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成长之基、发展之源,优良的学风环境能够直接促进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互联网等现代化网络文化在给高等学校教育提供着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学生管理尤其是学风建设上的困扰。因此,在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以及学风建设工作中,研究网络文化特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增加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是目前网络环境下高校学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学风建设;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王慧峰,等.网络文化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44):222-225.
The Influences and Measures of Network Culture on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Style in Colleges
WANG Hui-feng,CHEN Zhi-bing
(Weihai Ocean Vocational College,Weihai Shandong)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style is the foundation and development source of each college.The excellent academic atmosphere and style can directly promote their sustainable and stable development.Modern network culture,especially for the Internet,has greatly facilitated higher education,while it has also caused problems not only in student management,but also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style.Therefore,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cademic styl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t‘s necessary important to search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culture.Then,the big deal of recent research problem in academic style must belong to lead students to use network correctly to increase their interests in learning,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enhance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Key words:Network cultur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cademic style construction;Measures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WIFI、4G/5G网络的全面覆盖,再加上网络信息更加易获取,网络文化以超乎人们想象力的方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就应该积极探索网络文化特征,利用好网络文化,加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风建设。
一 网络文化概述
网络文化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形成的文化活动、文化方式、文化产品、文化观念的集合。[1]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应用的不断丰富和虚拟社会的进一步成熟,网络文化的内涵在不断充实,外延也在不断延伸,表现出虚拟性、开放性、多元性、社会性、个体性、共享性等更多的特点。[2]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文化形式,已经以超乎寻常想象力的方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来说,更加需要研究网络文化特征,适应新时代发展潮流,利用好网络文化,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增加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加强网络文化背景下学风建设。
网络文化的特性决定着其影响力度,当代青年利用网络文化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开拓视野。同时,先进的网络文化也为信息化教学做了良好铺垫,为教师以及学生提供了教学平台,使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多样化,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以及促进学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校园网络文化。利用校园网络文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查询自身所需要的知识以及新闻动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另外,校园网络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实现了当代大学生由校园向社会的一个转变,通过该媒介,学生能无缝对接到社会中去,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更新思想理念,提升自身能力。
二 网络文化环境下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学风建设不仅是教职工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方针,也是广大师生共同追求的积极向上的意识形态,更是高校多年维持各方面成熟发展的智慧结晶,如今网络文化下学风建设也已经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与关注。
(一) 高校方面
(1)对学风建设的认识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下学风建设容易被学生管理部门所忽略,尤其是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管理难度的上升,使得传统的学风建设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当今网络环境下的学风建设不再是简单地督促学生学习,而是借助日益发展的网络环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2)高校缺乏学风建设的机制和措施
就目前情况来看,各高校学风建设基本以教务、学生管理部门为主,但是配套措施和方法还完善,尤其是网络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高校对网络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导致网络环境下学风建设未见成效。另一方面,有些高校虽然针对网络环境下学风建设整体协调性和有效性有着严重欠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风建设是绝对一项具有全局性、多样性、前瞻性、严谨性以及系统性的工作。
(二) 教师方面
高校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职责,一部分教师致力于科研工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加之认为大学生已经长大成人,能够进行自我管理,从而忽略了学风建设,甚至是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熟视无睹。[3]有些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缺乏授课经验和技巧,甚至是以期末考核作为本学期学生最终成绩,缺乏过程性考核,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也放松了自我要求,导致学风建设进一步受阻。
(三) 学生方面
一是学习动机功利化,一味追求最终期末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平时知识的积累;二是学习被动化,缺乏学习的激情,考试仅仅是临时抱佛脚,再加上网络的迅速发展,利用现代通讯等技术手段进行作弊的现象有增不减;三是纪律松懈,有些学生对课堂产生厌倦心理,将注意力转移至聊天、打游戏、看视频的网络世界,使得高校的学风建设陷入管理困境。
三 加强大学生网络文化环境下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
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环境下学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对高职高专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树立良好的学风建设更加严峻,所以必须在校内加强对各类网络平台的监督,协同个管理部门的工作,制定相应的积极有效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一切教育力量来实现完善的学风建设。
(一)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
面对网络文化环境给学风建设带来的冲击,高校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借助网络文化浪潮,开展多种形式网络思政教育,占据网络思政新高地,提高学生网络文明意思,加强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优良学风。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网络文化素养教育
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大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培养网络学习能力,有助于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能够帮助大学生明辨网络是非。为此,提升大学生网络文化素养,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统领。
(2)以网络道德、法律教育为重点,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
