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留守经历对中职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个案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3 17:00: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留守经历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家庭功能缺失、亲子关系疏离、不利的监护情况和外部环境,使得许多留守孩子陷入学业困难、行为失范或内心焦虑与冲突的成长困境。如果后期没有恰当的心理干预或咨询帮助,易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本文以一名具有留守经历的中职生为个案对象,运用催眠技术和空椅子技术对其心理冲突进行辅导,效果显著。

关键词:留守经历;中职生;心理健康;个案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田卫卫.留守经历对中职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个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7):265-266.

       留守经历中职生是指16岁以前,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家长长期缺位(打工、经商或学习)而由一方父母、祖父母或其他人抚养的中职生。幼年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经历,对其心理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研究显示,留守经历对孩子的学业、行为、心理等方面会产生不可抑制的影响,如温义媛,曾建国的研究指出,有留守经历的学生的心理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留守经历的学生。本案例中的小洁,正是一名典型的具有留守经历的中职生,其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极具典型性[1]。

一 个案基本情况

(一)一般资料


      小洁(化名),女,17岁,某中职学校二年级学生,家中长女,还有一个弟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由祖父母抚养,留守经历自两岁开始。最近2个多月,失眠、怕黑、上课精力不集中,焦虑情绪严重,主动来访。

(二)主诉问题
 
       两岁起,父母便双双外出打工,由祖父母抚养照顾。祖父母一生勤劳俭朴,经常留小洁一个人在家;祖父母教育小洁要勤俭节约,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用开灯,看电视的时候就更不需要开灯了;他们对小洁疼爱有加,但经常采用威胁的方式来教育她,比如“你再不好好写作业,祖父母就不要你了”……;周边邻居没有与小洁同龄的伙伴,童年缺少玩伴。去年,父母将其接到身边,现在的小洁和父母、弟弟(一直在父母身边长大)一起生活,相处较为融洽。还有两个月要参加考证,压力较大。最近,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晚上入睡困难、易惊醒,关灯后总是感觉黑暗中有黑影[2]。

二 原因分析

(一)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评估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三方面对小洁的状态进行梳理:心理方面:感觉黑暗中有影子,害怕;担心考证不能通过,焦虑。生理方面:晚上入睡困难、易惊醒。社会功能方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

\

 
(二)原因分析

       1.幼年时亲情缺位,内心安全感不足.具有留守经历的中职生,幼年时与父母天各一方,这种“畸形”的亲子关系,必然会导致其心理上产生严重的无助感和孤独感。得到的情感关注偏少,遇事缺少依靠,长此以往,会造成其内心安全感不足。

       2.教养方式不当,埋下心理阴影。抚养人在教养孩子过程中,经常会使用恐吓、威胁等严重不当的教养方式,对于本就安全感不足的留守孩子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加深其不安全感,甚至产生恐怖感,留下心理阴影。

       3.现实压力过大,幼年阴影再现。具有留守经历的中职生,当在现实生活学习中遇到压力过大时,幼年时的阴影可能重现。小洁面临的考证压力刚好成为诱因,压力突然增强,导致其免疫力出现问题。

        小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怕黑”引起的,而“怕黑”则可能是由于其留守经历、受到的教养方式和目前学习压力共同导致的,正是其内心安全感不足的外在投射[3]。

三 咨询过程及效果评估

(一)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确定为帮助小洁改善怕黑心理,从而改善睡眠状况,缓解学习焦虑;长期目标为帮助其充分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完善人格。

(二)咨询过程及效果评估

        1.倾听共情,处理情绪,建立关系。创造一种关怀、温暖、真诚的气氛,给予小洁理解、接纳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鼓励她说出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倾听、共情等摄入性会谈技术,引导小洁把恐惧、担忧等负性情绪表达出来。小洁刚进咨询室时是忧愁的,中间讲到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时便哽咽流泪,尤其是说到自己一个人在院子里等祖父母回家的场景时更是委屈的像个幼儿。

