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班级管理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3 14:10: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教育改革总是绕不过一个热词“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内容、探索教学目标、重塑学校评价的基础地位,成为当前教育工作改革的“关键”。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如何在班级管理上对标核心素养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对现今的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级管理;以人为本;改革;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杨思影.核心素养视野下的班级管理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48):242-243.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以及人民对于教育和教育成果的新诉求。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而学校的管理方式比学科知识更多维地作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班级就像是学校的单元格也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落实者,而班级管理对于学生们的影响则具有基础性、独特性、多元性等特点。学生的教学世界由空间与时间组建,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学生的坐标多为班级,学生与班级同伴、教师交流互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习得有重要影响。所以,班级管理如何去对标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一 立足新时代,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

        核心素养可说是教育升级版的时代课题。对于这个“热词”,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表达。那么,我们国家是怎样表达的呢?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并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开始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的总体要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品格、能力要求上。也开始更加深入全面发展的落实,引导评价从知识技能往综合素质上转向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力图从思维上深化我国的教育改革。在坚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的前提下,我国确立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文化基础中包括了以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为基本要点的人文底蕴和以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为基本要点的科学精神;自主发展中则是囊括了以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为基本要点的学会学习和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为基本要点的健康生活;社会参与中包括了以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为基本要点的责任担当和以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为基本要点的实践创新。

        不难看出,我国核心素养的确立是将学生的身心发展置于首位并且体现了教育的前瞻性,在与时俱进的同时还兼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发展之路[1]。

\

 
二 对标核心素养,知不足止不足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教育事业也摆在了民生之首的重要位置,重新审视现下的学校教育,是落实教育深化改革的第一步。班级是学校教育的聚力点,对标核心素养的内涵,我们可以发现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包括:

         1.欠缺完善的班级管理体制。教育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也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的艺术。具体到班级管理中,健全的管理体制可以平衡好艺术性与科学性,从而直接保证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反观现下的班级管理,大多教师过于“经验谈”而没有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体制,所以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则是依靠自身感觉而不是及时科学运用相应的方法。班级管理往往考验教师的就是如何更好的将教育心理学内化并运用,以科学的管理体制来减少管理尝试所带来的损害。

       2.听从式的班级管理。受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影响,教师们总认为“听话”是检验一个班级管理成果的标准,这样的想法将班级管理模式逼向了老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教师包办代替了班级管理大小事务,学生只需凡事听从班主任的安排,循规蹈矩即可的误区。这样管理下的学生会有被监管的压抑感并且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对标核心素养,自主发展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由此,如今班级管理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变听从式管理落实学生的班级管理主体地位。

       3.评价标准层次单一。长久以来,传统观念都在很大程度上禁锢着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家长们望子成龙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学校也往往将“好孩子”界定为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阶段性等特点,这种单一层次的评价标准违背了学生是独立的人这一观点也违背了核心素养中全面发展的的需求。众所周知教学需要因材施教,也别忽视了管理需要“量体裁衣”[2]。

         4.班级管理浮于形式。教育最好的状态是无处不在,管理最佳的方式则是“润物细无声”。核心素养中例如人文情怀、勤于反思、珍爱生命等要点都是需要点滴滴灌于学生的。而目前的班级管理大多浮于形式上的搬运,与信息时代中的不良因素相比,如今的班级管理力量显得尤为薄弱,学校教育与班级管理没有形成链条化。班级管理的地标可以是班级的每一个角落,而管理的连续性则是体现在班规的制定,座位的排列甚至是黑板报的制作,班级管理的理念应是潜于班级的方方面面不能出现断层的情况。仅仅依靠理论说教或是一两次班会活动的灌输不仅无法促使学生良好素养的习得,还容易使得他们产生抵触情绪。

三 班级管理改革,让核心素养“落地”

        想要转变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需要成为班级管理的优化着力点,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1.关注每一个独特的生命。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将每个学生作为不同的独立生命个体去看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去挖掘每个学生可爱的一面,充分关注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们认知并认可自己从而发挥潜在的能力。只有在肯定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生命本身的班级信念下,才能建造出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2.建立有参与感的班级管理。一个班级,除去教师的适度引导之外班干部的作用也需要充分发挥出来,而每位同学则需要有不同程度的自我管理内容。民主且生动的班级管理的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让管理方式“年轻”起来。来自应试教育的压力的确使得我国的教育有所束缚,在这样压力的下学生们往往会有压抑的感觉无法发挥自己的兴趣。如果班级管理的方式可以成为压抑网罩下的一个突破口,用学生们喜欢的媒介、方法区管理他们,那么管理的效果将会好很多同时对于核心素养中所强调的品质培养也十分有利。

       4.成为一专多能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各方面能力会对学生持续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好的班级管理需要一个一专多能的教师。对于教师来说,作为专业的教学能力是首先需要不断提升的能力,而其余的能力却也是“好教师”不可缺少的配备。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线执行者,教师要吸纳最新的班级管理经验,注重对各种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必须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简单的相加堆叠而是各要点产生的合力作用于学生身上,所以教师的解读探究能力也是必须增强的。教师在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生活能力、社会能力、学习能力等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核心素养时代,成志路上,与君同行。当前,以学生以核心素养作为推进教育发展的关键已成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焦点,而学生核心素养主要通过班级中师生互动中实践落实[3]。作为专业管理班级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如何把核心素养渗透到班级管理中真正体现学校的育人功能,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必修之功,也值得广大教育者进一步地分析与关注。

\

 
参考文献

[1]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09):4-7.
[2]朱旭.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策略[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71-75.
[3]朱翠琼.核心素养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1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9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