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上的活跃能量,其网络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人和社会,因此,必须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开展系列教育,以使学生意识到其网络行为会对社会产生相关影响,传播不良信息将对社会产生危害。只有在道德、法律允许范围内合理开展网络活动,利用网上资源,才有益于自身发展,有益于社会。
(3)开展正确运用网络信息教育
通过开展正确运用网络信息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网络信息,以网络信息益智、提升思想素质、促进健康成长。
(二) 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逐步优化学风建设
现代化网络和人工智能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更大的活力,网络教育教育平台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例如我们目前常用的“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云课堂”、“雨课堂”等等,高校辅导员、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利用好这些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如开展线上签到活动、晚寝打卡等活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使工作更加高效。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利用网络新平台,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减轻自身教学压力。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效学生对这种网络教学平台很感兴趣,尤其是对课堂中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师评价很高,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但是,网络平台进课堂,学生不可避免用到智能终端设备,有些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学生借此聊天、打游戏等,所以,想利用好这些平台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抓住兴趣点,逐步形成网络环境下优良学风。
(三) 制定学风建设目标,实行各部门的协同合作
制定学风建设目标是高校进行学风建设的基础,只有建立起适应当代网络文化的合理目标,才能够推动学风建设持续稳健发展。一方面,从学风建设的整体性以及学风建设的长远性来看,我们可以将网络环境下高校学风建设情况分为近期、中期以及长期目标,一步步实现网络环境下高校学风的优化与建设。其中,网络环境下高校学风建设近期目标是为了能够在网络不断冲击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增长学习意识以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远离不良网络的诱惑从而更新和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期目标是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上,从思想上能够改变目前大学生对不良网络错误的依赖性,在行动上能够让大学生同伴和群体抵制不良网络的诱惑,增加各种积极向上的活动培养他们学习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管理上能够调动基层辅导和授课教师们的兴趣,从基础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总结出合理的提高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高校学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长期目标主要是在日新月异的网络下做好学风建设必须从高校自身发展入手,把学生的培养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学风优良从而提高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度,建设新时代下的新高校。另一方面,从学风建设的规划性和系统性出发,将目标确立为由上至下的分层目标。首先是明确学校高层领导的总体目标规划,制定出符合高校自身发展最合理的目标。其次是结合高层目标,制定各基层的学生管理者的个人的实际工作目标,深入学生群体之中,了解和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制定学风建设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增加各部门的协同合作的密切度从而提高整体的学风建设。
(四)完善学风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
只有建立起完善而有效的规章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学风建设。一是高校应根据网络现代化特点逐步建立大学生诚信记录机制,针对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采取记录与备案,形成对大学生诚信行为的约束。从而对他们进行相关思政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以及诚信意识。使诚信档案成为社会机构以及用人单位评定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参考标准。诚信机制的建立必然能够确保优良学风的建设,所以优良的学风自然会培养出当今时代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考勤、考风考级制度,将学风建设与奖助政策挂钩,鼓励学生注意校园文明、遵规守纪,惩防并举,明确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从根本上实现学风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三是要树立典型榜样,宣扬学习及相关校园文化中的先进事迹,借助榜样的力量积极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努力纠正自身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知自律的能力,弘扬崇高品德,为学风建设贡献力量。四是开展多种形式校园文化活动,借助社团文化、校园文化、拓展训练、素养训练等的力量,开展爱校护校、团结自律的学风建设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氛围。
(五) 充分发挥教师、辅导员的榜样、激励和引导作用
教师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网络的大环境下首先应当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师榜样。鼓励高校专兼职辅导员、学工人员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立起实名思政博客,立足网络思政阵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定期发布话题、主动掌握学生的网络信息关注点,关注网络舆情,尤其是当社会出现重大事件时,及时发出正确的声音,对大学生开展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甄别网上的相关信息。此外,辅导员等学工人员可以从便于工作的角度出发,使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发布网络文化素养教育的相关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在开展多种思想教育活动的同时,净化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做到主动远离不良网络诱惑,提高教师行动的机敏性。其次,在迅猛发展的网络环境下,教师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成长,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扩充知识贮备,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以更高的知识涵养来实现灌溉,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最后,辅导员应当积极运用多维视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学习、创新和就业,帮助学生完成其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推动学校学风建设。所以,充分发挥教师和辅导员的榜样、激励和引导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风建设力度
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为推动学风建设打下一剂强心针。首先,学校应该开展前沿性专业讲座和“新时代”党和国家政策等法制宣传工作。有利于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了解,更能看到未来的方向和希望,从而纠正自己的各种行为,尤其是青年一代,面对网络的不断冲击,只有抵制不良诱惑方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次,要积极开展多元化的社团文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文化生活中丰富、充实自己,提升自身适应能力。最后,还应该适时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合理运用网络,有效的进行信息筛选,抵制不良诱惑。
参考文献
[1]田世宏.刍议网络文化如何从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向主流[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28(11):21-24.
[2]李潮林.网络文化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与对策——以广州地区高校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41-143.
[3]冯姝芮.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J].学理论,2017(01):236-238.
[4]熊红燕.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7(22):50-52.
[5]张晓娟.校园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6卷第2辑[C].:燕山大学文法学院,2016:5.
[6]王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76-78.
[7]苗洪霞,王志华,刘群.高校学风建设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6,37(09):51-58.
[8]党瑛瑛.校园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0):10-11.
[9]蒋豪.新媒体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应用路径研究[J].文化学刊,2015(04):108-1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776.html