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思政”格局是近年来党对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构思,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思想政治工作贯彻高校各项工作始终,全面贯彻大学生思政教育为主要内容。在大思政背景下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实践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其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我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认识,其次分析了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强化对策,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德树人
本文引用格式:邓楚云等.立足大思政背景下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46):263-264.
一 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
(一)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识方面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新时代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主要参与者和建设者。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识,有利于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加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提高爱国情操,保持正确的爱国意识;有利于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整体政治思想风气,让大学生充满正能量。
(二)锻炼大学生思想政治思维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锻炼大学生思想政治思维,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从大学生步入校园开始,跟踪大学生发展情况,让大学生始终生活在全面、透彻的思想政治环境中,保障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接触的时间,对大学生无形中形成一种思政教育环境,锻炼大学生思想政治思维。让大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定程度的思想政治意识,为日后大学生在政治方面良好发展,体现了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认识。
(三)增强大学生自我意识
增强大学生自我意识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性体现。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现状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专业课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兴趣不高,没有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自己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有的大学生因为思想政治意识薄弱,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使大学生整体的政治形象有待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重要性开展加强大学生自我意识,让大学生看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懂得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观念,让大学生不断向上发展,为我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优秀人才不断努力。
二 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是目前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的主要问题。过于注重学科教育,未能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整个过程,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程比例不协调,导致思想政治教学效果不佳。虽然近些年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有很多的改革,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但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时的积极性仍然不高,潜意识中让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对自己的发展并不重要。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的时候不能很好吸收思想政治内容,对大学生政治思维的引导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不够突出
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不够突出是目前高校在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问题。过于注重办学效益让学校中的思想教育工作变得薄弱,思政教育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的民办高校甚至没有健全的思政教育教研室,这种情况的出现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形成阻碍。高校过于注重办学效益,虽然增加了学校收入但是却降低了大学生思想上的需求,让大学生无法形成有效的思想政治思维,无法形成有效的政治信仰,降低高校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推动,减弱大学生发展中的道德观念。
(三)思政教育形式单一
思政教育形式单一是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的普遍问题。单一的思政教育形式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出现一定程度的疲惫感,降低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降低对大学生的政治思维锻炼造成影响,降低自我约束力,让不良因素有机可乘。思政教育形式单一对教师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体现了思政教师水平的局限性,让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大思政背景下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思政地位
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让高校抱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重视思政教育工作的位置,协调好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的上课比例,让思想政治课程在高校中不断发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在高校中的认识提高了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更全面的认知,让思想政治在高校中发挥良好作用,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确立良好目标,让思想政治教师知道工作的方向,推动高校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良好发展。为高校增加思想政治氛围,体现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性。
(二)完善教育评价,健全工作机制
完善教育评价,健全工作机制是大思政背景下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对策之一。通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并针对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的特点,让高校中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有足够的地位。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增加考评内容,提高了教师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职能,增加教师在工作中的动力。让大学生了解到思想政治对自己的重要程度,对思想政治学习重新建立兴趣。改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机制,为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增加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的体会。
(三)内外有效结合,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鼓励思政教师灵活教学,增加思想政治教师教学方式,为思想政治教学树立新的发展方向。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的感受更全面,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学效果。让国家的思想政治思想充斥在大学生的脑海中,提高大学生政治意识,加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鼓励思想政治教师灵活教学体现了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思考,让思政教育工作在校园中有效强化。二是鼓励思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明确教学的重点,让大学生明确思想政治学习的知识点,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的效率,保障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效果。通过鼓励思想政治教师灵活教学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优势,让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更有效果,激励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学习的信心,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打思政背景下有效强化。
(四)强化阵地建设,适应时代需求
强化阵地建设,增加课下思想政治渗透工作,体现了教师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增加学生课下接触思想政治的机会,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有更好地体会和感悟。同时也让教师看到了自己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对自己教育方式有效改善,根据大学生的发展情况设计出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思想政治课程,增加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感受。课下思想政治渗透工作让教师找到了与大学生间的沟通点,对他们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发展情况有效跟进,发现他们思想方面的问题点,并利用思想政治知识帮助他们有效解决。让大学生看到思想政治的灵活性,不再觉得生硬和离自己很远。让大学生形成一定程度的政治思维,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区间,让他们喜欢上思想政治课程。增加课下思想政治渗透工作,让教师深入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思想状态。为思政教育切入点对大学生进行实时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在课下有效渗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让大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教师一起锻炼自己的思想政治思维,主动拒绝一些不良诱惑。
四 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为建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格局增加了新要素。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遵循思想政治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统筹起来,把领导格局、工作格局、反馈格局统筹起来,共同推动形成高校“大思政”体系。让教师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开展地更顺利,增加有效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让思政教育工作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促进高校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美瑾.大思政背景下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5):151-152.
[2]丁欣,丁悦.根据大思政背景下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分析[J].明日风尚,2018(10):211-212.
[3]方建宏,刘群英.基于大思政背景下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38-2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