利用“第二课堂”等方面,将大学新生中朋辈心理辅导的积极作用最大化,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度过新入学时面临的家庭困惑、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学业困难等问题。
注释:
①张靖.浅议朋辈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2(6).
参考文献
[1]叶枝娟,张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53):216-217.
[2]陈晓怡.大学生爱情心理状况分析与调适[J].教育现代化,2018,5(53):331-332.
[3]郑祖强.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J].理论观察,2018(11):129-131.
[4]李宛青.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优势及队伍构建探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02):81-83.
[5]张靖.浅议朋辈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3(06):22-24.
[6]王淑莲.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心理辅导[J].宁夏教育,2006(06):12-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