       2.催眠疗法,澄清问题,共定咨询目标。小洁怕黑的根本原因应该根植于幼年时期,希望借助催眠疗法,尝试帮她正视心中的害怕。催眠疗法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来访者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催眠状态下,来访者能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经历和体验,畅述内心的秘密和隐私,咨询师可以借此对来访者运用想象、年龄倒退、临摹等方法进行咨询。实践证明,在催眠状态下,暗示语所产生的效应要比清醒时大得多,可以把焦虑、紧张等负性意念和痛苦的经历彻底清除掉,用积极的“正性意念”(如自信、勇气等)来调整心理生理活动[4]。

         3.空椅子技术,处理问题。“空椅子技术”,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全面觉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分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帮助他们朝着统整、坦诚以及更富生命力的存在迈进。这种技术常常运用两张椅子,要求来访者坐在其中的一张,扮演一个“胜利者”,然后再换坐到另一张椅子上,扮演一个“失败者”,以此让来访者所扮演的两方持续进行对话。通过这种方法,可使来访者充分地体验冲突,而由于来访者在角色扮演中能从不同的角度接纳和整合“胜利者”与“失败者”,因此冲突可得到解决。通过两部分的对话,使人们内在的对立与冲突获得更高层次的整合和解决[5]。利用“空椅子技术”让小洁与小时候的自己展开对话,帮助小洁体验儿时的感受及内心需要。

      4.咨询结束与效果评估。最后一次咨询时,小洁的精神状态比之前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她反馈自己晚上可以睡着。因此,咨询目标开始围绕考证学习开展,但来访者要求中止咨询,想用更多的时间补上学习。对小洁从个人评估、社会功能恢复情况、他人评估、症状改善情况等五个方面进行咨询效果评估:①个人评估:晚上可以睡着,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只想赶上学习进度;②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可以正常上课、学习,睡眠、饮食状况改善;③他人评估:班主任反映其学习动力十足;④心理老师评估:精神状态有了明显改善,能信心满满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标;⑤症状改善情况:对黑暗的恐惧消除,睡眠、饮食状况改善。

四 反思与建议

      在小洁的身上,可以看到具有留守经历孩子的共同特点:普遍安全感不足、社会支持系统不稳固、易表现出各种行为或心理问题等,因此关注具有留守经历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同时减少留守孩子比例更是重中之重。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留守孩子规模为6972.75万。其中,农村留守孩子达到6102.55万,占全国孩子总量的21.88%,即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留守孩子。从根本上解决留守问题,极力建议能够创建出以政府为主导,家庭、社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的良好环境。

(一)完善社会制度,解决“留守”源头问题

        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大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这些务工人员往往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严格户籍制度的管理,使其子女难以跟在身边生活和学习,只能留在户籍所在地,这就是所说的留守儿童。显而易见,之所以出现“留守”这个概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抛妻弃子,离家谋生;另一方面,由于其经济能力和户籍限制,不能携妻带子,只能无奈选择两地相望。因此,一方面政府可以发挥职能作用,通过产业引导,创业支持等政策,在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务工人员外出流动,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孩子数量。另一方面,可以逐步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教育、医疗等制度,帮助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医疗、教育等问题。

\

 
(二)重视家庭教育,解决“家长”根源问题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有人说“孩子的问题都是家庭问题的折射”,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要引导父母正确认识经济与子女的关系,尽量不以牺牲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为代价来换取暂时的经济利益。同时要引导父母重视家庭教育,学会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变化,进行有效的引导教育,从“家长”根源上解决孩子心理问题。

(三)发挥学校作用,采取“知彼遏止”行动

       留守孩子易出现行为或心理问题,而现行应试教育机制下,这些孩子往往会引起老师的反感或放弃。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了解学生的基本成长情况、监护人情况等,对有留守经历的学生知己知彼,同时多加关注,及时遏止其可能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要求教师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教育,同时可以选择有爱心的教师,帮助父母代替解决留守孩子的一些个人困惑,如青春期问题、孤独感问题等,弥补孩子的亲情缺失。

参考文献

[1]马瑶,赵建新,王远丽,等.影响高职新生心理适应性因素的回归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2):241-243.
[2]温义媛,曾建国.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2):46-147.
[3]陈斌.催眠疗法在抑郁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和个案治疗中的应用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8.
[4]刘鹏志."空椅子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5(18):71-73.
[5]张佩云.从个案分析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16(16):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98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