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运用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论,进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提出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李宇赤.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7):238-240.
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征,也是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课程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运用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进行研究,提出构建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几点对策。
一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简述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Competency Based Vocational Education,简称CBVE),即能力本位培训[1]。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90年代初能力本位职教思潮登陆中国,它是以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提倡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该思潮主张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者的从业能力,而不是知识水平[2]。由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显著的优越性,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一度成为世界职教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国际上颇为流行的职教改革思潮。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指围绕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组织课程与教学的教学体系。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培养这些能力的课程、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优势: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反馈及时,评价客观且多元化。
二 构建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步骤及路径
在职业教育中,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运用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科学合理地制订能力培养方案,重视能力培养的具体化目标和过程,通过课程模式的改革、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和丰富的学生成果来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3]。其步骤及路径分析如下。
(一)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设置专业课程
按照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课程设置的依据来源于职业岗位需具备的能力。通过深入到行业企业调研,了解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进而以这些能力的培养转化为学习领域,并以此设置专业课程。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泰国语专业为例,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二)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和创新精
神为目标,设置公共课程、创新创业和第二课堂模块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中所指的“能力”,是由知识、技能、态度构成的胜任职业工作的职业能力,它是一种基础能力与综合能力,也是一种综合素质[4]。所以高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要努力构建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为此,我们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体系建设为例,在课程体系中设置5个模块:公共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训、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以这5个课程模块构建相关的7个学习领域,设置相关课程。以该校应用泰国语专业为例,其学习领域和课程设置见下表2。
上述5个课程模块和7个学习领域,不仅能够满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养。
(三)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开展课程教学
能力本位教育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以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打破了传统以学科、学术体系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因此,开展课程教学必须工学结合,紧紧围绕工作岗位进行,以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进行课程教学的纲要性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指出:“持续更新并推进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建设和在职业院校落地实施。”每一门课程特别是专业课,要按照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及考核评价等的设计,形成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的标准要求。
2.在真实环境中培养职业技能。通过到相关职业岗位见习,在真实环境中了解、熟悉并体验职业岗位,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树立起职业精神。通过跟岗实习,在行业企业专家或师傅指导下,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各项技能。通过顶岗实习,在真实环境中全面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工作信心,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3.以职业技能的掌握进行课程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诊断出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完善以及教学过程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帮助了解学生的能力与需要,使教师可以因材施教等[5]。以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评价重点是学生对职业技能掌握的评价。评价的媒体是多种的,有项目设计方案、作品及成果展示等。评价方式是多元的,有文字材料、口头讲解、技能操作等。评价环境是多样的,可在教室、实验室、工厂及车间等。评价形式是多种的,注重的是过程中能力的评价。评价者可以多样的,可以是学校的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目前我们的评价方式仍注重理论的考核,对实践技能的考核还很薄弱,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能力与需要,如何有效进行评价还需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而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强调能力目标的达成,强调学生获得能力而并非获得知识。我们应该汲取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的精髓,利用其优势,克服其局限性,结合职业教育实际,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创造性的开展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谭双.“能力本位教育”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13-14.
[2] 魏洁.以能力本位构建EOP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09(41)119-121.
[3] 罗晓蓉.深化能力本位教学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8):127-129.
[4]彭思毛.能力本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刍议之四[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5-8.
[5]王振刚.能力本位教学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2):30-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